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冬季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研究
2016-06-15王年有
王年有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北方地区冬季奶牛产奶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奶牛产奶量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北方地区;奶牛;原因;科学饲养
一、冬季导致产奶量下降的原因
1.寒冷的刺激
奶牛的正常生长、生产适宜温度为4℃-24℃,而北方地区入冬后,白天平均气温在-4℃~15℃左右,夜间平均气温为-12℃~29℃左右,昼夜温差大。由于寒冷的刺激,奶牛需要消耗自身营养产生热量来御寒,可产奶所用的能量相对减少,造成产奶量下降。
2.精饲料配方不合理
冬季饲料品种单一,特别是粗饲料只有干玉米秸,没有青贮饲料,缺乏优质青干草和苜蓿干草;无块根、块茎饲料,精饲料给量不足,缺乏必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造成产奶量降低。
3.不注重刷拭牛体
奶牛在趴卧过程中,粪尿沾满全身而冻结在牛体表面,奶牛感觉不舒适。且不利于奶牛体表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造成产奶量下降。
4.管理不善
暖棚养奶牛,不注意通风换气或通风换气方法、时间不合理,使奶牛受到有害气体或冷空气的侵袭,发生流感或有害气体慢性中毒。奶牛饮水温度低,饮冰碴水或冷水,饮水量减少,产奶量下降。
5.冬季乳房炎发病率较高
由于寒冷的刺激,饲养人员不注重乳房的保护,使乳房干裂甚至冻伤,形成冻伤性乳房炎,影响产奶量。同时,擦洗乳房水温低,奶牛受到冷水刺激,使乳房血管收缩,乳池乳回吸收,排乳量减少,影响产奶量。
二、良种繁育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首要条件
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遗传因素,它是影响产奶量的内在因素。系统科学的育种工作是培育高产奶牛的重要基础。可巩固原来的优良特性,培育出生产性能高、产奶多、适应性强、使用年限长的高产奶牛群,使奶牛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1.加强牛舍的防寒保温工作
虽然奶牛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这种耐受力是有限度的,当温度低于奶牛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使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冬季做好奶牛的防寒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气温在-15℃以下时,奶牛应进入牛舍,以防冻伤乳头或使体能消耗过多,在冬季牛舍内温度一般保持着8~16℃左右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
2.增加光照
国外研究证明,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18小时的比例循环,在照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增加光照在奶牛泌乳的最初60天内,不增加和改变饲料,让牛舍内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比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多产奶10%。
3.提高饲料标准
牛在寒冷的低温逆境中生活,牛体散失热量大,产奶量就要下降。因此,冬养奶牛要注意多喂些玉米、麦类和高粱等能量饲料,可增补热量15%~20%。玉米等蛋白质含量少,仅在7.8%~13%,特别缺少蛋氨酸、赖氨酸等必须氨基酸,所以,还要加喂些豆饼、鱼粉等蛋白质饲料,实行高水平饲养奶牛,可以保持较好膘情,使皮下储备一定的脂肪,从而降低临界温度下限,提高奶牛的抗寒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奶牛产奶的实际需要。
4.饮足温水
冬季奶牛在舍饲期大多喂干草,消化液分泌增加,仅唾液分泌就达20千克左右,若不饮足水,食欲就会下降甚至发生疾病,奶牛每吃1千克干饲料需水4千克左右,冬季奶牛饮8℃的水比饮2℃的水产奶量提高10%左右,但不能长期给奶牛饮20℃温水,否则会使奶牛的体质变弱,胃的消化功能降低。奶牛冬季饮水最适宜的温度为成年母牛10~15℃,产奶怀孕牛16~17℃,犊牛30~36℃。
5.注意通风换气
保证牛舍通风,防止牛舍湿气过重和屋面滴水、地下结冰现象发生。进入牛舍,如雾气过重,在屋顶会遇冷变成水滴,落在屋内或奶牛的身上,容易造成奶牛冬季真菌病的发生。同时奶牛身上潮湿,会增加热量损失。在严寒的冬季保持牛舍的干燥与通风,比保持牛舍温度更重要。冬季牛舍尽可能地少用水冲洗地面,要及时清理粪便,定期用干锯末等将牛舍地面吸干并清扫,保持圈舍干燥。通风时不要让冷空气直吹牛体,尽量降低气流速度。
6.补足食盐
食盐是胃液主要成份之一。随着冬季奶牛胃液分泌增加.食盐需水量也相应增加,若食盐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奶牛食欲降低,产奶量下降,食盐的给量应视牛体大小、产奶量高低而定,一般每日给50~100克,除按日粮1%拌入精料外,也可专设盐槽,让奶牛自由采食。
7.入冬驱虫
驱虫时,可选用广谱、高效和低毒的阿维菌素或丙硫咪唑。最好二种驱虫药搭配使用。驱虫效果更好。可先使用一种药驱虫,间隔15 d后再用另一种驱虫药给牛驱虫,一般可在早晨没喂前空腹驱虫,用药量可按牛体重1片/10 kg,拌少量料喂给。喂药后,应停食6 h后再喂牛,如能在喂前先饮水能提高驱虫效果。给奶牛驱除体外寄生虫,可选用依维菌素,不仅能杀灭体内多种消化道线虫,对体外寄生虫也有杀灭作用,是一药多效的好药,治疗牛疥癣,既方便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