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2016-06-15熊志勇
熊志勇
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熊志勇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患儿的其余治疗措施均相同,均连续给药5d,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体温恢复至正常及咽峡疱疹消退所需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上应大力推广。
疱疹性咽峡炎;喜炎平;核黄素磷酸钠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儿科疾病中较常见[1],多发生于婴幼儿,夏秋季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常继发于急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感、疟疾等疾病,亦可单独发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常表现为高热,体温达38℃~40℃,疱疹主要见于咽部和软腭,亦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近年来,有研究结果显示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方面的临床疗效较好[2]。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诊治水平,本研究采用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国家疱疹性咽峡炎标准[3]的患儿110例,其中男56例,女54例,年龄6个月~5岁,66例体温高于39.0℃,44例体温波动37.5℃~39℃。其中咽部疱疹的患儿46例,咽部疱疹伴溃疡的患儿36例,咽部流涎的患儿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规格:每支2mL:50mg)5mg/(kg·d)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核黄素磷酸钠(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15,规格:2mL:10mg)5~10mg/d,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静脉滴注,1天1次。2组患儿均连续给药5d。密切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的体温、疱疹的消退时间等评价指标,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
1.3 效果评价标准 本实验采取4级评定标准[4],即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疱疹完全消失;显效: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咽部疱疹大部分消失、没有溃疡形成;有效: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疱疹有一部分消失;无效:患儿体温仍有低热、疱疹恢复情况不明显甚至有加重的倾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设定检验标准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痊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儿在连续使用药物治疗5d后,以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40.10±2.27)h、咽部疱疹消退所需的时间(52.41±4.24)h。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x±s,h)
3 讨论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A型病毒引起,少部分由肠道病毒感染造成。患儿常表现为高热、咽痛、咽部疤痕、流涎甚至厌食呕吐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该病传染性强,如得不到及时处理,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为无菌性脑膜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5],对于该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药物,因此如何有效减轻并治愈该病显得至关重要。
喜炎平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药物,是穿心莲总内酯经过磺化而得到的磺酸盐灭菌水溶液,由穿心莲调炼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支气管炎及细菌性痢疾等的治疗。有研究报道[6]显示,喜炎平可导致局部组织肿胀并且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本研究采用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的方法,经过实践证实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明确的治疗效果[7]。
核黄素磷酸钠属于维生素类,是核黄素的磷酸盐形式。核黄素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在机体的能量代谢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核黄素磷酸盐是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苷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前体药,而黄素单核苷酸和核黄素腺苷嘌呤二核苷酸是核素酶家族中重要的辅助因子。很多生化反应都要核黄素的参与从而起到催化的作用,其中最典型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是参与细胞呼吸的核心因子,当体内缺乏核黄素的时候,机体自身的生物氧化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能量代谢的异常。因此,核黄素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唇炎、眼膜言炎各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8]。并且由于核黄素水溶性好,易吸收,稳定性高,其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少,安全系数高,适用儿童[9-10]。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8.2%)(P<0.05)。提示研究组所采取的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较单用喜炎平显著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方面发挥了明确且显著的临床价值,有效减短患儿体温由高热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在改善咽部疱疹及增强溃疡愈合能力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1] 方瑜.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84.
[2] 陈路佳,刘立立,胡正波,等.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2,21(15):19-23.
[3] 孙丽敏,常晓春,赵溶冰,等.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49-150.
[4] 徐为民,张海艳,丁晓曼,等.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6):34-35.
[5] 谭丽琴,梁茜,周林英.金振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3):510-511.
[6] 王志飞,向永洋,谢雁鸣.基于自发呈报系统的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风险预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08-3012.
[7] 田传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3):46-47.
[8] 陈丹,何肇晴.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多西他赛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31-133.
[9] 陈军,王险峰,王艳荣,等.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6):826-828.
[10] 黄晓文.喜炎平联合水溶性维生素对疱疹性口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5,12(11):42-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89
江西 338000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 (熊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