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邑县红薯黑斑病防治措施

2016-06-15李念

新农村 2016年6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李念

摘要:红薯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近年来红薯深加工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红薯黑斑病的危害不可低估。本文对红薯黑斑病的症状、发病特点与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红薯黑斑病;发病条件;侵染途径;防治措施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部。地处鲁中南沂蒙山区腹地,地质构造与地貌类型多样,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适于红薯生长。因此,红薯是平邑县主要栽培农作物之一,现种植面积约1.8万亩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平邑县每年由红薯黑斑病(又称红薯黑疤病)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8%左右,红薯病害已成为威胁红薯生长与丰收的重要因素。如何做好红薯病虫害防治,在加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一、表现症状

红薯黑斑病又叫黑疤病,是红薯的主要病害,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并引起死苗、烂床、烂窖,造成严重损失。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凹陷,直径1cm至5cm不等,轮廓清晰。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2mm至3mm,薯肉味苦,呈黑绿色,不能食用。

二、红薯黑斑病发病特点和发病条件

黑斑病发病温度与薯苗生长温度一致,最适宜温度为25℃至27℃,最高35℃,因此.高湿多雨季节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地块发病较重。黑斑病主要以带病种薯和病苗进行传播,带病土壤、肥料均有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三、红薯黑斑病的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在黑斑病发生严重的区域。应建立无病留种地,要求做到地块、薯苗、肥料、水源的管理,防治地下害虫。一般要在3a以上未种过红薯的地块用作留种基地。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2a以上轮作,并要单收、单藏。

2.选用无病种薯

(1)避免农事操作将病菌的带入。各地区在农事操作时采用高剪苗,结合药剂浸苗或在春薯蔓上剪蔓插植夏薯,这样可有效避免一些病菌的带人。另外,种地选择上最好选3年未栽种的生地,留种地收获的种薯,进行单收、单运和单藏的处理方法,收获运输工具及贮藏窖物时做好消毒工作,必要时可用药剂消毒。

(2)品种的选择。种薯出窖后,严格控制有病、有伤、受冻的薯块进行育苗。

(3)种薯的贮藏注意事项。留种薯块应适时收获、避免冻伤和损坏,精选入窖,种薯入窖后温度最好保持在35℃至37℃左右,相对湿度保持85%至90%左右,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进行无病壮苗

(1)种薯消毒

实行种薯消毒。清除所带病原菌。

①浸种。薯块在40℃至50℃温水中预浸1至2分钟后,移入50℃至54℃温水中浸种10分钟,要严格掌握水温和处理时间,保证上下水温的一致,浸种后要立即上床排种,注意苗床温度控制在20℃以上。

②药剂浸种。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代森胺水剂、88%乙蒜素(402抗菌剂)等对种薯进行药剂处理。

(2)采用新苗床育苗

以前旧苗床的旧土应全部清除掉,并做好消毒措施。

①育苗初期,可选用高温处理种薯,这样可以减少受伤组织和患处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

②种薯育苗后的高温处理。保持温床在34℃至38℃左右,以后降至30℃左右,出芽后降至25℃至28℃。也可以采用间歇式高温育苗法,即种薯上床前,一次浇足水,保持4天后,床温保持28℃至30℃。拔苗前,降温至20℃至22℃,以后每拔一次苗浇足一次水,并将温度升到28℃至30℃。

③实行高剪苗。高剪苗的方法可获得不带菌或带菌少的薯苗。苗床上的春薯苗,在距地面3cm至6cm处剪苗和栽插,将剪取的薯苗再密植于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加强肥水管理,然后再在距地面10cm至15cm处二次高剪。

④育苗过程中,可用药剂喷床法和药剂浸苗法防治黑斑病。可用70%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浸苗时,要求药液浸至秧苗基部10cm左右。

(3)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换茬,增施不带病残体的有机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4)药剂处理

近几年经过有关单位的多次试验,发现用百分之五十的多菌灵500倍液泼洒、浸蘸薯种,可有效防治红薯黑斑病,一般病块率可控制在2%以下。防病效果在98%左右。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①泼洒。红薯入窖时,用多菌灵500倍液按窖藏量以0.5kg药液洒10kg红薯的比例,将药液用小条帚或喷雾器均夕泼洒在薯堆上,每层红薯都需要泼洒一层。

②浸蘸。红薯人窖前,用4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胶悬剂0.5kg加水250kg配成农度为0.3%的药液。然后将其放人大的容器里,再把红薯装到筐或篮里,浸入药液中,上下提动篮筐,浸蘸均匀后提出稍停,待不再淋水时即可入窖储藏。

三、做好收获和储藏工作

储藏期是黑斑病危害较重,对薯种损失较大的时期,做好安全储藏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关键。储藏期菌源主要来自田间的带病薯块,病菌通过运输造成的伤口侵入薯块。储藏初期,高温高湿能促使病害发展,在15℃以上病菌发展较快,10℃以下薯块易受冻。所以储藏温度最好控制在10℃至14℃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这种温度和湿度条件可做好良好储藏和防止黑斑病。因此,在红薯收获和储藏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做到适时收获,防止霜冻,在入库过程中,避免碰伤,不携带病菌的薯块入窖,杜绝病源。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