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016-06-17曹同浩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品德小学

曹同浩

【摘要】利用生动有趣的环节,如在课堂上重现一些生活场景,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习在场景中互动,不仅可以生动地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此外,部分学校已经尝试使用较为西方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其学习的。

【关键词】有效 小学 品德 社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9-0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生较高年级时开设的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小学生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的社会行为和导向,促进小学生的社会发展性的综合性课程。新课标的标准要求下,对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以更加有趣生动的形式来开展这门课程,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吸收程度,尤其对其在课后对课上内容的真正理解并付出行动。本课程实为民族教育和精神教育的体现,是对小学生社会综合性发展负责的行为。但在现实情况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诸多问题,如老师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等,不利于课程有效性的发挥。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的教师教学思想陈旧

教师更倾向于把语数英等作为主要课程,其他课程视为类似第二课堂的增加性学习内容,并不真正意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的社会性,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使命感缺乏。

2.教学方法陈旧

《品德与社会》的课本几经修订,里面新增加了许多趣味性、互动性更强的内容。但是教师并不能及时跟得上新标准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生搬硬套课本,没有做到和学生的有效互动,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

3.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只是简单地听老师在课堂上的说教,被动地接受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以致用。学生家长的观念也没有得到改变,家长传统上会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在社会生活中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1.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要依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需要,制定一个符合教育局指导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标的目标相符。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肯定为基础,来不断改进详尽的教学计划。应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情感态度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上课为讲一些已经过时、假大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指导,把教学目标贯彻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但是计划是应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进行调整,促使其能更好地为目标服务。

2.创造互动性强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

教师应树立一个观念,学生对的学习能力很强,但需要更加全面、互动性更强的课堂学习氛围。课程中不乏有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这些内容不免有抵触情绪,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应负责任地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知识。利用生动有趣的环节,如在课堂上重现一些生活场景,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习在场景中互动,不仅可以生动地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此外,部分学校已经尝试使用较为西方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其学习的。比如说,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需要,让学习到户外去感受,并交流整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这当然对教学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只要学校能有足够的重视,可以尝试与校外的公开场所,如公园、超市等进行合作。这种互动性强的课堂,最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陈旧的教学观念以为《品德与社会》并不是重要的课程,因为它不是学习考核的重点,并不像语数英一样,受到很高的关注。但正是因为《品德与社会》并不是学习考核的重点,就有更加开放的课堂空间,有更多的内容和资源可以深入去挖掘。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应去多挖掘更有内涵的内容,要先吃透课本所想要传达的知识,所想要学生去学习和认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内容、课本的概念和学生生活中可能已经遇到或将会遇到的情形结合起来。同时本课程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培养学生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看新闻或是讨论社会现象。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播放备受关注且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以学生为重,不断地调整教学

大多数情况是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发挥课程的有效性。但另一种情况是,老师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辅课,当成学生休息的课堂,不讲课只是播放一些视频或是只注重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完全脱离了学习目标。教师遵循“童心、童趣”,把学习的内容化为生活的实际,注重小学生的社会发展和道德发展。教师应针对不同班别的学生的总体情况,根据课本的难易程度,不断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老师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可允许和安全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交流、观看视频等等。也可以定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是实践成果。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促进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可以激发老师不断地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评价学生的学生成果,可以侧面看出老师教学的效果。通过让学生评价老师,或是通过旁听让不同的老师来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地让老师本人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利与弊,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老师教学的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吴盛华.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5,02:130-131.

[2]韩绍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培训,2015,08:138.

猜你喜欢

社会品德小学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