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6-15吴宁刘雪梅
吴宁 刘雪梅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吴宁 刘雪梅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和心理干预,评价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患者(74.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硬化患者护理之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为(40.02±4.03)分和(40.12±5.04)分,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的(48.35±5.21)分、(47.12±6.7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
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患者多存在肝功能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营养不良、消化道相关症状、血液系统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文对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时间段内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肝硬化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7~67岁,平均(45.3±6.5)岁,病程2个月~10.2年,平均病程(2.6±1.3)年;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6~68岁,平均(45.4±6.7)岁,病程1个月~10.3年,平均病程(2.7±1.2)年。2组患者的性别比、文化程度、年龄、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药物服用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来增强自身的机体抵抗力,保证充足的休息,使患者进食一些高热量和刺激性小的饮食,保证营养的供应,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研究组肝硬化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常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主治的医生、负责的护理人员情况,对患者讲解有关肝硬化的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为患者介绍经临床治疗后成功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对临床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对临床相关治疗的配合情况,对患者进行安慰、开导,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并联合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应用家属的亲情及关心来有效消除患者所存在的负面心理,建立比较良好的治疗心态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分析2组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4.29%,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分析(n)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分析 护理之前,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分析(x±s,分)
3 讨论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多数肝硬化患者无法治愈,导致患者对临床治疗缺乏一定的信心,并存在害怕、恐惧的心理,不利于临床治疗[3-4]。由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复杂,容易反复,病程长,致使多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给予其有效的心理干预十分关键[5-6]。
所以,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心理干预十分重要,帮助肝硬化患者熟悉相关疾病知识、临床治疗的相关方法,使肝硬化患者具有对抗自身疾病的自信心。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经常与肝硬化患者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肝硬化患者的想法和困惑,给予肝硬化患者心理疏导,护理工作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并与家属一起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应用家庭的亲情及关心使肝硬化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得以消除,促使肝硬化患者建立较为良好的心态,提高肝硬化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使肝硬化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接受临床的治疗[7-9]。同时通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心中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健康、乐观心态面对治疗,而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增加患者的护理意识,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自信心,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本研究中,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硬化患者护理之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为(40.02±4.03)分和(40.12±5.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对降低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减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作用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促使患者的尽快恢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述所述,对肝硬化患者给予一定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佳,有助于缓解肝硬化患者的负面心理,消除肝硬化患者的消极情况,使肝硬化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接受临床的治疗,提高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1] 韩立燕.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4(11):236-237.
[2] 薛爱珠.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 2012,32(11):124-125.
[3] 古利平.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5(6):13,15.
[4] 陈隽琳.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4):736-737.
[5] 刘玉华,王艾宁.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84-86.
[6] 肖秀丽.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05-106.
[7] 王玉婷.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5,(11):120-121.
[8] 马海利.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63.
[9] 周璟.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2):4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76
辽宁 116031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吴宁 刘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