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边油田南部延长组长2段沉积相研究

2016-06-15刘永卫雷华伟张瑶瑶

地下水 2016年1期
关键词:沉积相

刘永卫,雷华伟,张瑶瑶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 靖边 718500)



靖边油田南部延长组长2段沉积相研究

刘永卫,雷华伟,张瑶瑶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 靖边 718500)

[摘要]基于前人对研究区延长组长2段沉积相成岩作用等研究较少,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对靖边油田南部延长组长2段沉积相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长2段的沉积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色,显示出一种水体较浅、水上的沉积环境;发育有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砂纹层理等构造;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在长21油层组。根据河道砂坝的沉积物组成,可将其区分为两种类型:以砾质沉积为主的砾质辫状河和以砂质沉积为主的辫状河流。研究区长22、长23沉积类型表现为砂质辫状河流沉积。以河道砂坝为主,局部发育不完整泛滥平原。在长21时期,研究区的沉积类型由辫状河变为曲流河,侧向加积形成较宽的河道砂体。长22时期延续了长23时期的辫状河沉积类型。整体砂体厚度较厚。

[关键词]沉积相;长2段;延长组;靖边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部,研究区勘探开发面积约500 km2。前人对研究区延长组长2段的沉积相、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甚少[1-2]。本文从露头分析和岩心观察入手,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详细研究:颜色标志,沉积构造标志,粒度标志及测井相标志等,综合分析延长组长2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对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形态进行探讨,以期揭示延长组长2段的沉积相特征,从而为评价和筛选有利储层提供合理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1沉积相划分标志

1.1颜色标志

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的标识,岩石的原生色对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指示性。通过对研究区岩心的观察发现,延长组长2段油层组的沉积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色,显示出一种水体较浅、水上的沉积环境(图1a;b)。

1.2沉积构造标志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是沉积物在沉积期间或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研究区长2油层组常见的层理构造有: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砂纹层理等(见图1c;d)。

1.3粒度标志

河流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悬浮总体比较发育,其含量可达30%。悬浮总体与跳跃总体之间的交截点在(2.75~3.50)Φ区间内,跳跃总体的倾斜多在60°~65°范围内,一般不存在滚动组分。

长2油层组的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分布,分别是跳跃和悬浮组分,没有滚动组分。悬浮总体的百分比含量较低,说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两段曲线的交截点在2.75~3.25之间,反映出该段为河道沉积(见图2)。

1.4测井相标志

1)河道砂坝

自然电位曲线形态主要为箱形,幅度较高,顶底接触关系为突变,而且厚度大,少数呈钟形,顶部和底部渐变型。其中曲流河河道砂坝厚度和异常幅度小于辫状河河道砂坝。

2)河漫滩

河漫滩沉积主要以细粒的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因此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表现为靠近泥岩基线,间或有小型指状和齿状异常。

3)泛滥平原

泛滥平原在沉积特征上和河漫滩类似,以细粒沉积为主。自然电位曲线靠近泥岩基线,或平直的曲线直接形成基线,有小型齿状异常。

图2 研究区靖探833井长2河道

2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2.1曲流河

1)河道砂坝

曲流河河道一般呈明显的弯曲状,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特征的曲流砂坝,其特征往往是河道砂质沉积与河漫细粒沉积之比相近。本区的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在长21油层组。沉积层序中正粒序明显,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下部结构为河道砂坝沉积,以侧向加积为主,上部结构为河漫滩沉积,以垂向加积为主,二者沉积之比接近于1。

2)河漫滩

由于曲流河河道较稳定,河漫滩较发育,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发育砂纹层理,水平层理,生物扰动作用强烈,常见垂直虫孔构造,富含碳屑及植物茎干,反映该微相主要处于相对宁静的低能环境。

2.2辫状河

辫状河是“超负载”型河流,根据河道砂坝的沉积物组成,可将其区分为两种类型:以砾质沉积为主的砾质辫状河和以砂质沉积为主的辫状河流。研究区长22、长23沉积类型就表现为砂质辫状河流沉积。以河道砂坝为主,局部发育不完整泛滥平原。

3砂体展布与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3.1长21砂体展布与沉积微相分析

长21时期,研究区的沉积类型由辫状河变为曲流河,侧向加积形成较宽的河道砂体。河道砂坝为主要的沉积砂体,其次发育决口扇砂体。砂体厚度普遍超过20 m,部分地区可达30 m以上,砂地比超过0.7。

3.2长22砂体展布与沉积微相分析

研究区在长22时期延续了长23时期的辫状河沉积类型。此时研究区泛滥平原较为发育,辫状河道向北西方向迁移,在研究区的西北部砂体厚度最大超过30 m,普遍在25 m以上,砂地比超过0.7。

3.3长23砂体展布与沉积微相分析

该时期,研究区为辫状河沉积,发育两条辫状河道,流向由北向南。沉积类型主要为河道砂坝和泛滥平原微相。砂体厚度普遍超过30 m,砂地比在0.6~0.8之间。心滩砂体厚度可达35 m以上,砂地比超过0.8。

4结语

(1)研究区延长组长2段的沉积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色,显示出一种水体较浅、水上的沉积环境;发育有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砂纹层理等构造;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

(2)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在长21油层组。根据河道砂坝的沉积物组成,可将其区分为两种类型:以砾质沉积为主的砾质辫状河和以砂质沉积为主的辫状河流。研究区长22、长23沉积类型表现为砂质辫状河流沉积。以河道砂坝为主,局部发育不完整泛滥平原。

(3)在长21时期,研究区的沉积类型由辫状河变为曲流河,侧向加积形成较宽的河道砂体。长22时期延续了长23时期的辫状河沉积类型。整体砂体厚度较厚。

参考文献

[1]宋广寿,杨技,张治国,等.城华地区延安组储层物性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22(2):15-17.

[2]时志强,韩永林,赵俊兴,等.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J].地球学报.2003,24(2):49-54.

[3]杨克文,庞军刚,李文厚.志丹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4):662-667.

[4]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57-273.

[收稿日期]2015-09-29

[作者简介]刘永卫(1988-), 男, 陕西渭南人, 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

[中图分类号]TE12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6)01-0169-02

猜你喜欢

沉积相
重庆市城口高燕矿区锰矿沉积相特征及成矿条件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河南潭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相特征
金鸡滩延安组沉积环境分析研究
赣江三角洲的形成条件与沉积特征分析
新巨龙煤矿五采区底部砂砾层成因的分析
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泥泉子组沉积相研究
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意义
灰屑砂岩在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