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棉区的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2016-06-14李悦有翟黎芳卢川

棉花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河北省棉花发展策略

李悦有 翟黎芳 卢川

引用:李悦有,翟黎芳,卢川. 河北棉区的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 棉花科学,2016,38(3):8-13.

Cite: Li Yueyou, Zhai Lifang, Lu Chuan. Analysis of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ebei Cotton Area[J]. Cotton Sciences, 2016, 38 (3): 8-13.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棉花生产的调研,分析了生产现状和棉花产业的优势地位,针对棉花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为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河北省;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3-0008-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3.002

Analysis of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ebei Cotton Area

Li Yueyou, Zhai Lifang, Lu chuan

(Chinese National Semi-Ari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otton prod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the domination position of cotton industry. We put porwar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tton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realistic problems of cotton produc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tton industry development doing well in technical reserves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Cotton; HeBei Province;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诸多棉花学者的文章[1-8]均表明,棉花受成本上涨、棉区劳动力转移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棉花生产开始持续下滑,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生产严重萎缩,棉花生产呈现向中西部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2015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1904000 hm2,占到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50.1%,皮棉总产达到3503 kt,占到全国皮棉总产的62.5%[9]。河北省是传统的棉花生产大省,播种面积和总产位居全国第3位[9-12],在稳定棉花生产和促进棉花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种植成本上升和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等因素,植棉收益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呈加速下降态势。因此,明确棉花产业发展方向,为新形势下棉花产业发展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河北棉花生产现状及优势分析

1.1 河北省棉花产业现状

2011~2015年,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由632000 hm2下降到359000 hm2,下降了43.2%;总产由653 kt下降到373 kt,下降了42.9%[9-11]。2015年棉花生产总体呈现“三减一下滑”局面,即面积减、总产减,单产略减,棉农收益进一步下滑。2013年籽棉均价在8.0元/kg,2014年籽棉交售价格普遍在6.2元/kg,较2013年低近2元/kg,算上2460元/ hm2补贴,棉农交售籽棉收益也超不过7.0元/kg,2014年籽棉收益较2013年少1元/kg以上,在未考虑植棉成本上升因素情况下,仅价格变动使棉农收益下降约4500元/ hm2。2015年籽棉开秤价6.2元/kg,之后价格一路下滑至5.5元/kg,加上2015年补贴3015元/ hm2,棉农收益较2014年下滑约3000元/ hm2。

由于植棉效益大幅度下滑,棉农植棉积极性进一步被挫伤,可以预见2016年棉农意向植棉面积继续呈下降态势,河北省棉花生产、棉花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棉花科技工作者,我们站在棉花发展的一个历史十字路口,要正视上述现实,探寻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出路,积极献计献策,为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好技术储备。

1.2 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分析

1.2.1 河北省植棉面积和总产在全国处在重要位置 在全国三大棉区中,新疆、河南、山东和河北是全国传统的植棉大省。2008年河北省棉花总产超过河南省(650.8 kt),达到737.3 kt,上升至全国第3位;该年河北省的植棉面积也超过河南省(606000 hm2),达到690000 hm2 [13],上升到第3位。2010~2015年,河北省植棉面积和总产始终位居全国第3位,平均占到全国的11.2%和8.1%[1-3]。可以说,河北省棉花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2.2 河北省棉花主产区棉农植棉技术水平普遍较高 河北省是棉花产业大省,10000 hm2以上的棉花主产县有21个[12],例如植棉大县威县2012年植棉面积达52800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9.5%。传统的植棉大省,棉农植棉经验丰富,为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1.2.3 棉花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符合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河北省主要产棉区位于黑龙港流域的邢台、沧州和衡水市,这些地区土壤具有肥力差、盐碱重的特点,适合发展棉花产业。同时,上述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 1/3,面积达 67000 km2,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态和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14]。鉴于上述问题,河北省开展了地下水限采、压采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限制耗水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鼓励抗旱作物生产。由于棉花具有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符合上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可以预见棉花生产还有发展空间。

1.2.4 棉花产业促进了河北省纺织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的传统工业,棉花产业的重要地位有力地促进了河北省纺织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传统的纺织大省,河北纺织业的利润、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棉纱、布、成衣服装等指标,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十位之列。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河北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也是河北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2013年河北省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企业有1021家,占河北企业单位数的7.3%,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工业总产值2020.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4%[15]。

