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有效参与策略探究

2016-06-17马洪萍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马洪萍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多指获得性阅读,这种阅读是有意识和目的的一种阅读方式,通过阅读,不但能拓展视野,更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对审美能力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陶冶情操也有积极意义。而阅读的有效参与度将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参与度就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语文阅读 有效参与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5-02

科学而合理的策略是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有效保证,在阅读教学中,参与情境和参与度是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如何通过参与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是直接影响参与的因素。

一、创设有效参与阅读的情境

阅读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感悟和审美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一定的情境和悬念来作为铺垫,更需要通过预留空白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1.创设和谐的阅读气氛

阅读只有在高度自由和放松的情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来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众所周知,教学是双边的活动,那么,教师就需要通过自我角色的改变来为学生创设氛围,需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走向领导者的角色,在阅读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在学生遇到困难和不解的时候,给予其正确的指导,而学生获得阅读收获的时候则要在鼓励的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研究文本。阅读同时也是一个主体的体验过程,这需要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育观,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形成自我的感受,去感悟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更多的是要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表现出来。

2.通过悬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面对一个新的文本,学生都想最先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故事和表现的思想主题,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点,以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参与度。

如在讲授课外阅读《学会看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简单地描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然后以问题“在《学会看病》中有这样一位母亲,他的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他当时又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悬念的提出让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答案的探究欲望,阅读就成了主动行为而非被动的参与,有效度自然大大提高。

3.预留空白让学生获得满足感

初中生较小学生无论从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的改变,但喜欢被奖励和受到赏识依然是他们所期望的。同样,在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并不一定需要教师进行直接的说明,而可以先预留一些空白,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比如,对阅读的理解,教师不必在学生对阅读理解偏颇的时候马上给予纠正,可将这个任务交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来帮助阅读同学,这其中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较短,学生提出的意见在教师肯定的基础上,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此外,在阅读后对问题的解决,教师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来进行总结,对某个小组的解答被采纳较多时,对该小组就是一个鼓励,而对其他小组也是一种激励。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育人意识是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唯一考试从的局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功能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不少教师仍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满堂灌、满堂问或者满堂练,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而且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同时加强教师阅读教学基本功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重视阅读训练与整体把握,挖掘教材新意,开发教学资源,打造个性化教学风格,减少对教学参考的依赖。教材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隐含的深意,设计出具有个性风格,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启发式的语言,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转变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调控有效参与度的策略

1.调控参与的广度和梯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调动全员参与就首先需要通过对个体的参与度来进行,那么,教师就需要与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参与,与此同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大阅读参与的广度,同时,明确小组成员在阅读后要将自己的答案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对比,形成统一答案以便汇报,这样的要求在自由中有限制,学生参与度得到了扩大。参与的梯度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计中来体现,问题的逐步深入,让参与的梯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学生也能在解决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后一个问题,效果更好。

2.调控参与的时度。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阅读时间的管理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必要因素,目前很多语文阅读教学中都出现了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来进行时间的管理是较为可行的,即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参与为主体,以教师的主导为辅助,那么,在时间安排上学生的阅读和讨论的时间就应该是大部分,即应占据整个课堂的2/3,而教师的引导则只能占到课堂的1/3。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需求也在进行着改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时刻牢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履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方法为指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参与度,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艳丽.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2012.

[2]王崇云.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

[3]梁明礼.浅论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