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选战跌破眼镜 国民党狂胜民进党(下)
2016-06-15邰言
邰言
“立委”选举令人玩味
由于台湾两党政治生态已大体底定,且“立委”人数减半,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在各选区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大概非蓝则绿,其他小党能够幸运地得到百分之五以上的政党票,拾到牙惠,在不分区名额中分一杯羹,就算是撞上“菜头”了。这应该就是台湾社会政治的现实,是新选举制度的“独特”之处。
在野的国民党与执政的民进党几乎在所有25个县市的73个选区都形成对决之势,不分区名单的34个空位也都各自填得满满,一个都不肯落下,同样情形也出现在两个原住民候选名单上。台湾蓝绿两大阵营在一些重要政策主张和对台湾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上的明显对立,使得这次“立委”选举不仅是拼人气、拼政策、拼业绩,也是拼候选人的颜色,拼台湾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整体来看,这次的“立委”选举有四个令人玩味之处。
其一,国民党稳操胜券,以退求进。这次选举大环境对在野的国民党有利,民进党近8年的执政可算失败,这成了国民党胜选的有利因素。国民党主打经济牌,不仅触及了民进党的软肋,也顺应了民众的诉求,配合了大环境的需要,顺风顺水,占尽优势。由是在选举策略上采取灵活应变方式,该退让的退让,该进取的进取,追求一个平稳的选举条件。在扁当局强行拆除“大中至正”牌匾问题上,国民党采取“忍”的战术,避免激烈抗争,民进党赢了表面,却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人心。在领投票程序争议问题上,虽然蓝营占有18个县市的优势,但在抗争无结果后果断及时地调整策略,接受了经“中选会”改良的“两阶段领票,一阶段投票”的方式,放弃了原先要“背水一战”坚持两阶段领投票的安排,顺势下了台阶,让可能引发大动荡的争议和对抗在选前得以消除,避免了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国民党的选情看好,所提出的“过半”目标不仅不会落空,可能还有丰厚的顺差,甚至有分析称可以上看70席。
其二,民进党机关算尽,败相早露。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具有行政资源的优势,而且也充分动用了这个优势。由于陈水扁执政业绩乏善可陈,民进党一直底气不足,而且还特意回避了经济问题,企图以政治问题取而代之。陈水扁甚至认为经济搞得好,也不一定能胜选。在政治议题上,陈水扁坚持推动“入联公投”企图以此分裂台湾社会,乱中取胜,同时推动去蒋化,以打压政治对手,转移民众对经济不景气的不满情绪。结果,“入联公投”不仅破坏了两岸关系,也遭到世界上160个国家的表态反对,这就令其成了陈水扁欺骗台湾民众的一项不切实际的举动。而强行拆除“大中至正”牌匾和撤除两蒋灵寝卫兵,也令民众对执政者的粗暴态度产生反感和不满。此外,“公投绑大选”的花招也正受到国民党的杯葛。尽管陈水扁将目标订在50席这样一个算是保守的数字,但这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奢望了,据分析,民进党的选情会差得令那几个天王天后们掉眼泪。
其三,小党派“无地自容”,见缝插针。在两大政党的激烈拼搏中,几个小党的参选人毫无胜算可言,几近“无地自容”。他们只能在选民中争取政党票,寄望在不分区的34个名额中分一杯羹。由于只能依赖政党票胜出,故此也无拘无束地做起了美梦,提名7个、8个的也不在少数,连名不见经传的济世党也毫不吝啬地派出3名成员坐等其成。“台联党”甚至还到“中选会”踢馆,抱怨“中选会”对政党票的宣传不够。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串连起来,呼吁选民支持小党。有党政人士坦言,几个小党的政治主张和信仰南辕北辙,合作恐怕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事实上,新的选举制度令台湾的小党派难以生存。
