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机器人必须告别“大跃进”模式

2016-06-15

新潮电子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跃进工业机器人

团购网站、P2P金融、直播平台……一个又一个“大跃进”模式的兴起与衰落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当人们习惯于用网络泡沫来解释这一切的时候,扎根实体的智能机器人领域仿佛也正发生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跃进”—疯狂的新兴企业、豪掷亿金的补贴、少得可怜的真实销售额,一切的现象表明,属于实体经济的智能机器人领域正进入“大跃进”模式。

疯狂的智能机器人产业

过去的几年里,机器人领域发展极为快速,快速到有些疯狂的程度。截至2016年4月20日,全国带“机器人”三个字的企业约3400家,其中不包含涉足、但名称没有“机器人”字样的企业,比如众多的自动化、智能装备和无人机企业。中国的机器人行业从未像现在这般拥挤不堪,庞大的产业规模和疯狂的增速不难解释为何人们会频繁地日常生活中见到机器人了。

万亿级市场的预期,不单让企业为之疯狂,更让城市区域趋之若鹜。早在2015年,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城市为首,全国共计有36个城市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重点发展方向。以2020年为限,其中深圳预计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广州、重庆、南京、湖北等四地将机器人产业规模目标定在达到或超过1000亿元,上海、东莞等地的目标则是超过500亿元。“全国现在估计平均一天注册几家机器人公司,按照这个速度很快会有上万家机器人企业,早已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了。”一位机器人行业人士表达了担忧: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动力何在?

那些曾经的实体经济泡沫

智能机器人行业疯狂的发展状态令人很容易联想到前几年同样“大跃进”式发展的光伏领域,传统煤电替代以及清洁能源的美好应用让光伏产业在2009年左右出现疯狂增长,从晶硅生产到电池、组件、电站建设,供不应求的格局让企业和城市机构强烈看好,各种“光伏产业园”、“太阳城”层出不穷,但随着欧美光伏双反、国内光伏建设减缓、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等问题的出现,无锡尚德破产、超日太阳债券违约等“大跃进”恶果开始出现,“光伏黄金十年”被终结后是长达五六年的全行业萧条,直至2015年国家再次加强国内光伏建设政策的落实,整个光伏行业才开始有了喘息和复苏的迹象。

再将历史的书本再往前翻动几页,当前供给侧改革需要去产能的钢铁、煤炭、水泥等等,又有多少是当初“四万亿计划”下催生出的泡沫呢?实体经济泡沫一定程度上比网络经济更可怕,其往往拥有更大的资金体量和覆盖人群,一旦泡沫破灭,持续性衰退和萧条,将会对整个社会工业基础造成冲击。同其它产品相比,智能机器人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其本身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而这一属性让其在人类工业进程上注定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智能机器人以“大跃进”的方式生产出大量泡沫,其一旦集中破灭,将对整个工业化进程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对于国内渐趋疯狂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真的是时候告别“大跃进”模式了。

从供给侧改革到智能制造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供给侧改革成为整个国家十三五战略重点,而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对智能制造业的扶持,而整个国家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并提升综合国力,也需要推动整体工业基础的发展。在国家战略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利好的情况下,智能机器人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是必然的。

政策和环境的双重利好,很容易营造出行业整体欣欣向荣的局面,再加上地方真金白银的补贴,更容易为原本已经非常火爆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火上浇油”。以深圳为例,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财政每年都将安排5亿元,连续7年补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而东莞则安排在2014年至2016年,由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预算2亿元,资助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这被称为“机器换人”计划。整个广东省政府也不甘落后,就在今年4月18日,该省刚刚将2016年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中的机器人发展专题资金约3.6亿元,下达到各地级以上市相关部门。

在巨额的补贴下,卖产品赚钱还是成立公司申请补贴赚钱呢?2015年中国机器人销售量只有7万台,一台按20万元算,产值才140多亿元,除去外资产品占比的85%,国内产品仅21亿元的销售额。照此计算,工信部统计的800家机器人企业年销售额平均不足300万;而如果换成民间统计的大口径,大部分名为机器人的企业,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销量可言。现实是,仍有大量的外部资本和其他行业的企业试图通过更名、改变营业范围以及并购投资等方式,挤进这场竞赛当中。办企业拿补贴的赚钱模式显然扭曲了整个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轨迹,作为中国未来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机器人行业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

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要素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又或者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虽然名称不一,但核心都是以发展升级制造业,以实体经济带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而我国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并通过供给侧改革完成整个社会经济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绝对是重中之重。

智能机器人产业,不但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动力。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紧张、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多重问题,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升级是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自动化成套设备相配套。总体而言,智能机器人产业足以成为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要素。

