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美丽乡村注入文化灵魂

2016-06-15

新农村 2016年6期
关键词:乡风乡贤精华

2016年3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朱虹参加完江苏代表团代表小组会议后,接受了专访。她说:“文化是发展的灵魂。我们准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挖掘村里的优秀文化,重点打造孝文化、好人文化,做成文化墙.老百姓天天看,就会耳濡目染地受影响,要通过文化涵养人。让人想留下来。”

留住传统文化,让孝老敬亲、睦邻友善、自强不息、崇德向上等传统美德,得到时代继承,增加乡村的内涵美。一个人的美丽,有光鲜的外表,还要有光彩的道德养成。人是这样,乡村的发展亦然。我们通过外出打工、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改善了乡村的经济面貌,更要通过家风教育、乡规民约、家训祖训、家族宗祠教育,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道德模范”、“孝顺标兵”等活动,让传统道德精华得到继承。只要能让人心更为安妥,让村民更为幽静,这些古老的道德精华,就仍是厚重的道德财富。传统道德精华是立身处世的原则和规范,“群众道德美,村才真正美”,积累厚德。让自我发展和谐顺畅,让乡村释放出古色古香的内涵美。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栽培优雅、清新、善美的乡风,增加乡村的风气美。乡贤就是从乡村走出的精英,他们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我们将他们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嘉言懿行、高尚善举等,进行广泛传播。这些身边的榜样,更有感召力、牵引力和教化功效。每一次宣讲和交流,都是一次灵魂和道德净化、精神美化。久而久之,乡贤文化中的道德精华、精神精华,就能滋润人心,让乡村得到真正的风气进化和精神升华。所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多一些知书达理、严谨自律、品位高雅,增加乡村的气质美。美丽乡村需要物质奔小康,更需要文明、文化、精神奔小康,让“人的现代化”的目标早日落实。首先,基层政府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重视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馆的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们有地方读书看报,有地方看戏听戏。其次,还要经常组织流动演出车、流动图书馆、电影下乡、家乡戏下乡、培养扎根本土的文化队伍等等,让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热闹起来.富有情趣和格调,自然就会远离低俗媚俗文化和赌博打牌。改善和提高村民的文明文化素养,让乡村气质越来越靓丽。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http:∥www.agri.cn)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风乡贤精华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乡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