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海为何不溢?古人曾经的追问

2016-06-15撰文赵君尧

海洋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列子楚辞九州

撰文|赵君尧



大海为何不溢?古人曾经的追问

撰文|赵君尧

一天,放逐中的屈原来到一座楚国的先王庙里,当他看见墙壁上画有“图画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何而问之”。(王逸《楚辞章句》)他问道:“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楚辞·天问》)因为他不知道九州大地山川如何形成这样错落有别,以致所有江河之水日夜川流不息向东流入大海,所以他不禁要问这大海里的水为什么永远都不会溢出来呢?有谁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呢?又是什么力量在冥冥之中支配着呢?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是屈原个人的疑问,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疑问,更是远古先民留下的疑问。

当初大禹治水时,他的治水原则就是将所有山川河流的水疏引向东方,这说明大禹很清楚九州大地“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客观存在。也反映出远古的人们深知百川东入海的道理。按理说,当所有的河水年复一年地流进大海,海水一定会越来越多,大海总有一天要溢出来的。奇怪的是,东海里的水从来不见溢出来。东海的水只增不减的现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疑团。为了解决这一历史疑团,人们一代又一代地进行不断的探索。

列子描述说:“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列子·汤问》)这个所谓的“大壑”就是《山海经》中的“少昊之墟”。

庄子则记叙:“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秋水》)意思是百川入海从不止息,但是大海从不溢出;因为尾闾泄水从不停止,所以大海从来未见空虚。

吕不韦说大海不溢是因为:“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说明秦代的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唐朝,柳宗元显然有了较为科学的解释:“东穷归墟,又环西盈。脉穴土区,而浊浊清清。坟垆燥疏,渗渴而升。充融有余,泄漏复行。器运浟浟,又何溢为!”(《天对》)意思是百川东如归墟,又环流回到西方。如此循环往复,大海的水怎么会溢出来呢?这比起列子和庄子的解释,柳宗元显然在科学性上要进步很多,南宋,朱熹有了新的描述:“水入于东,而复绕于西,有渗缩而升,乃复出于高原,而下流于东耳。”(《楚辞集注》)又指出东流之水并非后来的西部复出之水,而是新出生的“新水”,这是天地之化的自然规律。这仅仅基于南宋科学发展水平的回答,仍不是科学正确的答案。

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流入海洋,海洋的水总也不会漫溢出来,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自然界的水存在一个循环过程,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通过吸收太阳带来的能量,转变存在的模式到地球另一些地方。如海洋的水被不停地蒸发到空气中,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很多的小水滴聚到一起,就变成雨雪冰雹等自然界不同的降水形式。降到地面的水又重新汇流到江河湖海中去。所以水的总量存在着稳定性,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这就是现代人关于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流入海洋,海洋的水总也不会漫溢出来的科学常识。

作者简介:赵君尧研究员、中国海洋文学网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海洋文学》《闽都文化简论》。在《中国史研究》《文史》《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文化、历史文献、区域文化。

猜你喜欢

列子楚辞九州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楚辞英译研究》评介
列子学射
列子的远见
《列子》真伪之辨与《列子》认知的重建
关于海外《楚辞》译介与传播的思考
《楚辞》中“饮食”类动词语义场分布浅析
《列子》研究综述
The Brief Analysis of Moonlight
宫保鸡丁 香辣九州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