1.2.5 河北省棉花科研水平处在全国前列 河北省拥有一支棉花科研队伍,主要从事棉花基础研究、育种、栽培等相关科研工作,为河北棉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棉花育种方面看,在抗病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虫棉和早熟棉育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截至2014年,河北省多家育种单位(包括企业)通过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有183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有39个,通过外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有29个。在棉花科研成果方面,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奖项共计17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二等奖5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110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5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发明奖各3项,其它成果奖49项[16-17]。

2 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农业种植业的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大田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走“规模化、效益化、轻简化、环境友好”应是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棉花产业必须朝着这一方向发展。

2.1 规模化

河北省棉花生产目前主要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形式为主,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在现有的政策和市场状况下,种植棉花与粮食作物相比投入大、收益低、风险高,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也不愿意将流转的土地用于棉花生产。这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老龄化程度加重,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因此,棉花种植业必须走“规模化”发展道路,走新疆棉花发展之路,这也为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 2 效益化

棉花种植业的“效益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棉花种植者本身通过规模化种植、应用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促进棉花生产节本、增产、增效。其次,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优势棉区棉花种植者能“劳有所益”。只有让植棉者“有利可图”,才能让棉花种植者有信心、有积极性进行棉花生产。

2. 3 轻简化

一方面,在品种选育上,延续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育种目标,重点培育早熟、株形紧凑、适宜密植、管理简化、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为适应棉花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选育适宜品种。另一方面,栽培技术简单、省事,播种、施肥、打药、除草等全程机械化操作,并向实现棉花生产机械采收努力。

2. 4 环境友好

棉花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吸收土壤重金属等特点,从河北省黑龙港区域地下水压采、限采的大背景下,棉花具有发展优势。因此,在调整棉花优势种植区域和布局时,应充分考虑棉花种植对改良土壤、减少农业用水等方面的有利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措施,在适宜区域促进棉花种植业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3 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3.1 调整棉花育种方向

选育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品种在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棉花产业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棉花育种方向,在优质、抗虫、高产稳产基础上,重点筛选早熟、株型紧凑、抗逆性好的机采棉品种,为适应棉花产业发展需求做好品种储备。

3.1.1 早熟 河北省棉花种植模式以一季春播棉为主,晚春播、麦(菜)套棉、夏直播棉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为适应上述生产模式,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棉花稳产的重要因素。在育种方向上,早熟性育种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生产模式需要:一季春播棉生育期120 d左右,晚春播和麦(菜)套棉生育期110 d左右,夏直播生育期90~100 d。

3.1.2 株型紧凑 从减少劳动力投入和适应机采棉发展需要分析,培育紧凑株型的棉花品种是棉花育种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株型紧凑,可以提高种植密度,能够更好地发挥群体优势;其次,株型紧凑,个体空间缩小,群体高度降低,便于生产中的机械化操作;还有,株型紧凑的棉花品种,早熟性较好,开花、结铃、吐絮较集中,对机械采收创造有利条件。在育种上,培育有限果枝类型的品种,重点以零式果枝型为主,筛选要点是第1果枝节位5~6节,果枝上举,果枝长度5~10 cm,果枝顶端着生1~2个棉铃。在培育无限果枝型品种方面,重点筛选第一果枝节位较高的材料,第一果枝着生节位6~7节,果枝上举,果枝与主茎夹角小于60度,果枝上果节数2~3个。

3.1.3 抗逆性好 棉花本身具备了耐旱、耐盐碱的特性,为适应干旱气候和土壤盐碱度重的生产条件,育种上要有目标的筛选耐旱性和耐盐碱性突出的材料。棉花抗旱性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和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的综合性状,抗旱性与品种种类、基因型、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有关,同时还与干旱胁迫时间、强度、发生时期相关,因此应采取模拟胁迫条件、生理生化指标(间接鉴定)和大田自然环境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价,重点筛选水肥利用率、产量较稳定的耐旱品种。棉花品种耐盐碱性选择也同样采上述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价,重点筛选耐盐级别Ⅱ级(抗盐碱、相对成活苗率75%~90%)和Ⅰ级(高抗盐碱、相对成活苗率90%以上)品种[18]。

