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如何积极作为
2016-06-16朱凡凡中共渭南市委党校陕西渭南714000
朱凡凡(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陕西渭南 714000)
渭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如何积极作为
朱凡凡(中共渭南市委党校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它的提出为沿线各个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渭南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有着重要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关键是如何抓住此机遇谋划发展自己。面对机遇,渭南市应该做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环境,为渭南市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好的条件。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渭南发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05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发展融入建设“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抢抓机遇、向西开放。而作为陕西东大门的渭南,无论从国家战略、陕西发展大局,还是西部内陆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来看,都拥有巨大的地缘优势。从地缘上看,渭南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属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等三个政策叠加的唯一地级市。但是,仅仅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还不足以带动渭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抓住机遇才是重点。下面,本文从渭南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与渭南发展、渭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如何积极作为三方面依次阐述。
一、渭南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宽阔地带,是陕西的东大门,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6万,是陕西省第二人口大市。近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渭南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发展速度上看。近几年有所提高,但与邻近的几个城市相比较仍有差距,需要加快发展。自2003年开始,渭南经济发展速度均在两位数,经济总量从2001的170.1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60.9亿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全省比较来看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从纵向比较上看,自2001年到2009渭南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2009年开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达到14.3%,“十二五”以后,才基本保持了高于全省1-1.5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从横向比较来看,从2001年到2014年十四年间,同处于关中地区的咸阳市除了2009-2011这三年的增长速度略低于渭南0.1、0.5、0.8个百分点外,其余年份均高于渭南,同样的宝鸡市除了2010和2011年增长速度分别低于渭南0.6和0.5个百分点外,其余年份均高于渭南。(见表一)
二是从经济总量来看。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亟需提高。从统计数据上看,2014年渭南市全年的生产总值达到1460.94亿元,排在全省的第五位,处于陕西省11市的正中间。而人均生产总值只有27372元,排在全省第九位,仅仅领先于安康和商洛两市。(见表二)
三是从居民收入上看。增长较快,但与毗邻地区比较仍有差距。2014年渭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25元,高出全省2359元,低于全国21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43元,高出全省1264元,低于全国1358元。但与毗邻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咸阳少4805元,比宝鸡少4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咸阳少1078元,比宝鸡少887元。
表一
四是从经济结构上看。重工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2014年全国三次产业的结构为:第一产业占比9.2%,第二产业占比42.6%,第三产业占比为48.2%;陕西省三产比例分别为8.8%、54.8%、36.4%;渭南市三产比例为14.2%、54.4%、31.4%。可以看出,渭南第三产业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比较大。2014年渭南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83.48亿元,重工业1637.43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86.9%,其中主要为能源工业占31.4%和有色冶金工业占36.2%,轻工业246.05亿元,占13.1%,由此可见还处于资源依赖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式发展,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优化结构。
表二
数据来源: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
总之,渭南目前还存在发展不快,发展不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渭南属于典型的农业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很长一段时间渭南也没有能叫得响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渭南对外开放程度很低,2014年渭南市的进出口总额占GDP0.9%,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渭南必须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上有所突破,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基础,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与渭南发展
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和意义
从概念上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相关国家统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基础上,以古丝绸之路为文化象征,以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纽带,以沿线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点,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合作为内容,以跨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动力,以货币自由兑换、政治高度互信、人民友好往来为保障、以实现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带状合作体。