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品种禾田1号、禾田4号密度筛选试验

2016-06-15涂海高树仁

新农村 2016年6期

涂海 高树仁

摘要:本试验通过选择禾田1号和禾田4号2个品种,研究不同密度种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田4号”在公顷保苗67500株时,产量最高,平均公顷产量106650公斤,“禾田1号”公顷保苗75000株,产量最高,平均公顷产量10185.0公斤。

关键词:密度;禾田1号;禾田4号

“禾田1号”2012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所需积温2300℃,适应区域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上限。“禾田4号”2013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生育日数117天,所需积温2300℃左右,适应区域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上限。为研究、探讨“禾田1号”、“禾田4号”两品种在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特做此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A、“禾田1号”、“禾田4号”

B、密度:本试验设五个不同密度,密度分别为:①60000株/公顷;②67500株,公顷;③75000株/公顷;④82500株,公顷;⑤90000株,公顷。

1.2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在八五四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站,试验地为秋翻、秋整地、秋起垅,春扶垅同时施底肥,前茬小麦,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小区行长5m,行距65cm,5行区,三次重复,小区面积32,5m2,施肥量为:底肥施磷酸二铵240kg/hm2,尿素60kg,氯化钾60 kg/hm2,追肥:尿素150 kg/hm2。

1.3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镇压保墒,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化学除草,配方为:96%为乙草胺2250ml/hm2+噻磺隆30g/hm2,出苗后及时间苗,适期定苗,生育期间人工锄草一遍,拔大草一遍,机械中耕、培土三遍,田间管理良好。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对植株生育性状的影响

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对植株生育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株高、穗位有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呈先增后减趋势,茎粗则随密度的增加呈递减,倒伏程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加重,空杆率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禾田1号”与“禾田4号”相比,“禾田4号”在植株综合性状要优于“禾田1号”。

2.2、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此处表格见文尾)

由果穗考种及产量结果显示,穗长、穗粗。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秃尖长度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加长,穗行数,行粒数及百粒重,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密度低时,植株个体发育好,产量高,相应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逐渐下降,群组优势大于个体优势,整体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密度时,群体产量逐步下降,从两个品种的整体性状及产量结果看,“禾田1号”比“禾田4号”略耐密植一些,产量结果比较看,“禾田4号”产量高于“禾田1号”,两品种的适宜密度范围在67500~75000株为宜,产量高,效益好。

3结论与讨论

通过今年进行“禾田1号”与“禾田4号”两个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禾田1号”与“禾田4号”适宜在本地区栽培种植,其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

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差异,各生育进程基本相同,就两品种而言,“禾田1号”熟期比“禾田4号”晚3天。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等则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先增后减。粒重、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群组产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

“禾田1号”株型半收敛,耐密性好于“禾田4号”。“禾田4号”产量性状高于“禾田1号”,“禾田1号”与“禾田4号”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在67500株/hm27~5000株/hm2。以上是在今年的气候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其综合表现有待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