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辽北保护性耕作操作技术规程及注意问题
2016-06-15曹阳
曹阳
摘要: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回归,生产季气温升高且降雨少,春季和伏季气候异常频率烈度明显增强。治理农田生态是摆在辽北旱作区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凸显继续沿用传统的耕作制度不适应当前气象条件,所以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应运而生。
关键词:辽北;保护性耕作;操作技术;规程;注意问题
一、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
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是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包括地表作物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用化学药剂进行杂草控制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等技术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旱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经几年实践,已显示出良好效果和前景。针对辽北平原黑土区土壤风蚀和水蚀重、自然降雨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浅等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要从前茬作物收获环节开始,确定作业工艺,合理安排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作业,以及作业方法及配套作业机具,为此,特制定如下技术操作规程。
以玉米为例:春玉米保护性耕作体系由碎秆覆盖,免耕倒秆覆盖和深松碎秆覆盖等技术组成。其流程一般是:秋收摘果穗—秸秆粉碎—免耕或深松休闲—表土作业—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田间管理。
1.收获作业
收获一般在每年十月进行。收获时,不论机收还是人工收,最好选摘穗收获工艺,避免将苞皮留在地里,因其韧性大且不易腐烂,影响次年播种作业。
2.秸秆处理
操作过程是,联合收获机收割时,边收获果穗边将秸秆粉碎并覆盖地表,可进行深翻整地达到秸秆还田。同时结合机械旋耕、翻耕作业亩施3~4公斤秸秆腐熟剂与5公斤尿素混拌均匀后,装入喷雾器中,均匀喷撒在已粉碎的秸秆上,最好在雨后或空气湿度大时喷。经过深翻,将粉碎的秸秆、尿素与表层土充分混合同时耙实,有利保墒。这样秸秆更易腐熟,效果更好。能大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秸秆、有机肥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提升耕地质量。随着近年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广泛兴起,机收省工省力、速度快,有充足时间进行秋整地。
粉碎覆盖这种形式覆盖率效果好,保水能力强,缺点是粉碎后的秸秆易被风刮走或在田间集堆。所以对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地可采用缺口圆盘耙耙地,耙地可将部分秸秆混入土中,减少秸秆被大风刮走或集堆的可能性,也有利于冬季降水的入渗。
3.深松(选择性作业)
据抽样调查,辽北土壤耕层“浅、实、少”问题严重,多年连续连作浅耕使耕层变浅,据调查。目前土壤耕层仅15cm左右,且结构紧实,形成坚硬犁底层,土壤板结,有效耕层土壤量少,严重制约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只有打破犁底层,解除根系发育障碍,才能实现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强土壤渗透性和可耕作性的目的。近年在昌图双庙子和铁岭县蔡牛等地试验表明,连年深耕(松)30厘米以上,并配合保护性耕作,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系下扎,提高保水保肥能力,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且大大有助于干早年份抵御春旱和伏旱造成的影响。
对土壤较粘重或刚开始实行保护性耕作且土壤中有犁底层存在的田块,建议进行深松,这样也有利于降水入渗。深松时,由于地表有覆盖的长秸秆会影响深松机的通过性,应在秸秆粉碎后至入冬前的休闲期进行,建议选用高地隙深松机。
4.播前表土作业(选择作业)
春播前,应考察地表状况来决定是否进行表土作业。假如地表不平度较大,秸秆较多或成堆。则应进行如浅松、弹齿耙耙地或必要的选用旋耕机浅旋。表土作业可改善地表状况,尤其是在地温较低的地方,还可提高表土的地温,有利于播种和出苗。假如地表状况较好(平整、秸秆量适中)则可不进行表土作业,直接播种即可。
5.玉米播种
(1)播种应选良种,因目前播种机一般为精量播种,要求芽率达96%以上,且大小均匀,为防病虫害,须包衣处理。
(2)施肥与播种同步完成,应选颗粒肥,长效与速效兼顾.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肥箱。
(3)播种和施肥深度应根据墒情而定。一般情况,种子覆土3cm左右,化肥则应施在种籽正下方、侧下方或侧面,种肥间距应在5厘米以上。若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深开沟浅覆土,保证种子种在潮土。
(4)在东北部山区和昌西北,由于春季地温较低或无霜期短.播种时还应注意尽量将种行上的秸秆分到两边,使种行能够多吸收阳光,以利提高地温和促进作物生长。
6.田间管理要求
为防止杂草滋生,播种后一周左右时应喷除草剂一次,全面封闭地表抑制杂草。因地表有秸秆覆盖,喷药应加大剂量。
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播种质量:因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有可能出现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均、甚至缺苗断垄等问题,须注意从改进播种机性能、改善地表状态两方面来解决。
2.控制杂草:翻耕作业有翻埋杂草作用,而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措施,又因地表覆盖秸秆遮盖,除草剂不易直接喷撒到杂草上,对灭草效果会有一定影响。
3.因地制宜确定作业工艺:如昌西北冷凉风沙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沙尘和农田沙漠化。减少地表破坏是主要矛盾,不宜采取旋耕等作业。
保护性耕作改善了耕层通透性,旱时,地下水可被作物根系吸收,缓解旱情;涝时,又使雨水快速下渗,减少径流,减少水、土、肥流失,是一项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效果显著的农业耕作措施。所以,大力推广此技术在我市应作为旱地农业抗旱耕作新技术突破口,以挖掘被限制的产量潜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