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说性倒经,“伪姨妈”来袭
2016-06-15姚扶有
姚扶有
突发情况
阳嘉最喜欢听刘老师的语文课了。这天,刘老师正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授沈从文的《边城》,阳嘉全神贯注听得如痴如醉。突然她的胳膊被同桌肖晓连续碰了几下,她以为肖晓要跟她说小话,便悄声说:“注意听课。”肖晓很执着,附在她耳边说:“你的鼻子流血了。”阳嘉用手摸了一下,果然有血流出。她赶紧掏出纸巾擦了擦,可血在继续流,肖晓也赶忙掏纸巾帮她擦。她俩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安静的课堂上成了噪音,刘老师责问她俩在干什么?肖晓举手站起来报告了阳嘉的情况。刘老师来到阳嘉的身边,教她用两手食指按压住两侧鼻翼,阳嘉照做了。过了一会儿,果真止住了血。
下课后,阳嘉问刘老师,她从来没流过鼻血,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出现这种情况呢?刘老师虽然比她大不了几岁,但阅历比她丰富,又特有亲和力,女生们有什么弄不明白的都喜欢问她。刘老师简单问了一下阳嘉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告诉她可能是最近学习压力大,心火太旺引起的,并嘱咐她晚上早点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阳嘉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对刘老师既敬佩又崇拜,她的嘱咐在阳嘉那儿比“圣旨”都灵。可能是睡得早醒得也早的缘故吧,第二天不到6点她就醒了。阳嘉洗漱完毕,拿着课本准备去上早自习,她心里咯噔一下,感觉鼻子又流血了。她赶紧到卫生间一边用水冲洗一边按照刘老师教的方法按压鼻翼。过了一会儿,血是止住了,可阳嘉困惑了:为什么会连续流鼻血呢?刘老师说我心火旺,要早点休息,我昨晚这么早休息,咋还流鼻血呢?带着这个问题,阳嘉趁中午吃饭的时间,找到刘老师,把早晨的情况告诉了她。刘老师说,根据她的流血量和突发情况来判断,不像是疾病所致,可能是鼻腔里的毛细血管损伤引起的暂时性流血,再观察两天看看,如果还继续流血,不妨去看看医生。
第三天,阳嘉平安无事地度过了上午,可到了下午鼻子再次流血,不过这次血量明显比前两天少。阳嘉还是按照刘老师的嘱咐去看了大夫。大夫详细询问了她流鼻血的情况,对她的鼻子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告诉她没有什么病变。最让阳嘉感到搞笑而又不明白的是,大夫竟然还问了她的月经情况,并胸有成竹地对她说:“放心吧,明天鼻血不会再流了。”果然,第二天阳嘉的鼻血真的不流了,可“大姨妈”来了。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刘老师,刘老师和阳嘉都懵了:自从来了“大姨妈”,鼻血便没有再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老师疑惑地说:“难道这就是老人们所说的倒经吗?虽然我不知道倒经是怎么回事,但就我的理解,倒经也不应该从鼻子里流出呀?”
什么是倒经?
一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常会在月经期流鼻血,民间称为“倒经”。众所周知,月经是性成熟女性生理表现的主要特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而“倒经”是指女孩子于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同期性的鼻血,有的还会伴有吐血、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便血等,现代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或“替代性月经”。临床观察统计,“倒经”以鼻出血较为常见,多发于月经来潮前1~3天或行经期间。因此,现代的女孩子给流鼻血起了一个比较时尚的名词“伪姨妈”。
倒经产生的原因
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黏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鼻腔黏膜与女性生殖器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一些学者将鼻黏膜视为原始的性器官组成部分。在鼻中隔的前下方,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些小血管既浅又脆弱,极易发生出血。鼻黏膜上皮细胞某些特殊部位对卵巢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十分敏感。而月经期女孩体内雌激素增多,受增多的雌激素刺激,该区域会出现鼻黏膜血管增生、肿胀、充血症状,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骤然下降而发生周期性的出血(并非是子宫的血跑到鼻子里去了),最后破裂流血。随着月经的来临或停止,鼻血也不再发生。
中医则将流鼻血称为“经行吐衄”“逆经”,认为火热气逆、热伤经络。而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又与经期冲气偏盛和患者体质有密切关系。中医理论认为,女性经前或经期气血汇聚冲脉,血海盛实,冲气较盛,若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平素嗜食辛辣燥热,胃中伏火上攻,均可扰及冲脉,导致“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则血逆上溢而发为吐衄。
倒经的诊治
一般来说,“倒经”的出血量不会太多,绝不会超出一般月经量,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无须害怕。轻者可不予治疗,因为“倒经”不一定会终身出现,有时不治也可以自行消失。
1.自行处理。如果像阳嘉一样突然出现鼻流血时,可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两侧鼻翼,约5分钟即可止住出血。也可用无菌棉花或软纸填塞鼻腔,用手轻轻向内、向上压迫鼻翼,鼻或头部用毛巾冷敷,家中常备些麻黄素、鼻眼净之类能使血管收缩的药水,将之滴在无菌的棉花上,塞入鼻腔,效果会更好。
2.及时就医。如果出血量多,自己止血有困难,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诊治。如果未发现鼻腔畸形或有其他病症,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安络血、维生素K4等止血剂。
3.中医中药治疗倒经症有明显的疗效,可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施方。当鼻出血或吐血较多时,当务之急是止血,可采用下列措施:一是冷敷止血。即让病人坐姿,头后仰,将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并用干净棉花浸透冷水,敷于鼻梁骨上,上齐双目,下齐鼻尖。二是药物止血。可用白茅根60克、小蓟50克、灶心土打碎20克,煎汤服。也可用鲜生地50克、鲜藕两节洗净一齐捣烂,挤汁服。倒经症止血后,常以调经来达到治本的目的。应按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分型论治。肝经郁火型患者: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多色红,平素心烦易怒,两肋胀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结,月经可提前,量少或不行,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清肝引经汤来疏肝清热,降逆止血。肺肾阴虚型患者:经期或经后吐血、衄血、量少色黯红,平素可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咳嗽咽干,月经多见先期量少,舌红或绛色,苔花剥落或无苔,脉细数,宜用顺经汤滋阴清火,引血下行。
预防倒经之策
1.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少女正处于学习压力较大时期,但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平时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情绪不要紧张,心情要愉快,多听听轻松的音乐,欣赏美术作品,看轻松愉快的小说,多散步,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等,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2.避免剧烈运动。在这个时期,如果从事剧烈跳跃、奔跑、抓举、仰卧起坐等运动,容易导致腹压突然升高,促使成熟的黄体破裂。黄体破裂的症状有轻有重,破裂导致的出血较少,下腹部疼痛轻微,不仅容易引起出血量改变,而且可能引起妇科感染。同时,容易因高度的精神紧张而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月经失调。更重要的是,经期剧烈运动还可能使经血从子宫腔逆流入盆腔,造成子宫内膜异位。有专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倒经的原因之一。
3.饮食清淡多样化。提倡清淡饮食,首先必须是食物多样化,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经常吃奶类、豆类和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满足人体基本的需要。同时,可以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药物,以增强血管的抵抗力。
4.忌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等香辛调味品,过于刺激肠蠕动,易于导致消化机能失调,表现为腹泻或便秘、上火、急躁等。中医认为,从“倒经”的临床所见,一般分为肝经郁火、胃火炽盛、肺肾阴虚三种症型,而忌食辛辣生冷食物,也可有效地防治月经倒流。
5.避免用力捏鼻子,可有效地防范月经的倒行。
【编辑: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