3.1.4适宜机械采收 在抗病、丰产基础上,机采棉品种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一是株型紧凑、筒形;二是始果枝着生高度30~40 cm;三是根系发达,茎秆坚韧、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四是枝秆匀称、通风透光性好、光合强度高;五是叶片、苞叶中等偏小、易脱落;六是棉株上、中、下部成桃分布均匀,结铃性强;七是早熟,开花、结铃、吐絮集中;八是铃重5~6 g,衣分40%~45%;九是吐絮畅,不夹壳,含絮力适中;十是纤维长度、强度达到“双30”以上,马克隆值4.5以下[19-20]。

3.1.5 培育抗除草剂、抗蚜虫、抗盲蝽象品种 将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棉花是目前创造抗除草剂棉花新品种最有效的途径。作为选择标记基因,抗草甘膦aroA基因、抗溴本腈Bxn基因和抗绿磺隆csrl基因等已成功地用于抗除草剂棉花的遗传转化,鉴定和筛选抗除草剂基因全株高效表达并稳定遗传的棉花转化体,是培育抗除草剂棉花新品种的关键[21]。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广泛应用,一些非靴标害虫如盲蝽嫁、棉粉虱、红蜘蛛、棉蚜虫等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因此需要培育抗蚜虫、抗盲蝽象棉花品种,为棉花生产做好技术储备。

3.2 发展不同种植模式,简化种植技术

3.2.1 覆膜、适度晚播种植模式 一是选用中早熟、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生育期120~125 d;二是地膜覆盖,播种适当推迟(4月25~30日期间播种),可有效降低棉花后期烂铃的发生程度;三是合理密植,株型较紧凑的品种,密度67500~82500株/hm2;四是根据现有采棉机类型设计田间种植方式,优化株行距配比并开展机采试验,为一季春棉高产高效做好技术储备。

3.2.2 雨后适墒晚春播种植模式 选用生育期110 d左右的早熟棉品种,在水资源紧缺、土壤盐碱度较高的地区,发展晚春播模式。播种时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根据降雨和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时期。种植密度为75000~90000株/ hm2,并设计适应机采的株行距配比模式。

3.2.3 各种套种模式 河北省既是粮食大省又是蔬菜种植大省,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6300000 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约2400000 hm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20000 hm2(2013年),呈逐年递增趋势。因而优化小麦、蔬菜与棉花套种模式前景广阔。例如邯郸市开展的棉麦套种双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与传统的麦套棉模式相比,一是改进收获机械,实现了套种棉田的小麦联合收获和机械棉柴粉碎;二是推广小麦晚播技术和棉花催熟技术,实现了棉花早收与小麦晚播的有效衔接;三是推广棉花免整枝技术,简化了棉花栽培管理,节约了管理用工。实践证明,改进的麦套棉种植模式,比单作棉花增纯收入1.2万元/hm2左右,实现了棉粮“双丰”。又如棉花与大蒜、洋葱、西瓜等套种模式,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增加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也是稳定棉花生产的重要途径。

3.2.4 夏直播模式 从种植简化程度上分析,棉花夏直播较套种模式更具发展前景。在冀中南的邯郸和邢台地区,光热资源条件较好,粮食、蔬菜种植面积大,麦(菜)后直播棉花种植模式(夏直播模式)作为发展重点做好技术储备。从现有的技术储备来看,培育抗逆、优质、稳产的超早熟棉品种仍是攻关重点。麦(菜)后直播种植模式主要是利用生育期100 d左右的早熟棉品种,并突出“五早”技术要点,即“早播种、早浇水、早打顶、早化控、早催熟”。具体掌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抢时播种,密度可根据品种类型适度密植(如利用零式果枝型的夏早3号,种植密度可为120000~150000株/ hm2),利用滴灌或微喷等节水措施播后及时浇水有利于夏播棉早出苗,7月25日前后打顶,棉苗5叶期开始化控,10月1日前后进行脱叶催熟,10月20日前后可采收完毕[22-23]。

