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2016-06-15王梅花

新农村 2016年6期
关键词:后备干部村级干部

王梅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的选人标准、范围、程序及培养方法、途径、目标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备什么”、“怎么备”、“如何备而有用”的问题。

一、创新优选机制

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优选的问题。一是明确选拔标准,完善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当前我们的人才库除了大学生村官其他年龄还是偏大。在全区范围内对现有的村后备干部人才资源进行一次认真的走访和排查,积极动员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创业能人、大学生村官参与后备干部推荐活动,适当放宽后备干部条件,切实把能干事、顾大局、守法纪的优秀村民选拔为后备干部。二是规范选拔程序。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规范选拔程序,实现“阳光选拔”,提高后备干部群众认可度。对初选人进行民主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按照职位数量产生考察对象,由乡镇(街道)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并进行公示,之后报上级组织审核备案。三是拓宽选人渠道。拓宽选人视野、扩大选拔范围是选拔后备干部的最关键举措。在当前的农村实际情况下,选拔后备干部可通过外聘、下派、回请、异村交流等多种形式,打破“村人治村”的传统。将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范围拓展到非本村优秀人才,切实解决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和后继乏人等问题,以确保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

二、创新管理机制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队伍建设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不断优化后备干部的成长环境。一是推行定期报告制。后备干部年中要进行小结,书面报告镇党委;年末要进行认真总结和工作述职。二是要推行跟踪考察制。镇党委经常性、不定期地与村后备干部谈话,每年要在4次以上。对后备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跟踪考察,了解其政治立场、思想品行、工作表现、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群众认可度等;培养联系人要经常访谈联系对象,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动态。三是要推行考核评议制。每年年底,要结合村干部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工作。根据村后备干部职责和任务,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议,考核评议结果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四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一人一档”的台账式管理模式,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化管理。根据考核情况和工作表现,对因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履职、廉洁自律、群众满意度以及身体健康等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人予以淘汰,及时将新发现的优秀人才补充到村级后备干部库。

三、创新培养机制

后备干部只有经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培养锻炼,才能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一是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组织部门要把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结合现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每年至少要举行2次的村级后备干部培训或轮训。依托党校、镇村教育活动点培训阵地,定期组织村级后备干部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法律知识,从政策上鼓励村后备干部参加学历培训。除了内设课堂请进来,还要外拓阵地走出去,将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设在企业生产车间,组织他们到高校课堂、到先进地区“取经”,并将先进经验用来有效指导自身实践。二是要创新实践锻炼模式。根据培养方向,确定适合后备干部的岗位,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后备干部独立开展工作。按照培养目标,建立后备干部联系人制度,帮助后备干部锻炼成长。实施挂职锻炼培养,安排后备干部到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挂职,参与征地拆迁、群众信访、经济发展、环境整治等重点、难点工作,提高其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创新选拔使用途径。抓住村级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超前使用村后备干部,提高后备干部的“影响力”和“上选率”。平时如果村干部职位出现空缺的。一般优先补充优秀年轻后备干部。

四、创新使用机制

现实中,边培养边使用的方针会更好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是坚持量才适用。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观念。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的后备干部,推选进村两委会,增强后备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二是安排挂职锻炼。对自身素质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干部,安排村镇、村村、村企挂职锻炼,为更快地走上农村基层领导岗位创造条件。三是实行重岗重责。根据成长情况和村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优先安排入党、担任村级群团组织负责人。让其列席村级重要会议、参与村级重要事务,安排其负责急、难、险、重任务,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加大推荐使用力度。加大对优秀农村青年干部的公考力度,增加把农村优秀干部选拔为乡镇(街道)公务员的机会,适当放宽对优秀村干部选拔的条件。

五、激励机制

想留得住农村后备干部,重点要在关爱基层、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上下工夫。只有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村后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村级干部整体待遇,是解决村级干部队伍稳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村级干部职位吸引力的有力举措。我区应该在对村居党组织书记实施“双重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之上,将这一成功做法进一步延伸到村级其他干部管理上。为作风优良、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政治进步建立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从村级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拔副科级实职干部的比重;建立稳中有升的经济待遇逐年增长机制和完善的医疗、养老等保险体系,通过区财政拨款、乡镇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比例提留等方式,为村级干部经济待遇逐步提高提供有力保障。真正解决村级干部政治上看不到前途、身份上难以明确、经济上得不到保障、养老上找不到着落的后顾之忧。此外,适时开展优秀基层后备干部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激励更多的后备干部投身农村工作。

猜你喜欢

后备干部村级干部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加强盐业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关于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创新『选育留用』机制 推进村级后备干部成长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三一一工程”强化培养后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