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2016-06-17庄显秋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庄显秋

【摘要】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研究,培养创新意识;三、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9-02

面临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将会对小学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小学教学存在这重视知识、忽视智能、忽视创造的偏向。实际上智能、时间、创造是各种智能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特别是创新能力正是社会人类最重要的素质,是智力的最高形式,应引起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否则很难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尤为重要的,本人是从小学数学教育角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一探索,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正。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说,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说、敢问、敢想,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做法是:

1.学生中互相合作,对有难度的问题展开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3÷4的关系,课堂设置一个动手操作环节,就是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个?共有几种分法。这样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在组内相互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各抒己见,最后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难点分散给学生,让学生品尝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快感。学生交流了多种解法的思路,课堂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要关注学生做题的对错,更要善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评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在学生的作业本为同学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当学生拿到作业时,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步,学生看了很高兴,还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进一步激起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研究,培养创新意识兴趣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创新过程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而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够发挥出来。据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过程,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新知识和归纳总结新方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

三、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思维,亦称多触角思维。其特点:一是“多”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从而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多种多样的结果。二是“活”,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三是“全”,要全面的考虑问题。四是“新”,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有不同,新颖不俗。学生有可能想自己所没有想到的,或在众多可能的新假设中做选择,萌生出新的想法,使之成为自己的独创。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1.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 2.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有独到的见解。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其次,在教学上要提倡平等,为学生有个性的思考创造条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经过衡量比较,提出新的见解。在思考问题时,不仅从正面深入的想,更要反面的提出新的主张。 3.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能力。比较分析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就能形成学生思维的广泛联系,多方比较,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特别是通过质疑后进一步比较,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为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以发展迁移能力,形成多触角思考问题的能力。4.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能力的核心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选择方法,这就需要学生有发散思维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思维也就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常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解题,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产生一种意识:“这道题可能还有其他方法解答。”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有了提高,能力也会逐渐发展。通过像这样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总之,每一名教师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而不能做学生创新意识的抑制者和扼杀者。要经常留心和重视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为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书李蝶娜主编《创新教育实践研究》2000年第310页.

[2]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3]《吉林教育》教学版 2013年第65页.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