其四,“中选会”处境尴尬,左右为难。本来“中选会”在选举中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但却成了扁当局的操弄对象,在民进党的压力下,处境颇为尴尬。早前确定一阶段领投票的方式,完全依照了执政党的意图,忽视了多数县市的意见,受到国民党的抨击,被指责为“黑机关”。虽然在国民党的杯葛下,在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领投票程序作了修改调整,但若不是泛蓝阵营做出让步,结果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中选会”号召选民积极参与“公投”,提出“北有北投,南有南投,公民当然要公投”的宣传口号,又受到国民党的猛批。“中选会”应该保持中立,但又脱不掉执政者的掣肘,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
国民党大胜,高兴一天就好
2008年1月12日,台湾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下午4时结束,随即展开计票工作,不到两小时就有不少候选人宣布当选,其中几个指标意义重大的选区都是蓝军候选人当选。
除在台北市“八仙过海”之外,桃园县、彰化县、南投县等有多个选区的县市也是全赢,国民党中央洋溢着一片胜选气氛。
据东森新闻报道,这是“立法院”席次减半及实施单一选区两票新选制的首度选举,国民党目标是抢攻70席以上,民进党则是喊出50席。新党、“台联党”等第三势力的小党,则强攻力求突破5%政党票的门槛。
以台北市共8个选区为例,国民党喊出“八仙过海”,誓言要将国民党候选人全数送进“立法院”。蒋孝严、李庆安、蔡正元、赖士葆、丁守中、周守训、林郁方、费鸿泰等全部当选。
在台北县方面,国民党李鸿钧、张庆忠、林德、罗明才等都自行宣布当选。
在桃园县,国民党囊括全部6席,党籍候选人陈根德、廖正井、吴志扬、朱凤芝、杨丽环、孙大千当选新一届“立委”。
在中台湾方面,国民党也完全拿下彰化县,候选人陈秀卿、林沧敏、郑汝芬、萧景田等皆顺利当选。南投县的吴敦义、林明溱也全部当选。
在高雄县方面,被视为超级战区的第四选区,原本十分被看好的民进党籍林岱桦不敌国民党的江玲君,而第二选区的林益世也以相当差距的票数击败余政宪。
选举之前,民进党评估,单一选区新制对地方组织较为薄弱的民进党不利,总席次若有40席以上就可稳定军心,如果攻上45席就算赢,低于38席(总席次三分之一以下)则是大败。
12日晚,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得81席,约占71.6%,民进党仅得27席,约占23.8%。在总共113个席位中,国民党赢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遥遥领先于民进党。国民党大获全胜。
台湾媒体指出,“立委”选举首次施行单一选区两票制的小选区新选制,赢者全拿,输者全输,只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以台北市选区为例,过去蓝绿版图是六比四,民进党至少有2至3席可一搏,但在小选区制的影响下,席次不等于得票率,国民党8名候选人“八仙过海”,相当程度是结构上的问题,让民进党无力回天。
有别于以往的温吞保守,国民党这次选战打法灵活,党中央、“立院”党团和泛蓝执政县市同步作战,从执政党动用行政资源推动“入联公投”的争议,到一、二阶段领投票争议,最后关头宣布拒领“公投”票,釜底抽薪的诱敌之计,凸显执政党的蛮横,营造悲情,激起蓝营支持者的同仇敌忾。
过去的选战,国民党对“立委”的辅选经费多由中央直接拨给“立委”候选人,但这次选举,“操盘手”党主席吴伯雄亲自统筹,将辅选经费拨给候选人和地方党部,强化党部在选举中的主导地位,地方派系势力相对萎缩,党中央取回主导权。
文宣方面,国民党也挥别过去的影子,锁定兼任民进党主席的陈水扁,强化执政党“治‘国无半步,选举全‘奥步”的负面印象,提醒选民集中选票教训陈水扁,选前并不断释出选前会有“奥步”,事先消毒。
此次“立委”选举国民党虽大获全胜,但没有骄傲的本钱,就如马英九说的:“高兴一晚上就好。”尽管国民党的选举策略起到一定作用,但胜负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取决于民意,民生凋敝困苦,人民对执政党失望,对陈水扁的选举语言厌恶,局势才会转而对国民党有利,如果没有民进党步步进逼,国民党也不会赢得如此漂亮。“立委”选举胜出,对马英九的“总统”选情既是利多,也是挑战,未必完全正面。