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对于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市场开放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30亿人口,市场规模独一无二,同时它一端连着亚太经济圈,一端连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有助于我们国内的企业开辟新的市场,给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可以促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向前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内段所涉及的省份主要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这些地方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所以通过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措施以及相应产业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一些产业的基础,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再次,助于形成新的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我国以前的对外开放格局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与此同时,经济贸易也主要集聚于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经济集聚于东部、南部沿海一带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外通道过于单一,过于依赖海路通道,一旦海路由于政治等原因受阻,就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国家将来必须更加注重沿边开放和西北地区的发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渭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优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开国家向东向西开放的新格局,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确立以来,西部各个城市纷纷提出战略将自身融入其中。对于渭南来说,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发掘自身优势,做好正确定位,不断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向西开放中抢占先机。 渭南现阶段发展中主要拥有以下优势:
一是区位优越。渭南渭南位于国家地理版图的中心,是东西部的交汇点、陕西的“东大门”,处于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陇海铁路、包西铁路、侯西铁路、宁西铁路、大西客专、郑西客专、黄韩侯铁路、连霍高速、西禹高速、渭蒲高速、榆商高速贯穿南北,108、310国道,101、106等7条省道通达全国,如今,渭南市的公路密度现已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3.2公里,居陕西各市之首,这已经成为渭南无法比拟的区域优势。目前,渭南同时属于“关中-天水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给渭南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优势。
二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尤其是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的发展模式越来越趋同,城市间是差异性越来越小,主要区别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由此城市也被区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等,小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外吸引力也较小,而自身的软实力提升就尤为重要,软实力也是吸引力。渭南作为三四线城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灿烂,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非常好的先天条件。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又称“华夏”,此称即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夏”指“夏阳”(今韩城市)。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大荔人”头骨化石以及“禹门口洞穴堆积”旧石器时代遗址;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韩城俩周古墓群,蒲城桥陵等都记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诗经》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就产生于合阳处女泉一带;渭南戏曲文化丰富,拥有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胡、阿宫腔等多种戏曲,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这里拥有众多杰出人物,字圣仓颉 、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隋文帝杨坚、唐代名将郭子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清代状元王杰、爱国外相王鼎、现代爱国将领杨虎城、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等都出自这片土地。
三是产业发展优势。渭南是陕西“粮仓”,西安“菜篮子”,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早成为陕西乃至全国举足轻重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在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更是创立了“大荔模式”,在农产品生产上形成了有名的地方品牌,例如白水苹果、蒲城酥梨、韩城花椒、大荔枣乡等。同时,渭南着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绿色旅游、黄河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四大体系。渭南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风景秀丽的少华山、黄河湿地处女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党家村等。2014年,渭南旅游收入已经占全市GDP比重由2011年的6%上升到2014年的17%。
三、渭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如何积极作为
渭南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经济社会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从全国和全省来比较还相对比较落后。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比西部大开发更大,除了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外,最主要的是为西部地区的向西开放提供了政策和交通等多重便利。渭南借此可以将自己的触角一路向西,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有为才有位”,渭南要抓住此轮机遇不能靠不能等,必须做出具体的措施,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强化丝路意识,做好顶层设计
思想引领行动。渭南要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着力加强渭南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意识。首先紧密结合中、省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规划制定自己的行动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行动规划作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非常不利于渭南的发展,甚至会错过此次机遇。当然,制定规划一定要有具体,要有指导性而非一纸空文,既要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也要有短期规划,同时必须通过充分调研了解渭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要符合渭南市情。其次,要注重“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才队伍的培养。要加强和“丝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必须要有了解这些国家的人才。一是语言类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政府机关或者出口企业可以招聘一些俄语或者阿拉伯语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可以在渭南师范学院或者市委党校举办一些短期的培训班,针对中亚地区的基本情况、文化习俗等知识对政府机关和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二是法律类的人才。无论是我们的产品要向外输出还是我们的企业要“走出去”对外投资,都要和当地的法律打交道,培养和引进掌握中国的法律有了解中亚当地法律以及国际法的法律人才就尤为重要。再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渭南市能成为国家级的卫生城市离不开“渭南创卫办”的努力,那么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可以成立相应的组织,专门负责相关的事宜,这样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各个政府部门也能在合理分工,责任明确,相互协调合作。
