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班级管理研究

2016-06-18李亮

成才之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塑造班级管理合作学习

李亮

摘 要:小组合作下的班级管理带来的是不一样的挑战。文章从无规矩不成方圆、执行的魅力、利用奖惩激发学生心中的期待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合作学习;班级管理;培养;塑造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16-02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教育不改革不行,但如何改各地都有自己的模式和看法。改革通常面对学科本位多一些,班级管理如何跟上这种形势反而需要教师更多的思考。面对不一样的课堂,管理尤其重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者常常对学生的座位动起脑筋,采用对坐的方式方便学生的合作学习,同时能促进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套用一句名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对坐的本质意义应该是“座位基础决定学习方式”,对坐只是表象,其内在是小组合作方式下的学习方式,以及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改变从而影响学生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提了很久很久,但什么是素质?可能还有的老师不能烂熟于心。所谓的素质,在英文中用quality表示,指人先天的某些特点,事物的本来性质。而教育上引申为: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这些特点是多样的。所以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性的放大培养和塑造他擅长的东西,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也可以认为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是人本身多方面的特性。素质教育需要对人的本质进行挖掘,强调从做中学,注重情感的交流和渗透。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也只是精通六艺,而且是一人精通一门。子贡语言有天赋,冉有也只是政事方面厉害。所以要遵循学生的特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指不定哪一天一件事物就触动他们的灵感,就醒悟了,这才是做学问,要不就是死读书。所以,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去感触的环境,在班级管理上应加强对人性的关注。

二、小组合作下的班级管理探讨

提到管理,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不妨在管理中让他们也做一回主人,班主任就彻底地当一回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走下权威的讲坛做一个倾听者。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运行的规则,坏毛病别指望学生能立竿见影改掉,让他们慢慢改,自我纠正,放大人性中的发光点,自我成长一定充满异样的美。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合作学习下促进班级的管理。

(1)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制度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们要学会做事。任何成功的学生都离不开发自内心地对学习的渴望,他们要踏实地去做自己。下面从做人、做事、做自己三个层面来论述。一是做人。因为要想成才先要成人,不一定让学生成为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但至少应该自律,不能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来到这里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自私,影响大家的学习。所以,在班级里要用纪律来约束学生和帮助学生。可以在班级采用这样的几个小技巧。第一,到校情况。早上到校时间7点05分,黑板上画一个十个人的小表格,最早来的十个同学签到加2分,超过这个点算迟到扣2分,多次早到的给予表扬,多次迟到的给予批评。这样有表扬,有批评,也有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是对迟到者一种无形的鞭策,同时小组的竞争意识也从这一刻开始。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通过早上班主任的跟班和及时的表扬可以促进班风的转变,形成一个争先比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但要注意,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到位,因为班级里的学生都在盯着班主任呢。如果班主任都做不到,班规执行就要大打折扣。第二,作业方面。采取作业不进座位的方式,在前面的几个桌子上贴上组号,也可以在门后单独用一张桌子摆放学生的作业。要求作业必须带回家(包括提前完成的),在头天晚上提前按语数外物化、政史地生的顺序整理好,第二天早上作业直接按组号放在前面。这样班主任抽查的时候就能知道那一组谁先来的,谁最后来的。把一组的作业拿起来,根据厚薄或者简单抽查就可以知道哪一组作业少交了。如果一个组有六个人,只有五份作业,就可以让没交的学生过来解释一下。这样操作的好处是:首先,可以对学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震慑,作业就摆在前面,最多一到两分钟就可以检查完,谁没交作业很快就知道,让学生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其次,学生作业都放前面,可以防止抄作业现象。如果有学生拿别人作业回家抄,第二天早上把作业借给他抄的那个学生进门就没有作业交。最后,可以防止早到的学生在位置上找作业、翻书包、不读书的现象。因为作业已经放在前面,再有什么小动作就是准备工作没做好,能促使学生早上进入班级,就立刻读书。作业按小组放在前面,早自习后,要求各组立刻把作业取回。收交作业也要建立奖励机制,小组一人负责一科作业,收齐后,把作业送给课代表核实本小组交的人数。前三个交的组加2分,最后交的一个组扣2分,促使小组加快作业上交速度。第三,卫生要求。实行小组负责制,以学校周一评比的流动红旗为准,小组值周拿到流动红旗换下一组值日。这样,只有通过小组同学一起努力,才能获得一定的荣誉,加强学生的职责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不论是早到校、快交作业,还是打扫卫生,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荣誉是大家的。当这种荣誉感深入学生内心的时候,合作学习就是一个不能再分开的整体。

