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拍《爵迹》,特效难成器
2016-06-16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刘宇凡 李婷 ●韩林
左图为范冰冰工作照;右图为《爵迹》中的造型照。
“这是魔幻电影的预告片,还是网游的上线广告啊?!”日前由郭敬明执导的“中国首部全真人CG电影”《爵迹》预告片一经推出,便因为“特效太LOW”引来吐槽无数。与之相对应的是,好莱坞大片《魔兽》中吴彦祖通过CG技术扮演的邪恶兽人,在视觉效果上并无违和感。《爵迹》为啥“首秀折戟”?在深谙市场的好莱坞看来,用CG技术重塑明星外貌很容易沦为“会动的蜡像”。相反,在电影中局部使用、少量点缀CG技术却能收到惊艳效果。
“画鬼容易画人难”
《爵迹》是郭敬明执导的魔幻题材电影,由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王源、杨幂等参演,讲述在奥汀大陆这个神秘世界,西之亚斯兰帝国七度王爵与使徒们为追寻真相和荣誉而战的故事。在动用CG技术塑造虚拟人物时,演员要穿上带有很多传感器线头的紧身衣,做出剧情需要的表情动作。这些动作轨迹被传至电脑,与演员在戏中的形象实现二合一。同样的技术,郭敬明的审美取向显然和美国人不同:好莱坞电影为增强特效的质感,往往在人的脸部增加更多纹理和毛孔,甚至会故意“丑化”角色。《魔兽》中,“男神”吴彦祖扮演的兽人丑绝人寰,让无数女粉丝心碎。但在《爵迹》中,郭敬明似乎嫌“鲜肉”和“女神”演员还不够完美,又用特效将他们的五官、皮肤处理得如刚剥开皮的鸡蛋般光滑,可惜“表情呆滞,动作僵硬”,被批“有满满的网游味”。有人因此质疑郭敬明为何不直接用真人形象示人?
正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在好莱坞的技术先驱眼里,CG更适合用在造型夸张的虚拟人物或拟人化动物身上,例如《阿凡达》中的蓝皮外星人、《指环王》里的“咕噜姆”、《加勒比海盗》中的章鱼船长等。在一部90分钟的电影里,完全使用CG来重塑真人很容易露怯,少量点缀却能收到惊艳的效果。最新的例子是《美国队长3》里的“年轻时代的钢铁侠”。已经人到中年的小罗伯特·唐尼,在片中重回20岁的颜值巅峰期,仅167秒的回忆镜头就耗费特效团队4000个特效画面。在票房大卖的《奇幻森林》里,迪士尼用CG技术演活了拟人化的黑豹、老虎、棕熊、狼等动物角色。但唯一的人类角色还是让真正的小男孩出演。因为片方清楚,人类微妙的表情用电脑去模拟,往往受累不讨好。
技术模拟真人,日美吃过亏
同样拥有先进技术的日本人喜欢将CG用在如日中天的游戏领域。通过《生化危机》《最终幻想》等游戏,他们发现玩家对CG模拟出来的真实人类颇有好感。于是日本开发人员决定拍摄一部完全以CG技术模拟真人的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单论剧照,该片的确做到“乱真”,可人物运动起来却像“没有灵魂的精美木偶”。该片最终成了电影史上最赔钱的作品之一,超过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让原本春风得意的“幻想之父”坂口博信黯然离职。
近年来,好莱坞也推出数部同样概念的“全真人CG动画电影”,如《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影片将汤姆·汉克斯、安吉丽娜·朱莉等明星的面孔和身体进行“电脑重建”,但仍然沦为“会动的蜡像”。而在儿童观众眼里,CG人物的外形又过于写实,没有卡通动画那样有童趣。用“高不成低不就”来形容全真人CG电影的尴尬十分恰当。对于好莱坞投资者来说,这类电影已经是个大写的NO。
“起死回生”到“人皮面具”
不过只要用对地方,CG技术照样能起到“奇兵效果”,比如被用来挽救影片拍摄中的意外。2015年火遍全球的《速度与激情7》,主角保罗·沃克在拍摄中途因车祸身亡,是CG技术给了他“重生”的可能:特效人员把保罗的脸“贴”在与他身材相似的亲兄弟脸上,从而让“保罗”演完剩余戏份。描写IT巨子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需要一对双胞胎演员,结果他们请到两名毫无血缘关系的演员,将其中一人的脸通过CG技术“复制”给另一位,打造出现实版的“人皮面具”。
相比之下,中国在CG层面的差距较大,即便重金聘请好莱坞团队也无法突破技术瓶颈。最终的效果就是《爵迹》里那些“似是而非明星脸”的网游形象。华语片并非没有失败先例,在魔幻电影《钟馗伏魔》里,“入魔变身”后的钟馗依稀还能看出陈坤的面部特征,但表情和动作十分僵硬粗糙,引来一片恶评。对于迎难而上的郭敬明,外界不必过于苛求。只是目前中国影片的特效水平,离多年前的《阿凡达》尚有距离,《爵迹》的尝试只能说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