未来机器人发展规划,在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前途的确是非常光明的,但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同样意识到当前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高端产业低端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软肋和问题,

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明确要重点突破十大标志性产品,其中包括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

用量堆出来的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新兴行业的重要角色,机器人产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然而,整体良好发展势头之下,机器人产业也出现了竞争力不强、局部过热等一些令人担忧的苗头,特别是地方发展目标的“跃进”倾向和现行补贴政策的不规范做法,给机器人产业加了一把“虚火”。

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购买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包括德国、日本和韩国等高技术制造业巨头。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说,到2016年年底,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而德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292台机器人、日本是314台、韩国达到了478台,中国这一数量却仅仅为36台,从“机器换人”的角度看,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未来潜力绝对是巨大的,但从当前实际销售状况看,一方面是大量智能机器人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愿意购买,另一方便是基本所有的机器人核心部件全为进口。

作为未来的“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却不得不面对将绝大部分市场蛋糕拱手让人的尴尬。机器人从用途上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目前全球机器人应用范围最广的是工业机器人,其应用主要包括: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等;而服务机器人涉及行业较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使用量最大的为焊接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国内智能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而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完全掌握所有核心技术的能力。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核心技术的缺乏让中国不得不拱手让出当前工业机器人这块市场体量最大的蛋糕,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品牌企业可分为四个梯队,其中日本Fanuc、日本安川、德国KUKA、瑞典ABB四家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为第一阶梯,OTC、松下、川崎重工等外资品牌为第二阶梯,广州数控、沈阳新松、爱思特等本土大企业为第三阶梯,其余企业为第四阶梯。

第一阶梯 日本Fanuc、日本安川、德国KUKA、瑞典ABB四家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

第二阶梯 OTC、松下、川崎重工等外资品牌

第三阶梯 广州数控、沈阳新松、爱思特等本土大企业

第四阶梯 其他外资品牌和国产小型企业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并且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国外厂商纷纷在中国设厂,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进入时间短、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智能制造是巨大的系统工程

深入了解国内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后发现,国内大部分新兴智能机器人企业都没有掌握智能机器人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说好听点是“国外技术+国内制造”的结合运用,说难听点无非是顶着智能机器人光环的外贸企业,采购国外成品核心配件甚至完全采购国外配件后进行组装销售成为他们的生存模式,即使是沈阳新松这样国内智能机器人制造的代表企业,同样面临驱动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技术欠缺的问题。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成为国内智能机器人企业的真实写照。中国机器人寿命平均8000小时,而国外同行约在5万至10万小时之间,这意味着如果生产企业选择国内智能机器人产品,一部机器人使用寿命也就一年不到,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真的会有“机器换人”的企业愿意尝试国内机器人产品吗?

“我们近段时间考察了很多国内外智能机器人企业推出的产品,国内智能机器人在产品售价上的确有着很大优势,可相对便宜而言,我们还是倾向使用国外企业推出的产品。”—很多工厂企业主在选购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时候,都会将稳定、可靠的品质以及完善的软硬件服务作为首要考虑条件,低价很难说服工厂企业主选择国内的智能机器人产品。

国内智能机器人企业并非不知道问题所在,但智能机器人本身就是整个智能制造体系的结晶,其发展进步不单是政策或行业规定可以独力推动了,从基础的传感器技术、传动结构到控制器、伺服系统,都需要多年的积累也沉淀,薄弱的工业基础让智能机器人无法获得稳固的基础,想要让单一的企业去完成整个智能制造的系统工程显然是不现实的。

无法跳过的0和1

无人驾驶可以说是汽车制造工业与科技融合的最终结果,期间需要跨越汽车电子、半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等多个阶段,而智能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本身是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需要整个社会工业制造跨越1.0、2.0、3.0等多个阶段,可现实状况并非想象的美好。我国工厂企业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成本逐年提升等现状让人们看到智能机器人未来的成长潜力,可在期盼美好未来的同时,有多少人仔细思考过现实状况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从市场状况分析、订单获取整理到原材料采购、存储、分发、生产……制造企业并非简单的购买智能机器人即可实现自动化或进入工业4.0,更需要ERP、MAS等系统乃至整个工厂网络、计算机数据等软硬件支持。以工业机器人拼装电路板为例,看似简单的动作,其背后涉及原材料采购与分发、生产线状况实时监控等多个环节,仅仅是原材料及配件二维码的处理,已经需要工厂PC拥有以TB计算容量的存储设备了,而稳定快速的工业网络也需要专门的企业负责并维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线丢包或者网络延迟卡顿,一旦发生在以智能机器人为主的工厂里,其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基础的网络构建、庞大企业数据云服务、完善的自动化系统等等一切的基础构建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打造,这一切都是智能机器人应用基础,跳过这样的基础直接谈“机器换人”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找准突破点

研发、制造缺乏核心技术,产品销售应用缺乏外部环境,一连串理性分析下,智能机器人前景仿佛变得有些“暗淡”,但从整个供给侧改革出发,智能机器人绝对是非常有前景和潜力的,只是进入其中的企业需要真正找准行业痛点!

