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研

2016-06-18刘敏

成才之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实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敏

摘 要: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常常因为各类原因使得教师的授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生阅读文章之后,不能有效解决文章中涉及到的某些问题,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甚至出现下滑。从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方面入手,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33-01

一、从学生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教师在教授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引导,开启他们学习和求知的心门。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才会自觉地进行学习,阅读课学习的效率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仅仅作为引导者的角色来参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二、从教师方面入手

(1)根据课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教学内容上的。为了展示教学方法而忽略教学内容的阅读教学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注意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有时即使体裁相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区别。例如,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虽然同为记叙文,但是教师在教授时,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外貌,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

(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力求面面俱到,把课讲得满满的,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到最后不知道这一堂课自己到底该学什么。选择精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教材,结合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时,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文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的特点。对于动物世界中的共栖现象等内容的学习和探讨,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学生讲评、学生互助来解决。

(3)根据课程标准整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而学习目标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设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管是对阶段性的目标还是教学的总目标,都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维度。只有选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阅读课的教授过程中才能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要点,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从教学过程入手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要落实这项目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安排自身的学习,赋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在教课之前告诉学生,写人的文章一般是突出人物的品质或特点,这些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还告知学生详写和略写的区别。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让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悟,让他们自己领悟作者的写法。

(2)设置阅读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就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生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并充分释放自身的潜能,自动生成新的问题。年龄小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教授,要注意培养阅读习惯。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在一堂阅读课伊始,预留出五分钟的阅读时间,这种定时阅读时间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形成心理定式,进而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另外,还要注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基于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QQ、飞信、微信、微博等,都可以适当引入到语文阅读的环境建构当中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3)交流情感,形成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和谐的情感交流才能得到。这种交流是一种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也不仅指教师给学生传递理性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它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这种交流也不单单局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日常的交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自主成长和语文阅读的效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情感传递、课外学习时的情感互动、日常的人际交往等,都是教师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果应当注意的。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追求。要想实现这个追求,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在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行之有效。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这门学问需要教师潜心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

[2]薛晓嫘.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与评价[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3]魏小娜.语文阅读教学“流行语”的解读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2(09).

猜你喜欢

实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