有利的是多了辅选生力军。这次“立委”选举不若以往,全台湾划为73个单一选区,每个选区胜出的“立委”,可在“立法院”中主导对该选区的资源分配,对选区经营相当有利;马英九有这57位区域“立委”奥援,等于增加一批辅选生力军,“立委”不但是组织战的拳头部队,也是议题战的助攻侧翼。
尤其云林以南22个“立委”选区,国民党夺下11席,首度过半,正式宣告蓝军不但跨越浊水溪,还深入高屏溪。南台湾不再是绿军垄断的票仓,蓝军建立了这11座桥头堡,从这些据点再向外扩张版图,地方政治势力会重新洗牌。
不利的是深浅路线之争会激化。国民党超乎预期的大胜,将催化蓝营内部某种质变,为整合种下不确定因素。
首先,拒领“公投”票加“立法院”大胜势必激励深蓝,让“深浅路线之争”更加激化,“返联公投”的正当性将被清算检讨,党内还要盘整;马英九的温和中道路线能否持续主导“总统”选战,并吸纳中间选民,不但关乎党内团结,还形塑选战样貌。
其次,蓝军取得“立法院”压倒性优势,“立院”龙头更加诱人,类似当年“刘王之争”的剧码可能上演,考验泛蓝巨头的政治智慧。若正副“院长”人选安排得宜,“立法院”将成另一个战略制高点,为马选情加分;若是处理不好,内斗浮上台面,蓝军小则内讧、大则分裂,牵动“总统大选”。
第三,“立委”选举由于战略需求不同,深化了马英九、王金平、吴伯雄、吴敦义之间的矛盾。党主席吴伯雄赢得漂亮,党中央更有强势本钱,未来不仅“吴中央”与“马总部”需要沟通,党主席吴伯雄与“立法院长”王金平,王金平与党秘书长吴敦义都需要磨合;在资源整合与竞选策略上,尤其需要化解心结,各方必须开诚布公,好好坐下来谈一谈。
内部挑战之外,马英九还有外部变数要顾虑。民进党大输,代表陈水扁的深绿路线受到重挫,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将提前摊牌逼宫,抢回“总统”选战主导权。未来缺乏陈水扁的“助攻”,马英九选战就没这么好打,再加上谢长廷工于策略,双方还有一场鏖战。
“立委”选举尘埃落定 台湾政局走向何方
国民党为何大胜?
国民党在北部与中部,除了台北县失掉两席外,其他各县市几乎全部囊括。传统绿油油的南部22席,国民党一口气攻下11席,除了台南县市5席全军皆绿外,高雄县市、云林、嘉义、屏东都拿下佳绩,已经打破“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国民党这次的“立委”选举为何赢得如此漂亮呢?
一方面是国民党本身形象的提升和选战策略的运用得当。国民党在此次“立委”选举中,团结精神得到了高度发扬,完全可用众志成城来形容,没有激烈内斗,没有互相攻讦,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尤其是马、连、吴、王四大天王的团结一致,使得核心层的合作力度超强,超越过去。
国民党这次“立委”选举的斗争策略是最为丰富、最为严密、最为有效的一次。大破民进党的“奥步”,勇敢拒领“公投”票等等,都产生了极佳效果。
这次“立委”选举,国民党没有随民进党极端的政治议题起舞,而是牢牢抓住民生议题,主打民进党执政无能与拼经济失利,强调台湾人要赢,就是要让陈水扁输一次,呼应社会的“民心思变”氛围。这种理念在选战中完全发酵,深得人心,挽回了蓝营支持者的信心。
国民党虽有“立委”席次的先天优势,不过,单一选区必须淘汰一半的现任“立委”,国民党推动选区经营制度,再加上党内初选制度,敲定最后出线人选。国民党在区域“立委”共提名6席亲民党籍“立委”,不分区空出4席给亲民党,避免国亲对决紧张情势,将伤害降到最低。
至于选战策略方面,选战过程推出拒领“公投”票,严重挤压其他泛蓝小党空间;党主席吴伯雄喊出如果民进党达到50席,他就辞职下台,紧绷蓝绿选情;党内人气天王马英九南北辅选,全力拉抬国民党选情,都让国民党选情维持在高档。
另一方面则是民进党执政无能和陈水扁一家及亲信的贪腐客观上助选了国民党。民进党近8年的执政实在乏善可陈,经济严重衰退,再加上陈水扁一家的贪腐和官风败坏,加深了人民对民进党的厌恶。而其破坏社会道德标准,更是众多民众所不能容忍的,令老百姓非常失望,台湾人民只好用选票来表达心中的愤怒。
而选举过程中,陈水扁以固本的做法激发深绿盘,最后虽然让绿盘选民涌现,护住民进党基本政党票,却吓走最重要的中间选民,在区域“立委”选举中大幅落败。单一选区两雄相争要获胜,中间选票不可或缺,陈水扁巡回助选护盘反而成为“国民党最佳助选员”。
民进党为何惨败?