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巨大但门槛较高,想要挤进这个“世界级豪门”云集的领域的确不容易,可为何不从某一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和行业真正的痛点呢?没有长期的积淀和不断的创新,很难有新兴企业短时间成为沈阳新松、广州数控一样的存在,但为何不从智能机器人使用的基础环境出发呢?拿前面提到的,智能机器人应用需要使用的工业网络建设为例,东土科技这样一家专注工业互联网络产品供应的企业,通过不断构建从工业互联网络到大数据的产业链布局,伴随国内工厂企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智能机器人应用日益成长的刚需,分享到了大量市场红利,其股价从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巅峰时期,足足飙升了10倍,可见资本市场对其商业模式的认可。

而技术门槛较低的服务机器人或许目前市场体量远不如工业机器人,但其较低的技术门槛让国内企业能够从容进入,并从中积累技术和经验,康力优蓝目前的成功为无疑是国内企业找准突破点的最大收获。国外智能机器人发展往往是从工业机器人开始,再推出用于特种作业的机器人,最后才开发贴近人们生活的服务机器人,但国内反过来先集中资源突破服务机器人和用于特种作业的机器人务必不是好事。

急需调整的心态

有困难,想办法解决就可以了。先辈们用算盘都能发明原子弹,各方面条件优渥的我们,为何就不能成功拿下智能机器人领域呢?但从目前国内“大跃进”模式下发展的智能机器人领域来看,首先需要放正的还是心态。

无论当前智能机器人企业是以独立又或者集成商、代理商身份加入智能机器人领域,首先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静下来在技术、资源等各方面完成积淀。看似风光的无人机领军企业大疆,人们往往被其企业估值仅三个月便从百亿人民币冲刺到百亿美金的成功迷倒,却下意识忽略大疆早在2006年便进入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领域了,看似一步登天的背后是十年辛苦付出。

某国际机器人巨头一年的研发经费是1.78亿美元,而本土所有的机器人企业加起来的研发费用都达不到这个数字。机器人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无法凭空而来。政府的补贴看似巨大,其实远远不足以弥补研发投入上的缺额,但众多的智能机器人企业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拿着政府补贴在做研发的,恐怕是整个行业都难以面对的现实。

而作为城市政府,虽然积极扶持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初衷是好的,但一味追求规模和成长速度显然会扭曲整个智能机器人发展历程,除了单纯

的补贴,地方政府和众多机构其实完全可以给予智能机器人产业更多的帮助,毕竟其官方的身份能过更好地完成整个制造业体系的构建与布局,帮助智能机器人企业营造稳固基础的同时,推动整个产业链乃至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善用资本手段

从均胜电子收购美国EVANA布局工业机器人到近日美的拟以自愿要约收购方式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买买买”似乎成为中国企业快速弥补智能机器人产业缺失的有效手段。

的确,疯狂进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资本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逐利的资本会迫使智能机器人企业追求短期利益,但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庞大的资本也完全可以左右整个机器人领域格局,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国际机器人企业,从而弥补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缺失并借力夺回国内市场的做法也会帮助国内智能机器人企业高速发展。

此外,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在一段时间的“大跃进”发展后,势必出现一轮行业洗牌,对于这样一个以技术为竞争核心的领域而言,劣币驱逐良币的几率很小,行业洗牌不单能让整个智能机器人领域健康发展,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与整合,更能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

写在最后:缓一缓更好

无论是国家的高度重视,还是明确的行业发展方向,又或者是庞大的市场潜力,智能机器人都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但其发展到今天,显然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已经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大跃进”模式透支的是行业未来。与其在行业疯狂中迷失方向,不如理清思路,找准市场痛点以及自身优势,摆正形态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基础,完成原始积累后等待行业洗牌的来临,并在洗牌中迎接产业的真正高速成长。

猜你喜欢

大跃进工业机器人
工业人
“大跃进”运动与中国卷烟生产和消费的常态化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大跃进”后的产能过剩与城市工业的增效改革
“工业4.0”之思考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
大跃进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