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科学教育实践性的思考

2016-06-17黄凤华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计算机教学中职教育

黄凤华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得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根据我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必备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1-02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全球领域内的全速发展,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的运用实践能力更是重中之重。计算机应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要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合理的利用实践性教学观念和手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一、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注重实践

教师在计算机应用课上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课堂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因材施教,照顾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尤其是讲课时,不能重复,要时刻激发学生的激情、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都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学会精讲精练,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巩固。比如在学习Word、 Excel、PowerPoint对文本的编辑方法、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动画效果的设计等关键内容时,教师要对此讲深讲透,让学生在探究完成后能熟练掌握,尤其是Word对特定文本的编辑方法,方法要讲到位,包括对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段落排版、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等操作方法都要让学生领会并能应用,这才能保证这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强调实践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要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教学氛围,首先要做的就是以生为本、研究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去制定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较少接触计算机,缺乏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与培训,他们大多是在周末时间与计算机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应用知识(如上网、游戏等)。如果注意到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就知道在职教的起始教学中应该采取狠抓基础、加强应用的教学策略。再如,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尤其是职业学校往往是农村和城市学生并存,而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这样的差别,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计算机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帮扶知识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习方式,又能有效地化解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男学生和女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兴趣点的不同。在对两届的进校高一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男生多喜欢挑战类的游戏,而女生则喜欢浏览页面优美的网站,她们对满屏幕动来动去的小人提不起丝毫兴趣。如果说这只是我们观察到的表面现象的话,那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知道了这其实与男女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及相应年龄阶段的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知道了这种不同,笔者在教学中就注意事先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如笔者曾经结合同一个主题,给男同学布置用flash制作小动画的任务,而给女同学布置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的任务,并分别制定了评比细则……当男同学各显神通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精美的小动画后,当女同学运用男同学制作的小动画放到自己的网页中后,他们都能体会到非凡的成就感。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实践

一般情况下,职高阶段要传授给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还注意到,由于教材编写的时间滞后性――即由于教材编写者所选择的内容一定在学生学习之前的,经过了学生的学习之后有可能就落后了,甚至到学生手上时就已经落后了。考虑到信息发展的日新月异,考虑到职业高中的学生喜欢追求新奇的认识特点,笔者以为,要想实施良好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根本,了解需要传授哪些方面的哪些内容,然后将目光瞄准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的发展现实,有选择性地将最新的知识渗透到课堂之上,通过这样的精准定位,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教学方式上看,精准定位还体现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选择上。职校学生的实际一般不同,但教学内容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一般认为计算机这门课程既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在教学中选择“任务驱动”的策略比较适合。这是一个已经被许多事实证明了有效的教学方式,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试行稿)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量较大,因而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教学成本,故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以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基础知识“二进制”为例,怎样设计一份适合学生的任务以驱动他们学习呢?这个问题成了驱动笔者研究教材的动力。笔者研究发现,在学习二进制时,可以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进行类比,后者是满十进一,而前者满二则进一,但两者同时又存在着一些不同,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学习中设计任务,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在数学关系中是不存在n=n+1的关系的,而计算机语言的“赋值”中则是可以的,通过给学生设计比较“=”在数学和计算机语言中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赋值”的含义。

总之,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进展离不开正确的、恰当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完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让师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最终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计算机教学中职教育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