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2016-06-16刘利群徐兵吴卫祖王晗
刘利群+徐兵+吴卫祖+王晗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海洋意识,加强海洋科普宣教工作,研究开发一个海洋科普教育多媒体课件。探讨了科普多媒体课件开发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开发的主要工具和基本步骤。最后以热带气旋(台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设计,为有关学者开发海洋科普类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海洋科普;多媒体课件;版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214-02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科普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在海洋科普宣教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各界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的渠道往往局限于图书、网络和新闻报道,而这些渠道提供的海洋科普知识往往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也不够全面。多媒体课件是科普宣教中常见的一种科普资源形式,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海洋科普宣教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以海洋科普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为切入点,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开发建设适用于国内海洋科普教育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为海洋科普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1 海洋科普多媒体课件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在内容上,科普课件的开发应注重专业性,要充分发挥海洋科学专业人士和专业实验室的作用,加强科普课件在内容上的专业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突出海洋特色,提高内容质量[1]。在内容创作上,可以一门课程、一个专题或者一个知识点为核心,再辅以相关科学知识,力求将所要表达的海洋科普核心内容准确无误地传递给社会公众。同时,科普创作过程中强化以公众兴趣为切入点,结合社会热点、焦点进行科普创作。如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全球海面上升、热带气旋(台风)、海洋环境恶化、渔业资源枯竭等热点和焦点问题都是比较受欢迎的科普专题内容。
2)在形式上,科普课件的开发要注重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创新性[2]。传统的科普课件创作必须融入新媒体技术才能焕发新的生机。科普课件在强调内容创作专业性的基础上,还要更加注重创作形式的创新,充分吸收国外优秀科普作品的创作经验,通过微视频、微动漫、微网站等形式,有机融合科普内容,提高科普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在推广上,科普课件的开发要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科普有机结合,提高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科普推广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宣教平台[3]。科普课件的推广可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各类用户对海洋科普知识的需求点,研究各类用户对科普资源表现形式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满足不同用户的移动互联网科普平台、资源和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创作和推广,将过去被动的单向传播转化为公众主动参与,进而提高科普宣传的实效性[4]。
2 科普课件开发的工具与步骤
2.1相关工具
常见的多媒体科普课件开发软件有PowerPoint、Flash、3DsMAX、Photoshop、Authoware、会声会影、Dreamweaver等等。这些工具软件能够帮助课件开发者很好地完成素材加工、图片处理、动画设计、音频视频处理、页面编辑等工作,能有效地提高科普课件开发的效率,并能开发出具有较强的互动效果、丰富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课件。
2.2主要步骤
海洋科普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经过统筹规划、素材收集、内容加工、版面设计、集成测试等多个环节。
统筹规划阶段,开发者要总体把握科普课件的选题内容,如选择哪个方面的海洋科普专题,开发什么样的海洋科普资源。还要将整个科普课件的素材积累、版面设计、开发进度、人员安排等环节进行一个总体规划。
素材收集阶段要求课件开发人员根据选定的海洋科普主题进行精心的素材收集与创作准备。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与科普主题有关的教材、图书等资料,尽量选取内涵丰富、通俗易懂、高度概括的科普资源进行初步的筛选、甄别和整理,既要源于资料,又要高于资料也不能简单地将收集到的资料直接电子化,而是要在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创作,整理后的资料要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一方面也要广泛的搜集网络科普资源,要根据科普主题有选择性地进行收集素材的整理和加工,避免杂乱无章的组织收集资源。
