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启超:“善变“的宗师

2016-06-14幽篁弹筝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百科全书梁家变法

幽篁弹筝

策马入长安

清同治十二年,在空气中仍弥漫着爆竹余烬的正月二十六日,也就是1873年2月23日这天,一声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将这份喜悦带到了广东新会茶坑村的梁家上下,这个男婴正是梁启超。

梁启超的家庭虽不是大户人家,可也算是世代耕读,只可惜的是祖父梁维清读到秀才就止步不前,而他的父亲梁宝瑛连秀才都没考上,只当了一辈子童生。梁家所有的希望便寄托到梁启超一人身上。而梁启超也果真争气,他简直就是百年难遇的奇才:6岁读完四书五经,9岁信手拈来千字文章,吟诗作对更是不在话下。

10岁那年,梁宝瑛的老友李兆镜见梁启超聪慧可爱,便出了个上联想要考考他。上联是“推车过小陌”,这原本不是什么刁钻古怪的题目,也没有多么深刻的含义,然而年幼的梁启超一开口,立马让这些大人目瞪口呆:只见他眼珠一转,一句 “策马入长安”脱口而出,这是何等的才思敏捷与自命不凡,让原本普通的对联多了好些磅礴气势。

虽然梁宝瑛在考取功名上郁郁不得志,但他的为人和在孩子的教育上都堪称楷模,这也影响了梁启超的一生。慈祥而严厉的父亲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汝自视乃如常儿乎”——你把自己看作是个平常的孩子吗?这句语重心长的教诲寄予了无限厚望,令梁启超一辈子也不敢忘。

而祖父梁维清则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 那些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透过祖父铿锵激昂的诵读,声声入耳,句句入心,爱国情怀自小便在梁启超的内心萌芽,那些历史中忧国忧民的风范和舍生取义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他心中生了根。

学习恋爱两不误

11岁那年梁启超考中秀才,弥补了父亲的遗憾,16岁又高中举人。没想到的是,这次考试将功名和婚姻一下都解决了。当时主考官李端棻见他才华超群,风华正茂,当场便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两年后的1891年,18岁的梁启超入京与22岁的李蕙仙成了婚。

梁家虽说世代耕读,但确实是寒素之家,而李蕙仙却是官宦大家,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难得的是,李蕙仙丝毫没有大小姐脾气,不仅没有嫌弃丈夫的家境,还亲自挑水煮饭,深得梁家的人心。

梁启超是幸运的,他的第一位妻子是家里的贤内助,并为他生育了三个子女,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娶了林徽因的梁思成。梁启超和李蕙仙的举案齐眉,也成为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说是第一位妻子,是因为当时随李蕙仙陪嫁过来的两个丫鬟里,有个叫王桂荃的女子,后来成了梁启超的侧室。能娶到李蕙仙已是他的福分,而侧室王桂荃也是一位出色的妻子。

其实梁启超并非花心的人,他深爱着李蕙仙,但当时长子梁思成身体孱弱,于是梁启超在李蕙仙的准许下,为了香火旺盛,才娶王桂荃为侧室。梁启超为了顾及李蕙仙,要求孩子们叫王桂荃为“王姑娘”或者是“王姨”,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对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们称呼李蕙仙为“妈”,称呼王桂荃为“娘”。

“善变”的一生

说到”善变“,其实是说梁启超的一生都在变法之中度过。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这些历史书上耳熟能详的公案自然都离不开这期的主人公梁启超。

面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发动“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序幕,一篇洋洋洒洒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惊艳登场,用浅显畅达的文字来阐述重大的时事问题和深刻的道理,其中丰富的感情,强烈的鼓动性,令知识分子为之沉迷追随。他主笔期间,《时务报》一时间洛阳纸贵,几个月间销量即达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梁启超的名声也一炮打响。

但善变也是要接受考验和洗礼的,“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使得梁启超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逃亡生活。

民国元年十月,重返中国的梁启超蓄势待发,他先是拥护袁世凯,又密谋反袁,继而又推崇段祺瑞政府……这期间的“善变”无时无刻不随着时局而发生变化,但无论变法的过程好坏,判断准确还是马失前蹄,他都始终遵循着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准则。

梁启超在当时可以算是用笔杆子斗争的能人,按照今天的媒体来比喻,随便写点什么在微博里便能引来几百万的转发和点赞。作为一个腐朽王朝的弄潮儿,他的“善变”恰恰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觉醒和进步。他的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像一个声嘶力竭的呐喊者,四处奔走,付出毕生心血。

民国六年,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十一月十五日,段祺瑞政府被迫下野,梁启超也递送了辞呈。从此以后,梁启超就结束了他的从政生涯。

“百科全书”的人生

为什么说梁启超是一部“百科全书”呢?不仅因为他的一生,几乎是那段历史的缩写,同时他本身也是博学多才如百科全书一样的人。作为一个政治家,能在政治舞台挥斥方遒,而离开政治舞台仍能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几乎凤毛麟角,梁启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也许你想不到,今天被广泛运用的词语“中华民族”、 “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的翻译。现在的图书馆学科也是梁启超提出建立的,他还留下了一本专著《西学书目表》,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基础。

1929年1月19日,这位忧国忧民的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这位“善变”的男人,把自己的人生打造成了一部百科全书,任后人翻阅。

猜你喜欢

百科全书梁家变法
徙木立信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梁家河,我心中的歌
听故事的人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徙木立信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特殊的“百科全书”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