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学源研究员被推选为国际柑桔病毒学家组织会士

2016-06-15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黄龙研究员柑桔



赵学源研究员被推选为国际柑桔病毒学家组织会士

2016年4月14日,第20届国际柑桔病毒学家组织(IOCV)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赵学源研究员被推选为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士,这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是对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全身心投入柑桔黄龙病防控研究所取得的突出贡献、积极促进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员间合作与交流,以及对其他柑桔嫁接传染性病害防控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的高度认可。

赵学源研究员是一位持之以恒致力于柑桔嫁接传染性病害防控研究的资深学者。他1954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现浙江大学),分配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先后参与柿角斑病、柿圆斑病和枣疯病等病害研究,1959年起开展柑桔黄龙病研究。1961年因黄龙病为害趋重而被调至新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即与黄龙病等嫁接传染性病害研究结下不解之缘,迄今从事柑桔嫁接传染性病害防控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通过指示植物鉴定证明田间大多数柑桔黄龙病病树同时受柑桔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感染,极少数病树没有受CTV感染,证明了衰退病毒不是黄龙病病原,澄清了当时学界将CTV误当黄龙病病因的认识;70年代中期,实验证明黄龙病病原对四环素敏感,间接证明黄龙病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类菌原体,建议用四环素浸泡接穗培育无病苗木,得到采用,试验结果为制订国家标准《柑桔苗木产地检疫操作规程》提供了依据,此成果1979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广西调查明确柑桔木虱分布和黄龙病大发生区域基本一致,并实验证明柑桔木虱传播黄龙病,为提倡严格防除柑桔木虱防治黄龙病提供了依据。70—80年代应用指示植物鉴定明确柑桔衰退病、柑桔裂皮病和柑桔碎叶病国内分布概况,采用茎尖嫁接脱毒技术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库。1986—1995年,参加四川和重庆柑桔无病毒繁殖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之后指导建立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和制订《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规程》《柑桔苗木脱毒技术规范》,并指导构建中国柑桔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此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赵学源研究员曾参与过许多国内组织的协作工作,如1960、1963、1967、1976—1983年的中国九省(区)黄龙病普查;再如1959年和1974年参与组织召开黄龙病研究工作研讨会;1978年参与召开广西黄龙病研讨会;全国柑桔黄龙病以及其他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防治研究协作组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于1984年,1984—1993年协作组召开过5次全国研讨会。1986—1995年主持全国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专题。从1959年起,搜集了国内所有柑桔黄龙病研究文献及本课题组有关其他病毒病与类似病毒病研究文献,汇编成册,供同行借鉴。

国际交流逐步正常化后,1979年,赵学源研究员在广西柳州接待澳大利亚柑桔考察组,向Patricia Bark1ey研究员和Ken Bevington博士等介绍广西柑桔黄龙病研究进展情况。1980—1993年期间,他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副所长,分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参加十三次国际会议,向国际同行介绍中国黄龙病和其他柑桔嫁接传染性病害发生及防控情况。作为召集人或共同召集人,承办了1986年中美柑桔科学讨论会、1995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病毒学家组织大会并负责组织会后考察、1999年中法柑桔病害研讨会;2008年的第11届国际柑桔学大会上,他是两位大会邀请报告者之一,作了题为“A Genera1 Riview on Citrus Huang1ongbing”的大会报告。他在黄龙病方面的毕生研究经历和成就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

赵学源研究员科研思想既严谨又开放,作为中方负责人,积极促成和开展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员国间的项目合作,如上世纪80—90年代同意大利的Antonio Catara教授等联合开展欧共体合作项目、同Patricia Bark1ey研究员等联合开展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合作项目,并注重培养年轻学者。如周常勇有幸成为他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在他、Patricia Bark1ey研究员和陈竹生研究员共同支持下,获得ACIAR的John A11wright Fe11owshiP赴悉尼大学攻读博士,并学成归国继承了他的科研事业。他还为不少柑桔所年轻学者赴海外研修深造提供过帮助。他同时还参与过FAO/UNDP黄龙病项目组织协调工作,亦多次率团到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土耳其、墨西哥、印度等国考察,与国际病毒学家组织成员有广泛的交流,亦多次邀请Chet Roistacher教授和Jose Bove教授等来华讲学,在华接待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员更是频繁,曾接待过20余个国家的数百名来访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已过80岁的他,全程陪同法国Jose Bove教授和巴西Fundecitrus公司Ju1iano Ayres经理等带队的6人代表团赴广西、江西和浙江考察黄龙病发生和防控情况。他的谦和为人与敬业精神,深得大家好评,如在1995年的第13届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议会后考察中,有的代表诙谐地称他为“God father”!上世纪70—90年代,部分中国科技人员不能阅读英文资料,他积极组织国外资料的翻译,包括15种柑桔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第一届国际柑桔学大会论文集的病毒病部分,以及第12届、第13届和第14届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议论文摘要等。他自1979年以来,对促进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员间交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做好柑桔黄龙病和其他嫁接传染性病害防控研究,1963—1992年间,他和夫人蒋元晖研究员作为柑桔所派出人员,长期蹲点广西柳州市沙塘镇,克服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一干就是近30年,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是在襁褓中即被寄养在远在上海的外婆家,蒋元晖老师的母亲病故时,大女儿才14岁,他们毅然留下两个女儿和11岁的外甥3人在上海老家自食其力。其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和严谨治学态度值得当今年轻人学习!作为农业部资深顾问专家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他历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直辖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曾长期担任《中国柑桔》(后改名《中国南方果树》)杂志主编。他工作勤恳、为人谦和、待人诚恳、业绩突出,得到了国家和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是后辈们学习的楷模,获得国际病毒学家组织会士称号是又一次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同。

猜你喜欢

黄龙研究员柑桔
等价转化
贾康研究员
蒋保江研究员简介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郭占恒研究员
黄龙河川道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