内容加工阶段是课件开发的一个重点阶段,课件开发人员需要对前期收集整理的科普素材进行深入地设计和创作。根据科普内容规划以及预期的科普资源表现形式,对科普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处理,将素材逐步转化为图片库、文档库、视频库、试题库、动画库等科普资源。完成科普素材到科普资源的加工转化后,还要根据海洋科普主题,将这些科普资源进行有机的归类整理,按照内容结构进行重组。一般说来,科普课件原创资源占总资源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
版面设计阶段主要是统一创作科普课件的版式,包括界面设计、模板设计、母版设计、背景设计、菜单栏设计、导航设计等。
集成测试阶段是将各类科普资源按照版面设计的思路进行集成,这一阶段需要用到有关编程语言,甚至是数据库系统,通过科普资源集成形成最终面向用户的科普课件。科普课件开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测试,包括各类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源是否按照既定版面设置布局、各类资源有无专业性方面的错误、相关链接是否正常、各类操作是否便捷等。
3 科普课件开发实例分析
3.1《热带气旋(台风)》科普课件介绍
我国海洋气象灾害日益频繁,沿海省市每年热带气旋(台风)灾害很多。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热带气旋(台风)》多媒体科普课件综合运用计算机流媒体、三维全景、微视频、微动漫 等技术,针对公众关心的台风气象灾害,创作开发了一批专题科普资源,重点开发了各类台风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公众如何防灾减灾等主题科普资源。该课件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对提高公众认识和预防台风灾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科普课件内容设计
《热带气旋(台风)》科普课件在内容设计上按照6个主要模块来进行组织,分别是核心内容、扩展内容、在线试题、相关视频、应急防御和典型台风。核心内容包括台风的概述、形成条件、强度变化、天气结构、气旋移动、重大影响等专题知识点。扩展内容是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收集、创作一批与台风相关的科普资源,主要包括极低气旋、温带气旋、亚热带气旋等几种其他形式的气旋,使公众能够对热带气旋台风以外的气旋也有一个深入了解的渠道。在线试题为用户提供了台风知识的自我测试、自我评分。相关视频主要罗列了和台风有关的教学视频、新闻视频以及网络收集的各类台风视频。应急防御为公众介绍了台风来临时如何进行紧急防范、主要的防范措施以及台风灾害后的卫生防御知识。典型台风介绍了近10年来登陆我国附近沿海且造成重大灾害的一些著名台风情况。
3.3科普课件版面设计
该课件在版面设计方面采取了片头动漫引导、主界面展现以及专题页面详述等几种方式。课件设计了一个15秒的引导片头,以动漫形式将台风的生成、发展、登陆以及对人类造成的损害直观展现给科普观众,使观众对台风灾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件主界面采取HTML页面设计方式,将主要内容模块有机分布在整个页面中,主界面也设计了风格统一的导航和内容链接,并在核心区域插入了台风云图,引导观众从气象专业角度去了解台风的生成,如图1所示。
课件专题页面采取菜单目录树结构的形式将科普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组织,每个知识点对应一个专题页面,在专题页面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知识点信息,每个专题页面都配有背景音乐和文字录音,观众可以自由控制录音的播放。
3.4在线测试交互设计
该课件在科普资源展现的基础上,还为用户设计了在线测试模块。该模块在开发中使用了Java脚本进行交互设计,根据科普主题内容预先设计几套科普测试题,每套测试题包括10个单选题,每个单选题的正确答案预先在脚本语言中给予保存。用户可以选择任意一套测试题进行在线自测,课件会根据用户测试情况给出最终测试分数。该自测模块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公众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公众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海洋科普课件的开发建设是海洋科普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丰富和完善海洋科普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海洋科普课件开发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结合热带气旋(台风)科普课件的开发实例,介绍了课件开发中的内容设计、版面设计、交互设计工作,对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宣教形式将是未来科普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各类科普课件在开发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不断推进科普宣传工作的深入和广度。
参考文献:
[1] 蒋娟娟.门户网站科普栏目的科学传播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4.
[2] 潘觅.气象科普的社会作用[J]. 科技传播,2013(8):9-10.
[3] 陈煜.我国科普网站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4.
[4] 李纪文,牛志民,吕朋飞,等. 医学科普工作现状及改进建议[J]. 未来与发展,2015(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