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还在工业时代?

2016-06-14陆亦琦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经历观念

陆亦琦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或者精确地说,我们的思维格局尚部分停留在工业时代。

尽管中国的网络经济与外部有一定的割裂,以至于国外有谷歌、亚马逊、推特、雅虎,国内有百度、淘宝、腾讯、新浪的对应领军企业,信息时代的繁荣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说正在经历中。虽然有这种虚拟时代的真实体验,但我们的观念是否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这却仍然是个问题。

以我们典型的新闻报道套路看,你会经常读到:某某产业园区在建成后将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几,云云。然而这个之后往往就没有下文了,似乎卖到哪里去,卖给谁是一个我们都不必关心的问题。从大众媒体的这种具有普遍性,也反映出民众思维风格的写作,不难看出我们的思维格局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或者更精确地说,还停留在前工业时代,因为只有蒸汽机时代,工业规模所带来的产能优势才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标示,那时你的确不必关心卖到哪里去,卖给谁的问题,因为你所面对的是刚刚从农村走入城市体验工业文明的落后生产力。当然,你也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的仍然是一个农民(工)进城的“城市化”历程。

而真正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的企业注重的往往是规模之外的东西,比如为什么你必须拥有我这款产品的理由,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故事”,要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往往是针对个体水平的,这就是为什么苹果要选择i作为一个主要标示,因为i是我,也是每一个个体的你,这是“我”与“你”之间的对话。基于这种对话的品牌不需要以规模来说服你,因为规模暗示的群体行为,而不是我与你之间的私密对话,这就是为了说服你。当然,虽然出发点不是规模,但最终结果往往还是上规模的,特斯拉Model 3再次证明只要这个故事足够吸引人,就会有人为一辆连配置都没有事先说明的车去通宵排队(提示一下:之前人们去苹果商店排队买新品时,相关配置是之前已经宣布过的),并为一辆两年后出厂的车先付订金。

除了典型的前工业时代的规模思维,我们也仍然没有摆脱工业时代的成本思维,以我们最为熟悉的房地产行业看,这个行业经常宣称的一个似乎铁定的规律就是“面包不会比面粉便宜”,换句话说就是每平方米房价不会比楼板价便宜。我们工业时代的成本导向思维仍然会使我们对于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并掏出真金白银为此买单。假如我们进化到市场导向的后工业时代,就不难发现,其实你卖什么价跟成本没有半毛关系,基本上只取决于供求关系,但这种供求关系有时会被歪曲,明明是供已经大于求,但被误导的习惯性思维仍然会误以为求大于供(如一线城市的房子永远是稀缺的,云云,可以完全无视一栋栋没有灯光的黑楼,也无视畸形的价格已经与正常收入完全脱节)。

后工业时代的典型代表是过剩经济(也许我们正在经历的一部分正是过剩经济)与品牌的崛起,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标志性特征便是成本与价格的脱节:在过剩经济下,多余的牛奶将被倒掉,类似任志强建议的“把卖不掉的楼炸掉”,这与成本没有关系,因为在经济学中有个专门的名词来定义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而品牌也具有以消费者愿意支付为基础的定价原则,比如可以让消费者为两年后到手的车付订金。

假如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与中期水平,那么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发达国家,西方社会是否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了呢?从总体上说,观念正在由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虽然华尔街已经开始在青睐像亚马逊、特斯拉、优步这样有蓝图、会讲故事的企业,他们更注重未来发展潜力、市场份额,但你仍会发现有不少CEO依然在观念上滞留在后工业时代的赢利导向,假如哪天生意不好,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节省成本,以追求一条赢利的“底线”,如今这种旧式的CFO思维已经越来越吃不开,因为华尔街知道你逆境省成本往往是进一步恶化你未来的营收能力,常常是恶性循环。假如你的“上线”不增加,而“底线”反而增加的话,那这种企业的股票往往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严格地说,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我们都还没有真正完整地进入信息时代,或者精确地说,我们的思维格局尚部分停留在工业时代。

编辑:

周春燕(微信号:zhouchunyan57)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经历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健康观念治疗
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