2.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合理定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从长期全局发展考虑的国家级的大战略,它关系到国家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整体问题。渭南要抓住这样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就要根据国家、陕西省的布局与需求和渭南自己的实力与实际情况做好定位,使渭南得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我认为渭南的主要优势在农业和文化旅游业。
第一、渭南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生产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是陕西乃至全国举足轻重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农产品产量占全省的36%,被称为全省的“大厨房”和“菜篮子”。今年来渭南农业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创立了“大荔模式”,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大而不强、农业经济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步伐较慢、农民收入还比较落后,仍低于全国水平等,这与我们农业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强烈的反差。有优势但是发展不强就为我们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潜力,那我们在农业上的文章就大有可为。目前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渭南农业生产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优势,把渭南农产品更好的推向国内外市场。一是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地域性的农产品品牌,比如白水苹果、大荔冬枣等以其优良的口感和质量享誉海内外。以后,我们除了培育这些地域性的品牌,也更要注重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意识的培养。当然,好的品牌的灵魂是好的产品,我们要加强我们对于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不能让某一个劣质产品毁了我们整个渭南农产品的声誉。二是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好的营销环境。再好的产品只有卖出去才能转换成农民的收入,渭南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关中大红市场将是西部最大的农产品产地批发集散市场,市场运营后,将有效整合各地分散的市场资源,改变传统的交易流通模式,大力提升全市农产品交易管理水平,方便将渭南的农产品推广到丝路沿线国家。
第二、《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中指出,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开通西安至乌鲁木齐丝绸之路旅游专列。而渭南属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内,坐高铁20分钟就可以到西安,这将给渭南的旅游业提供非常好的机会。渭南拥有一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西岳华山、合阳处女泉、韩城党家村和司马迁祠等等,除了华山现在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外其他的景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比较小。所以如何整合自身的旅游资源很重要,西北大学张国伟教授给渭南提到建议很有建设性,他认为“以华山旅游区为中心,把黄河和渭河交汇地区的湿地和沙地,往西与西安集中发展的秦岭北坡绿化带新的经济增长点紧密结合起来,建成一个整体有统一谋划、在全国乃至在世界都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观光旅游区。”这样,渭南其他的旅游资源就可以借华山这棵大树发展壮大。
3.优化投资环境,注重软实力建设
硬实力吸引人,软实力留住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渭南将更加开放,也会吸引更多企业来渭南投资,可以说未来大的形势是好的,现在关键要做的是要把投资环境搞好,把投资者留住,不能投资者觉得“这个地方以后不能再来了”。软实力主要包括政府高效的办事效率、和谐的社会氛围和高素质的市民。所以软实力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渭南市自2012年以来进行简政放权改革,通过取消和下放多种行政审批事项、列举“权利清单”等措施,在转换政府职能,降低企业和市民办事的成本,优化政府服务流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渭南市以后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创新管理机制,利用网络和信息化等技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二是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的社会氛围应该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而不是由政府一手操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所以今后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社区建设,一个是社会组织的发展。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只有社区这一个一个的小单元建设好了,整个城市的大环境就会得到提升。社区本应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但是我们目前仍然给社区安排了太多的行政性事务,使得社区对居民的服务、教育等功能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所以我们的政府以后在这方面还应得到改善,划清政府行政事务和社区社会事务的界限,逐渐收回政府下放到社区的行政性事务,腾开社区的“手”使其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如果需要社区办理的,应做到费随事转。社会组织是联结政府与社会成员的重要纽带,对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整合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后可以放宽社会组织的准入条件,创新社会组织的监管机制,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三是培养高素质的市民。市民素质的高低可以彰显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一座城市拥有的最持久的吸引力。因为这项工作在短时间内不能见到成效,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这项工作对于一座城市的长远利益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国内外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的市民、企业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所以,必须重视这项工作,这是关键,再加上宣传教育等手段,从学校入手,从孩子抓起,让孩子影响大人。联合媒体每年举办“城市文明人”的表彰活动,让少数人来影响多数人。
参考文献:
[1]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专家座谈会发言和体会摘登渭南日报 2014.1.21
[2]渭南市农民收入状况分析吴磊渭南经济2015.6.24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白永秀 王颂吉《改革》2014.3
[4]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李明远:2015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