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小岗村:改革的驱动力与风险承担

2016-06-17苏杨

齐鲁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大包干小岗村生产队

苏杨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小岗村,他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改革,总是在不断突破传统中去创造历史,面对体制机制的变革,总是要有人负责的。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其背后是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力挺。即便当时外界对小岗村的争议不断,甚至有人说这是在“开倒车”,万里依然坚持鼓励小岗村的改革,体现出了一种历史的担当。

勇于承担风险的改革精神

“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欢迎您。”——去年7月22日,万里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来自农村改革发祥地的安徽省小岗村的农民代表,高举挽联前来送别。

小岗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走进小岗村,迎面是一座牌坊,刻着“中国改革第一村”字样;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两旁是两排挺拔的大杨柳。村里,鳞次栉比的楼房、厂房映入眼帘。

“要吃米,找万里”,这是曾在安徽流传的一句民谣。1977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来到安徽后,万里走访乡村,实地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是有功的。万里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闯将。

在安徽,万里一头扎进基层,半年走了3000里路。其子万伯翱说:“父亲到了基层,对当地穷的程度大吃一惊,他看到农民没裤子穿,临近年关,却为没有一两白面,吃不上饺子而发愁。父亲讲,《白毛女》里的杨白劳穷成那样,过年了也要给喜儿扎根红头绳,也要吃顿饺子呀!他马上命令农业部门开仓放粮,给每户农民5斤面过年。”

万里调研从来都是轻车简从,身边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车一停,自己就下去走。公社干部照着稿子念,万里一把夺过稿子,不听他们讲形式主义那一套,自己直接到农民家里去看。3个月后,安徽省委出台了农村工作六条(草案),简称“省委六条”。

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按下手印,分田到户,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此举在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支持和推广下,成为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时任小岗生产队队长、“大包干”发起人之一的严宏昌说:“可以说,没有万里,就没有小岗村。万里的话起到了拍板定论的作用,给小岗村的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想象当时他这么做,承担着多大的‘风险。”

“大包干精神”的现实意义

“大包干”即“包产到户”,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农村推行的重要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农村现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回忆起万里1980年元月到他们生产队视察时的情景,严宏昌表示,“我向万里汇报大包干的相关情况时,他说,‘做得好,我早就想这样做了。”万里视察临走时,严宏昌夫妇送了他几斤炒花生,一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万里把花生带了回去,因为要把小岗村改革的成果带给省里的领导尝尝。

许多农民特别是干部开始疑惑很大:六条说“以生产为中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那么,“阶级斗争”这个“纲”还要不要呢?不是“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吗?反响最大、争议也最多的是关于联产计酬的问题。“省委六条”吸收有些地方群众的创造,允许生产队下分作业组,以组包产,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广大农民认为“大锅饭”变小了,手脚也松了绑,对此特别高兴。而一些思想保守的领导干部和想多吃多占的基层干部则强烈反对。

万伯翱说:“要不是对农民感情深,父亲绝不会冒这个风险。1977年还在提倡‘农业学大寨,父亲却想,现在是百年不遇的大旱饥荒,农民没饭吃,这个大寨学不起啊。他对‘农业学大寨的会议淡然处之,对极‘左的形式主义那一套深恶痛绝。”会议要求各省第一书记参加,但万里就是不去,叫下属去,万里还交代:“你去只带着耳朵,什么话也不要讲,回来也不要传达,回来就抗灾、救命。”

不久,全国各地对安徽的批评声此起彼伏,有人说:“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也有人告诉万里,一场大论战就要开始了,来势很凶,你可要小心点儿!“当时真的是谈‘包色变,群众拿着报纸来找父亲,问他还坚不坚持包产到户。父亲坦然处之,只要群众吃饱饭,挨批斗就挨批斗吧。安徽被斗了两年多,斗得不可开交,最终是邓小平力排众议,才帮助父亲完成了改革。”万伯翱回忆,“当时父亲还跟母亲说,做好准备再次被打倒,乌纱帽不要了。可奇迹出现了,百年大旱之后第二年出现了丰收。小岗村农民利益和力量的结合,效果巨大。”

在万里的强力推进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1980年3月,中共中央调万里任国家农委主任,全面主持农村改革。随后,万里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38年后,站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今天,“大包干精神”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今日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压力和阻力都不同程度地增加,改革的空间和时间约束也都进一步增强。此外,改革要承载更高、更多元的民意诉求,啃硬骨头、打攻坚战……这一切,都呼唤锐意改革、大胆改革、创新改革和持久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不会没有风险。可如今一些干部,缺乏对风险的担当,瞻前顾后不敢改革,坚守“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政绩。当这种“厌恶风险”的风气弥漫,官员不是争先恐后地比改革,而是比“不改革”,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庸官驱逐好官的逆淘汰。

猜你喜欢

大包干小岗村生产队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