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研究

2016-06-15李博文徐凯

新农村 2016年6期
关键词:旱田黑龙江省节水

李博文 徐凯

摘要: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黑龙江省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发展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面临的水资源现状,并对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及加快节水灌溉的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灌溉;节水措施

1农业生产面临的水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772亿m3,居全国第13位。人均占有水量为2086m3,亩均占有量约585m3,比全国亩均1960m3低70%,居全国第19位。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2492亿m3,居全国第9位。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特别松嫩平原10a有10春旱。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2.1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目前粮食产量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是粮食的稳产率、保证程度还不高。有限的水资源条件决定了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走节水灌溉的道路,提高粮食的水分生产率。黑龙江省拥有耕地0.133×108hm2以上,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9,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更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黑龙江省每年销往省外的商品粮都在250×108kg以上,占全国省际商品粮净调出量的1/3。预计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750×108kg以上,全省灌溉面积将达到728×104m2,水田、旱田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94.667×104m2和333.333×104m2,如果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按照目前的灌溉方式,农业需水量将达到463×108m3,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2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大。农业需水与水资源的供应矛盾逐年加大,尤其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农业灌溉发展。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水田高效节水灌溉可节水20%~30%,旱田喷灌比传统灌溉可节水30%~40%,而膜下滴灌比喷灌可节水50%,节水潜力很大。

2.3建立高效农业的需要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条件相对较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可以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经测算,实施节水增粮工程,可增加粮食产量54.3×108kg,平均增产4927.5 kg/hm2,增加农业收益47.3亿元,平均增加效益4725元/hm2

2.4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用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不仅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而且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同时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等。

3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根据黑龙江省多数地区是补充性灌溉,一年一季的生产模式的特点,确定运用经济、实用、有效的灌溉方式。针对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大、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且相对贫乏、地下水开发程度高、局部超采和地表水(过境水)开发程度低等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大胆探索,广筹资金,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研制适合旱田的喷灌机型

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在发展旱田节水灌溉上,发展以家庭农场投入为主的小型喷灌机。这类机型投入低,见效快,适合家庭农场管理和经营。农垦地区以发展大型喷灌机为主。此类机型投入高,见效快,适合规模经营,自动化程度高,有大农业的特点。应组建抗旱服务队,做到一机多井、一井多用,提高喷灌机的利用率。

3.2有效利用灌溉用水

大力推广水稻“浅、湿、晒”灌水方式,即按水稻各生育期需水情况适时灌水,避免用水无度、定额偏高的现象。采取“灌、排、蓄、滞”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调度,合理配置,达到一水多用、闲水忙用、弃水再用的目的。采取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灌溉结合的方式,即在用水量较大的泡田期间,井渠并用,缓解用水高峰期的水量不足,使灌溉面积达到最大化。在灌区安装自动测量系统,应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实现合理供水和科学用水。

3.3采取综合节水措施

依靠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采取秋深松、秋起垄措施,做到“春墒秋保,春苗秋抓”和“秋雨春用,春旱秋抗”。选育节水、抗旱、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增加耐旱作物种植面积,采取坐水种植方法。采取秸秆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塑料大棚和留茬免耕等覆盖保墒措施。采取微体覆盖保墒、增强土壤吸水剂、土面增温剂、提高光合效率、减少无效蒸腾、促进根系发育、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化学保墒措施。

4结语

在应用上述节水农业技术措施时,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继续完善农业田间工程配套技术建设,在农业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并将农业节水与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灌溉管理体制来实现管理节水,推动农业节水的高效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旱田黑龙江省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环境保护下旱田改水田需要注意的问题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旱田改水田对黑土pH、电导率及酶活性的影响
旱田改水田的关键操作技术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