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香凝绘画的民族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情操

2016-06-1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510225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何香凝美学意象

熊 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510225)



何香凝绘画的民族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情操

熊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510225)

何香凝是一位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女性,她创作的作品主要是为革命而创作的中国画,她是一名为革命而创作的爱国主义画家,在她的绘画作品中不仅有一种正义与革命的精神,同时在他的绘画中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的美学及富有哲学的文化积淀。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下何香凝绘画的中国精神与爱国情操。

一、何香凝绘画的“意象美”体现“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1其中所说的“意象观”就是对国画艺术进行评判的主要美学思想之一。“意象观”概括来说就是以意摄象,以象表意。在当代中国有关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诠释,其实就是以“情景交融”,也就是景与情的统一,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种诠释。受老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影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根本思想,古人对自然有某种特殊的崇拜之情。这种对“天人合一”境界的推崇,导致了人对自然的顺应态度,符合自然。由于这种对自然的崇敬态度,使得艺术创作在精神上追求一种自由的表现。

何香凝的一生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在抗日期间鼓动全国人民海外侨胞为抗日而捐款捐物,何香凝为了表示答谢和鼓励,在每收到一份款项或者物资都会以一副画作为礼品回赠,创作的主要题材由早期从日本回来以猛虎醒狮题材为主,到晚期偏爱梅、兰、菊、竹等题材,其中晚年画的梅非常独到,她在处理梅花的枝干部分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将笔触向上延伸,在主枝干的旁边没有别的装饰枝干,就像一把坚挺的利剑,预示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一种革命的精神。何香凝的作品从不以花哨的画面去表达主题物,在艺术的表现上总是以一种宏伟、庞大的气势,体现了一种革命领导者的气度,中国画讲究的就是“气”,气贯则神通。而只有自然万物能和谐汇合一体,这样才能产生大气。何香凝的作品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一个自然规律。所以拥有了自然方能拥有大气,自然可达美境。故:自然为上。

作品《醒狮》同样也寓意着中国人民觉醒,奋起反抗的爱国精神。从这些创作题材中不难发现何香凝先生对中国画传统的偏爱与尊重,她的作品遵循自然规律,将大自然的生命力与革命年代下创作的精神完美的实现了合二为一,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印证了李德仁的观点:“中国画主张艺术本质在于客观自然再现与作者主体精神表现二者的高度合一”2。这也是何香凝先生在绘画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所在。

二、何香凝绘画中的“太极”美学

“太极”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太极图”来源于天体运行以及自然与事物的变化规律,表现了天、地、人集于一体的哲学思想,代表中国古人的哲学观。受到太极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人对美的认识主张“曲径生幽”,过去人们所谓的“一波三折”都是出于中国人以“曲”为美的美学思想,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美学思想。这种以“曲”为美的审美观,正是来自于“太极”学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与统一的思想理论。在何香凝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她所运用的构图及表现手法将太极学说中的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哲学运用在了画面之中,也就是“太极”中所说的“一阴一阳”“有虚有实”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哲学思想。她的多数作品在用笔上虽显柔和,但是从画面的内部精神来看能够体会到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像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何香凝先生创作的作品《猛虎下山》就是一幅比较典型的作品,作品以一张正在下山的猛虎作为主要创作元素,画面正是运用了太极中的对角曲线,将虎下山的态势比喻成中国人奋起反抗的爱国精神,其画面虽柔,但力量却十足。从这张作品中就能体会到何香凝先生的一种 “匹妇而肩责国家之大事业”的爱国情怀。

三、受儒家传统“比德”思想下的何香凝绘画

“比德”说源自儒家美学,“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3是将“仁政”“礼教”的思想渗透到对自然的审美中。他主要是将人的道德品质(如“仁”、“知”“礼”等)赋予原本没有道德属性的物质(如松、竹、梅等)之上。何香凝先生爱花卉题材,她的花卉多是松、竹、梅等耐寒植物,她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些题材来创作,非偶然之选择,而是体现了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借儒家的“比德”思想来弘扬革命救国的高尚气节。“松、竹、梅”在宋代就被称作“岁寒三友”的艺术形象,用画来揭示其比物以德的审美特征。宋人创造的“岁寒三友”的艺术形象,其实是借这三种植物来表现人的高洁品行。在何香凝先生笔下的“岁寒三友”中同样也表达出了岁寒不凋、百年常青的苍松;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花;严冬不屈、挺而正直的绿竹。从这一点来看何香凝先生不仅是继承传统,同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

四、何香凝的民族文化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有广泛的意义和有严格的意义。从广泛的意义讲,凡是民族的思想意识都可以说属于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总有共同的心理,即共同的思想倾向。这些共同的思想倾向,总起来称为民族精神。4《周易大传》中有两句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述。这只是用最简括的词句来表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这两句话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理论含义,《易经》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行表现为刚健的属性,人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强不息表现为一种人格理想。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有此人格,必能固守正道,浩气长存。

在祖国最动荡不安的20世纪20年代到抗战胜利这段时间里,何香凝的绘画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画风较为冷峻和孤傲感。虽然此其间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无法保证绘画的延续性,但她创作的热情高昂,从她的作品中能体现出那种气度。在廖仲恺、孙中山相继去世后,蒋和汪背叛革命。没有让她消沉下去,反而使她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感表现在了绘画中。何香凝为艺术、为革命而奋斗的步伐铿锵有力,她为广州“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亲自作画参加义卖,组织筹款。在上海发起了“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尽自己能力,利用绘画义卖,筹集善款,为的是在革命中能通过绘画的方式奉献自己的力量,不仅如此,她还组织同行挚友共同创作,将作品进行义卖,最终通过朋友同行的努力。筹到177550余元的善款,全部捐给抗日组织,这种顾大局、舍私利的精神正说明了她慷慨救国大的气度与富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结语

何香凝先生拥有强烈的民族爱国精神,在抗战年代她不仅为抗战作画举办义捐,同时她将这种抗战的热情与毅力表现在了她的作品中。在她的绘画中继承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创作题材上来看她以画言志,将传统“比德”思想下的创作元素进行再创作,不仅表达了她对抗战时期的革命同胞们的高度赞扬与敬意,同时也表达出她内心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决心与持久抗战的毅力;从创作手法上来看她将传统美学思想运用“适度、有序、均衡”的表现原则,利用虚实、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的处理营造出一种虚虚实实,柔中有刚,刚中见毅的“意象美”。完美的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注释:

1.叶朗.《美在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第61页.

2.李德仁.《道与书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3月第二版,第203页.

3.凌继进.《突学I-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第31页.

4.张岱年.《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20.

参考文献:

[1]苏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画审美的关系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一版.

[2]王旭东.《中国画传统观念初探》.齐鲁艺苑,1993(3).

[3]周兴.《何香凝的绘画艺术与革命生涯》.文史哲,2004(2).

[4]郭宝成.《女中豪杰丹青妙手 ——何香凝绘画艺术及其市场价格》,书画鉴藏,2010(03).

[5]尚明轩.《何香凝传》.民族出版社,2004.

[6]王伟生.《论中国画传统的继承》.长春大学学报,2007(11).

[7]尚明轩,王学庄.《双清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熊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何香凝美学意象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抚远意象等
盘中的意式美学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何香凝
外婆的美学
意象、形神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