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6-06-18孙建荣
孙建荣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及开发信息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个主要实施环节,并且强调了实施“研究性学习”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91-0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根据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研究目标,自主、独立地开展研究,借此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笔者认为,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机组合,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及开发信息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可以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但与互联网所提供的知识相比,显然是沧海一粟,并且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故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环节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课题或专题研究为抓手,具体有以下几个实施环节:
1. 明确教学目标,确定研究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要求,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课题。普通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开发信息,从而感受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养成终身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因此,在确定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时,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密切联系教材中具体的教学内容,课前设计好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体可感,操作性强。
具体课题的确定,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严格控制在学生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否则,课题定得过难,学生无法完成,会挫伤其积极性和求知欲;而定得过易,又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具体课题的设计要有效涵盖教材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能力,摸清他们平时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困惑,从中找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最终形成相应的探究“课题”。
例如,昆山市地处经济最发达的上海、苏州之间,连年居中国经济百强县之首,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据调查,许多生于斯的中学生,对自己的故乡了解不多,更多新昆山人的子弟也对第二故乡知之甚少。为了弘扬昆山文化,让后代了解昆山的历史、文化,激发其热爱昆山、建设昆山的情感,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网页制作教学内容,确定了制作《玉出昆岗》网站的课题。
2.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实践
学生参与的研究性学习,其要义在于要改变学生的固有学习方式,强调在自主合作条件下的主动探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操作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的位置,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重树自信心,增强自尊与自强意识的目的。
在“研究昆山”这一主课题范围内,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确定小组研究的子课题。有的选择水乡古镇古建;有的选择美食文化;有的选择昆山特产;有的则把昆曲作为课题。大家凭着强烈的兴趣和希望了解昆山的巨大热情,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变身为一个个小记者,到处采风,收集资料,拍摄照片,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加工、整理,规划网站结构,设计页面美工,最后制作成内容精美的网站。这样,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储存知识转为主动探究,积极实践,有效促进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
二、评价研究成果,反思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第三个环节是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研究成果的形式,而应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应用创新方面。此外,评价还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只要学生研究的思路有独到之处,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例如,在用Word2013制作多媒体文档时,某小组巧妙地应用了目录自动生成的功能,使得文档清晰、结构明朗,富有创意。虽然作品从整体而言还有许多缺陷,但研究过程体现了创新性和技术的前瞻性,笔者还是给予“优”评。
这一环节,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对优势与不足进行反思性评价,可以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小组的整体评价。由此,学生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度反思,有利于作品的改进,又通过评价他人作品而了解其创新方法,从而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教师。当然,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同时也不能放弃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促使学生主动习得知识,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当学生进入一个高质、高效的学习阶段后,就会对教师主导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其次,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彰显“信息化”特色。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这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区别,因此,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突出信息化的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规律,不能以成人的观点与标准来衡量学生,否则学生的学习就会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最后,要处理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培养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关系。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过程,重视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重视培养操作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交流与合作,同时也重视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否则,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就难以体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如果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网络信息进行教学,就一定会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邱房彬.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农业,2007,(16).
[2] 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 贾健.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才智,2009,(25).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