民进党在北部、中部地区几告崩盘。民进党除了在台北县保住2席之外,其他全军覆灭,可说是输到脱裤子。而在台北县全台最大票仓,12席之中,民进党只幸存2席,其中胜选的余天和国民党朱俊晓,票数极为接近,可说赢得惊险。台北市部分,原来被看好的王世坚和段宜康双双败北,让国民党“八仙过海”赢得大满贯,这已然宣告民进党在北部地区崩盘。至于在中部地区,台中市、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民进党一席不剩,中部地区的选民,用选票唾弃民进党,让民进党被国民党打得毫无招架能力。
南部地区守住平盘。除了陈水扁的故乡台南市县,民进党全力守住席次,其他的南部县市,云林县民进党让国民党“整碗捧去”,高雄市原来国民党力拼两席,结果在5席之中取得过半数的3席,开出红盘。另外在高雄县,原是民进党执政县市的铁票区,结果铁票生锈,竟然让国民党连下3城,民进党只拿下四分之一的席次,让民进党支持者欲哭无泪。
民进党选输其来有自,这倒不是国民党如何的骁勇善战,而是民进党过度的操弄族群政治,大搞分离主义运动,胡搞“公投”,不良的施政表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再加上陈水扁一家的贪腐和官风败坏,以及相关官员的无耻表现,这些都加深了人民对于民进党无耻无行的印象。
国民党的胜利,应该让民进党体认到改变两岸政策的必要性。而且政党的当务之急,就是振兴台湾经济。在野党压倒性胜利的重要性,还包括选民用选票宣告:“台独”之争是一个走入死路的议题。
综观民进党如此溃败,至少有下列因素:
一是执政8年,经济衰败,政绩一塌糊涂,人民望治心切,都急于把民进党抛掉。根据台湾主计处调查,台湾有77%的企业,已连续5年没调薪,薪资严重负成长;另方面,扁当局却饮鸩止渴,光靠振兴房市来刺激经济,房价炒上了天,台北市区房价每坪(3.3平方米)动辄新台币60至70万元新台币,根本不是一般月入3至4万元的工薪阶层负担得起,再加上未能有效处理物价问题,造成物价飞涨,人民痛苦指数持续攀升。
二是执政后官员贪腐严重。大官大贪,小官小贪,光是被起诉的高官就列出一大排,令人民失望透顶。尤其是2006年发生的“国务机要费案”,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女婿赵建铭等人的表现,账全部算到民进党身上。这次“立委”选举,理应作为政党“招牌”的不分区候选人,前10名竟然有3人涉弊,其中属陈水扁嫡系的高志鹏、薛凌2人都被起诉,毫无形象可言。
三是整个党被深绿绑架,路线愈走愈偏,大量流失中间选民。上层领导人不断操弄意识形态,采取封闭政策,激发两岸紧张,违背台湾主流民意。
四是陈水扁为了自保,利用恐怖平衡,将吕秀莲、谢长廷、苏贞昌、游锡堃等高层变成他的俘虏。“国务机要费案”发生后,民进党完全失去其传统的多元风貌,逐渐被“妖魔化”,非但听不见外界建言,更把党内非我族类如“十一寇”等改革派全部赶走,在党内造成严重的寒蝉效应。
五是党内高层将内部矛盾外部化。明知“立委”选举新选制,要靠中间路线才能胜选,高层却反其道而行,采取“排蓝”措施,推出深绿候选人应战。民进党以近三成七的得票率,却只拿到近二成四的席次(27席);台北市三成五的传统基本盘,还换不到1席“立委”,就是最好的证明。
六是施政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行政院”选前推动的一系列“去蒋化”措施,明明伤人又不利己,各方骂声连连,连“副总统”吕秀莲都看不下去,陈水扁却完全听不进去。两岸经贸政策亦如此,企业说破了嘴,扁当局也不接受,只好逼人民用脚投票。
七是滥用行政资源,招致民众反感。民进党从去年底开始,砸下可观人力、物力,宣传“入联公投”,只为达到绑大选目的。“立委”选举期间更肆无忌惮使用行政资源,为民进党辅选;陈水扁在“立委”投票日前夕,频频利用“总统”身分给媒体独家专访,达到为民进党造势目的,形成不公平竞争。
八是陈水扁拒绝接受自己早已是“票房毒药”的事实,他愈用力辅选,国民党获益愈多。整个民进党,成也陈水扁,败也陈水扁。
台湾政局走向何方?