3.2.5轻简化育苗移栽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研发的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是继营养钵育苗技术之后又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具有风险小、用工少、质量好、效益高等优点。对于提高现代植棉水平,促进棉花种植制度改革有着重大意义。自2012年起,河北省在棉花主产县开展了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示范,采取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集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节本增效为一体的棉花无土移栽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3.3 技术集成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并举

现代化农业技术的重点要突出“五位一体”,即“农艺、农机、工程、信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利用先进的农艺、农机、工程和信息技术,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形成集成配套技术,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同时,加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任务分工,促进产学研强强合作,突出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优势,优化技术推广部门的组织和引导职能,发挥企业在技术推广中的市场主导地位,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通过展示、创新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3.4 加快棉花结构调整,推进棉田东移

开发利用滨海盐碱旱地发展棉花生产,向滨海盐碱旱地要棉花,可腾出耕地资源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为米袋子、菜篮子让路,有利于优化种植结构,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7]。为了加快棉花结构调整,推进棉田东移,河北省在沧州市设立了棉花病害盐碱地综合试验站、棉花滨海高产优质综合试验推广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在沧州设立了棉花研究所海兴试验示范站,研究耐盐新品种选育和盐碱地植棉新技术。2013年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完成了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816-2013 环渤海盐碱旱地棉花省工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规定了环渤海盐碱旱地棉花省工高产栽培的基础条件以及盐碱地改良培肥、播种前准备、播种、种植密度与行距、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适时催熟的技术要点。通过上述工作开展,有利地促进了滨海盐碱旱地植棉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为棉田东移奠定了良好基础。

4 结束语

总之,棉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既是棉花生产大国又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加工及纺织等相关行业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棉的有效供给必须以本国生产的皮棉作为基本保障,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棉花科技研究与示范推广,为棉花产业结构调整及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为棉花生产实现“快乐植棉”做好技术储备。

致谢

本文得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瑞敏研究员的大力帮助和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程关怀. 正确分析形势稳定棉花生产[J]. 棉花科学,2014,36(6):3-5.

[2] 李雪源,龚照龙,王俊铎,等.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种植意向调查及建议[J]. 棉花科学,2014,36(6):10-16.

[3] 李玉侠,李家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丰县棉花技术推广工作的回顾[J]. 棉花科学, 2014,36(6):23-26.

[4] 杨磊,陈宜,胡小琴,等. 江西2014年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践与对策[J]. 棉花科学,2015,37(2):3-7.

[5] 江胜. 新植棉形势下湖北省棉花产业重大需求分析[J]. 棉花科学,2015,37(3):3-6.

[6] 张运胜,孙冰,卜茂平. 对湖南省安乡县棉地结构调整的思考[J]. 棉花科学,2015,37(4):3-5.

[7] 皮晓林,尹辉,章文顺.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未来科技需求探讨[J]. 棉花科学,2015,37(5):3-5.

[8] 杨磊,陈宜,夏绍南,等.新常态下稳定江西省棉花生产的建议和对策[J]. 棉花科学,2015,37(6):3-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棉花产量的公告[EB/OL]. 2015-12-18.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12/t20151218_1292351.html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棉花产量的公告[EB/OL]. 2014-12-17.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12/t20141217_654427.html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2]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4] 田贵良,杜梦娇. 虚拟水贸易战略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的贡献机理[J]. 中国水利,2015(17):8-11

[15]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经济年鉴-2014[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6] 崔瑞敏. 河北棉花品种志[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7] 崔瑞敏,刘素恩,崔淑芳. 河北植棉史[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9] 秦焱,赵会薇,杨京,等. 机采棉育种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 ( 5) : 72-74.

[20] 郭承君,孔庆平,艾文礼,等. 新疆机采棉品种存在的问题及新品种选育对策[J]. 农村科技,2013(10):20-21.

[21] 陈旭升. 抗除草剂棉花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94-98.

[22] 翟学军,李悦有,赵会薇,等. 转基因抗虫短季棉新品种夏早2号和夏早3号[J]. 中国棉花,2011,38(11):34-35.

[23] 丁书英,刘晓霞,张素芬,等. 邯郸市棉麦套种双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J]. 中国农技推广,2014(3):29-30

猜你喜欢

河北省棉花发展策略
棉花是花吗?
雪白的棉花堡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