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脱毒马铃薯旱地覆膜栽培技术

2016-06-15曾宪伟

新农村 2016年6期
关键词:切块病株块茎

曾宪伟

摘要:脱毒是指马铃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它具有产量高、早熟、品质好等优点。本文分析了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马铃薯是否高产,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覆膜是高产的关键,应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中早熟脱毒种薯。播前要精选种薯和催芽处理,有利于幼芽提早发育,不能单看马铃薯种个头大小,还应看种薯的光泽,选择新鲜无腐烂的马铃薯,抵抗力强、产量高从而减轻晚疫病、环腐病等疾病的发生。

二、种薯处理

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种薯应切块种植,提早发芽出苗,切块要选用消过毒的工具,纵切并且剔除病薯,避免品种退化。马铃薯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温度达到零下3~4℃的时候,土豆种上应上盖麻袋或旧衣物。温度下降到6~7℃时应把马铃薯放入封闭的屋内,遭遇冷空气时还应加盖薄膜,待气温上升方可把薄膜摘掉,马铃薯种怕热,温度过高则会长出芽子,消耗养分,造成减产,因此屋内存放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7℃以上即可,到了冬季温度保证在0℃以上即可。

三、栽培技术

1.整地。马铃薯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集中连片的地块,马铃薯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深耕可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抗旱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增加透气性,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若遇干旱,可先灌水增墒,然后再整地。冬季的严寒和阳光的照射起到天然的杀菌作用。

2.施肥。马铃薯生长快,养分消耗多,地膜覆盖后,地温增高,有机质分解能力增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氮增钾,防止作物后期缺肥和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马铃薯生长后期脱肥早衰。亩施农家肥2000~2500公斤,碳酸氢铵40~50公斤,磷酸二铵10~15公斤或选用薯类专用肥、掺混肥、三元素复混肥50公斤左右。施肥后充分耕翻,均匀混合。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以保证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

3.播种覆膜。地膜覆盖必须先催芽,催芽分为室内催芽和室外催芽。室内催芽,将块茎切块后,裹上草木灰放在湿砂中,在块茎下铺10厘米厚的催芽砂土,四周及上部覆盖湿润沙土3~5厘米,温度不可超过20℃,保持在15%~18%为宜。以免过高的温度引起切块腐烂,待芽长到3厘米左右,方可扒出进行播种。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按室内催芽方法,将切块摆在沟内进行催芽,沟上搭小拱棚并覆盖塑料膜从而提高温度。

马铃薯种应种植在深度8~10厘米的穴内,做到足墒播种,垄上播种行与垄边距为10~15厘米,播种后将两边的土搂向中间起垄,捡净石根茬等杂物,整平垄面,使垄面呈瓦背状,一般垄高10~15厘米,垄面宽55~60厘米,冬播宜深些。播种后及时覆膜,膜上要用土压实,压入土中5~8厘米贴紧地面,以防大风揭膜,影响保温效果。

4.田间管理。薯苗出土时应检查出苗情况,及时破膜放苗,防止烧苗,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当幼苗长出1~2片叶,无寒潮来临即可放苗。放苗应选择大叶绿苗,用小刀或树枝对准出苗的地方将地膜划一小孔,及时用土将膜口封严,把幼苗引出膜外,防止杂草滋生。早期要防止晚霜的危害,放苗后若遇霜冻,采取烟熏、灌水或撒草木灰等方法预防冻害。此外苗期要定时追肥灌水,确保丰产。追肥,对缺肥田块可在距植株5~8厘米处打孔,亩追施尿素4~5公斤。也用0.4~0.8%尿素溶液叶面喷施1~2次。

四、病虫害防止

1.晚疫病。开花阶段相对湿度在95%以上,白天温度达22℃,夜间温度可达10~13℃,且叶面上有水滴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晚疫病,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进行中耕除草,待苗长到10厘米时喷撒一次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后隔10天喷撒一次,连续防治2~3次,如发现黄叶死苗要及时拔除,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以露出马铃薯顶叶3~4片叶为宜,10天后进行第二次培土,垄要高土要厚,追施钾肥。

2.青枯病。对于有青枯病发生的田块防止病烂薯混入肥料,应及时拔除发病植株合理轮作,增施磷、钾肥,清除田间杂草,病穴用石灰消毒、低洼地及时排水,亩用25%的多菌灵0.15公斤兑水50公斤喷防或用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

3.软腐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收获之前的块茎上及储藏的块茎上,被侵染的块茎气孔轻微凹陷,呈棕褐色,农业防治措施包括收获前加强中耕培土,注意田间排水,发现带有马铃薯软腐病病株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成熟块茎在收获和装运过程中,应避免手工和机械损伤。马铃薯生长中期遇干旱应小水勤烧,避免大水漫灌。初发病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强贮藏期管理,堆放马铃薯薯块不超过30厘米,定期检查马铃薯质量,保证干燥通风。

4.星瓢虫。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成虫和幼虫取食后叶片残留表皮,且成许多平行的牙痕,会导致植株干枯而死。在越冬成虫出现盛期和产卵初期,开始进行药剂防治,并要进行连续防治,要选择能杀死成虫、幼虫和卵的农药,每亩用20%灭扫利或敌杀死100克兑水喷防或用5%来福灵、2.5%敌杀死、2.5%功夫等菊酯或拟菊酯类制剂。进行田问喷雾时药剂最好交替使用。防止瓢虫产生抗药性。

猜你喜欢

切块病株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