国民党“立委”选举赢得漂亮,对国民党两个月后的“总统大选”有加分效果。在接下来的选战过程,“西瓜效应”的迅速发酵,包括企业、基层、公务员的选边站,将让民进党未来的选情更为艰难。
然而,从政党得票分析,民进党还保有近四成基本票,没有流失太多,“总统”选举选票会集中,民进党并未崩盘。而且民进党的惨败势必会强烈激发党内危机意识,尤其陈水扁承担败选责任,辞去党主席,更可让绿营对谢长廷重燃希望,凝聚力量,发挥“钟摆效应”,增加“大选”翻盘机会。
所以,国民党也别高兴太早,这次民进党败选与其说是国民党的成功,不如说是民进党自己的失败。国民党若出现“骄兵心态”或忙着“卡位”,再加上民进党“钟摆效应”发酵,反倒形成马英九问鼎“总统”的阻力。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说,国民党绝对不能太骄傲,国民党现在充满了感恩与谦卑,想到未来责任如何地重,实在是诚惶诚恐,国民党将日夜思考未来要怎么做才不会辜负人民。这是最为可喜的清醒,因为民意如流水,今日的成功也许就是明日的失败。
链接:
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
2007年,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的重大变革为,“立委”席次减半与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原本的225名立委席次减半为113名:其中73名区域“立委”、34名不分区及侨选“立委”、6名少数民族“立委”。
单一选区两票制取代原本的复数选区制,这次选举有两张票,一张选举区域“立委”、一张选举政党。单一选区两票制配合“立委”席次减半实行后,全台湾划分为73个选区选出73名区域“立委”,再依另一张政党选票的得票比例,分配34个不分区及侨选“立委”席次,未达5%得票率的政党不能参与分配。
原本的复数选区为一个大选区中,选出多名“立委”,如以往台北市分为南北2个选区,各选出10名“立委”。而2007年配合“立委”减半和单一选区两票制,台北市将划分为8个选区,总共选出8名“立委”。
所谓“单一选区两票制”,即区域选票与政党选票分别投票,两者间的比例由举行选举的地区自定;每位选民投两票,一票投给区域候选人,一票投给政党。但在席次换算上,又分“联立式两票制”和“分立式两票制”两种,所谓“联立式两票制”,就是在一张选票上,同时有区域候选人及政党两个选项,选民投区域候选人一票,投政党一票;但在分配席位时,先依政党得票数分配各党的总席次,扣掉区域当选席次后,剩下的再由政党名单来补足。例如甲党在某选区按政党得票率分得30席,但该党已赢得16个区域席次,则甲党在该选区实际只能分得14个政党名额。所谓“分立式两票制”就是选民真的拿到两张选票,且区域席次与政党席次分开计算,如一党在区域中得到30席,按政党比例分得20席,则总席次为50席。“单一选区两票制”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比例代表制与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制的主要优点,尤其是“联立式两票制”备受外界称道,而“分立式”却对大党较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