学生到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但不一定非老师不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可以向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学习。小组中总有比自己掌握知识多一些的同学,总有比自己学习习惯好一些的同学,或者比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巧妙一些的同学。所以,小组中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知道自己需要从他人身上学习什么,如何学。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才会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小组合作的角色和定位,使合作学习可以有序进行。在小组合作中,构建学习小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注意合理的座位安排,满足学生讨论的需要。构建好小组之后,并不是万事俱备。教师要告诉各小组如何做,要对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确认,要有组织者、发言者、记录员的安排。组织者最好是组长,他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和灵魂,组长的成绩不一定好,但一定要人缘好,品质好,能让大部分学生认可这个集体并愿意为此奋斗。发言人和记录员要在讨论前或上课前确定,可以按某种规则轮流担当。最后要合理制订小组的奖惩办法,注意小组权利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利就是特权。

另外,教师要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增进班级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主任效应。所带班级同样的教法、同样的要求、同样的作业,而自己当班主任的那个班成绩会出奇得好。当然不排除管理能力很到位的班主任两个班成绩都一样的情况,至少在初中阶段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教学本身。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可以从学生的行为上看到班主任的影子。严厉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学生通常比较守规矩,幽默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学生通常比较活泼,美丽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学生通常比较注意打扮。因此,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班主任要重视每一次进班、每一次班级管理,从严从细治班,并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觉得班主任的话是可以听、可以信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班会课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利用班会课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奠定基础。俗话说,重要的事说三遍,不要指望学生一下子变得很乖很听话,最好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是和风细雨的改变。每天多表扬当天的好现象,让没做的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少批评坏的现象,不然孩子知道还可以这样做,有可能故意模仿。当然,对于犯错不是不批评,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可以私下批评。对于非常恶劣的事情、影响比较大的,则可以公开批评,重点处理,以儆效尤。

(2)执行的魅力。如果说规矩是小组合作有序进行的风帆,那么执行就是确保它不会偏离航线的灯塔。有制度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制度建立了重在执行。在班级里执行制度的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魅力所在。首先,要公平、公正、严明,这是对执行者的要求,也是对班主任的要求。再严明的法律也会有漏洞,班级的这些制度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在班小组第一次评比的时候,就发现有班委的小组得分明显偏高。虽然不一定是他们弄虚作假,但也不排除当班委的学生在执行班规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小组的荣誉。比如有一个课代表有时会帮老师批改作业,他们小组的作业大多数就会是A+。再比如纪律委员负责学生做眼保健操纪律监管的时候,往往对自己小组的违纪现象视而不见。因此,必须从制度的制订和干部的培训两方面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要引入监督机制,班主任要做到经常介入。例如,作业需要课代表帮忙批改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建议科任老师批改课代表小组的作业,并对作业进行简单的点评。还要告诉课代表,老师知道他们组的错误对他们组是有好处的,可以及时进行纠正。课代表回去在小组说的时候,会更有面子,其他同学也会更有学习动力。纪律管理可以采用两张表叠加的评比方法,纪律委员和一个组长同时记录,然后计算平均分,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合理。另外,注意情感的催化。班规不是法律,其作用是促进学生学习,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管理可以严格,惩罚不妨多样,可以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教师带着一腔热血工作,为学生操心劳力,再引起误解造成对抗就得不偿失了。既然对学生的管理是为了他好,是为了帮助他,不妨说出来,爱在心头口要开。青春期的学生虽然叛逆,虽然有时候和父母顶嘴,但对事情的好坏、对善意和恶意还是能分清的。班主任怀着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就可以减少管理工作的阻力,就能使班级的管理工作春风化雨。班主任要告诫学生,在别的事情上可以贪玩任性,但在学习上不容忽视,初中就三年,每一步错过了都是很大的损失,会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业。

(3)巧妙利用奖惩,激发学生心中的期待。及时恰当的奖惩可以让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让学生对评价的认可度更高,更愿意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提高对集体的认同感。但千篇一律的奖励,根本就不会集中学生的兴奋点,他们对奖励的结果也会没有兴趣,慢慢地,小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会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让合作持续的可能性逐渐降低。班级奖励主要是通过各项分值,进行量化管理,每周对有进步和优秀的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一开始,奖励学习用品和奖状的时候,学生还是挺高兴的,但随着奖励的模式化,这种兴奋点在逐渐降低。此时,可以改变奖励方式。奖状可以在家长会上颁发,让家长带回去,也可以颁发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去给家长,还可以发给家长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奖励免交作业券等等。除了奖励外,也要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惩罚。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以后不再犯错,人具有社会属性,告诫他们不该做影响集体和他人学习的事情。还要让学生懂得,不是不影响他人就无所谓,耽误自己的学习也是不对的,会辜负父母和老师的付出。惩罚应该是善意的,是警醒的,罚得心服口服才会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无论是奖是罚都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认同,更要体现公平和公正。奖罚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和健康成长。对于罚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心悦诚服地去改正错误。

参考文献:

[1]彭更,杨海英.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量化[J].吉首大学学报,2013(S1).

[2]刘志选.班级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杨明,姚进.新课程标准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07(01).

猜你喜欢

塑造班级管理合作学习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