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

2016-06-15钟世洪

当代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结石

钟世洪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

钟世洪

目的 比较胆总管结石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进行治疗,经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术后、术中的的有关情况及随访结果,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7.3±5.8)min,术中出血量为(45.2±9.1)mL,术后引流量为(52.2±23.8)mL,术后补液量为(11.7±3.2)L,术前排气时间为(21.4±6.5)h,住院时间为(9.3±1.2)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5d后2组患者的各项血生化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总管结石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是一期缝合缝合术安全性能高且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T管引流

胆总管结石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且多发的肝胆外科疾病[1]。临床实践治疗发现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研究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胆总管结石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万载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19~64岁,平均(49.64±7.42)岁;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平均(49.27±7.47)岁。所有患者排除多发性结石、占位性病变、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麻醉以及探查胆总管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使用可吸收缝线(4-0)全层连续锁边缝合胆总管纵行切口,针距1.5mm,边距2mm,防止过松或过紧的现象发生,并采用拴马结法进行打结。随后使用干净纱布检查胆汁是否渗漏,将引流管放于Winslow孔,引出于右侧腋前线与肋缘交点之下。手术结束后依次关腹,在手术2~3d后将引流管拔出。对照组患者采取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在胆总管内放入T型管后,用4-0缝线进行间断缝合,T型管引出于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之下,可以通过稍微加压加注生理盐水来判断胆汁是否外漏,出现少量胆汁外漏现象时可采取充分引流措施。将引流管放于Winslow孔,引出于右侧腋前线与肋缘交点之下。手术结束后依次关腹,手术结束4w后进行T管造影,若没有明显异常的患者可以拔管。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补液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等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补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组间患者在手术前的各项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内术前与术后1d血生化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5d后2组患者的各项血生化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补液量(L)术后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5091.4±5.7 51.8±12.759.4±27.919.6±5.839.5±9.7 14.9±3.6观察组5087.3±5.8 45.2±9.152.2±23.811.7±3.221.4±6.5 9.3±1.2 t值3.5652.9875.1958.43310.96110.435 P值<0.05<0.05<0.05<0.05<0.05<0.05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时间TBIL(μmol/L)DBIL(μmol/L)ALT(U/L)AST(U/L)对照组50术前65.9±16.341.7±9.8168.3±25.8127.3±57.5术后1d52.8±9.629.5±6.2151.7±17.2 95.9±32.1术后5d21.2±7.413.3±2.5 40.9±20.6 34.2±11.6观察组50术前62.3±14.844.8±10.4174.8±61.9122.7±53.2术后1d50.4±11.331.6±7.7153.6±42.4 98.2±35.3术后5d20.7±6.512.9±2.1 41.5±19.7 36.9±10.8

2.3 手术安全性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发生3例胆痿,5例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发生2例胆痿,3例切口感染,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胆道探查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广泛运用的治疗胆道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3-4]。过去通常使用T管引流法引流胆汁,但是T管置留后带来了胆汁大量流失的问题,对患者正常的消化功能造成了影响[5-6]。临床研究发现,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对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7-8]。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保护了患者的肝肠循环功能,避免了相关手术后遗症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补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手术5d后2组患者的各项血生化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了胆总管结石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疗效相当,但是一期缝合术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较好的作用,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另外,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发生3例胆痿,5例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发生2例胆痿,3例切口感染,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了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胆总管结石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是一期缝合缝合术安全性能高且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1] 郭跃华,鲍世韵,陈阳.胆道镜胆管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肝总管恶性狭窄[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1):82-84.

[2] 梁海飞.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J].当代医学,2012,18(11):107-108.

[3] 尹飞飞,孙世波,李志钰,等.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防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2):113-116.

[4] 刘东斌,徐大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并发症及处理策略[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1):46-48.

[5] 胡邓迪,蒋能孟,汪熊铁.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结合鼻胆管引流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1):69-71.

[6] 穆素芳.整体护理模式对胆道手术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4):122-123.

[7] 马先仕,王雄彪,肖绪鹏.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2):425-426.

[8] 滕晓生,李青松.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3):287-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40

江西 336100 万载县人民医院(钟世洪)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结石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