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王爷与送王船
2016-06-14赖妙宽
赖妙宽
在闽南民间,各类神祇林林总总。除了外来的大神如佛主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外,还有许多老百姓身边的地方神,如保生大帝、妈祖、三平祖师公、仙祖、池王爷、灶君公、土地公……几乎每一座山、每一个村庄,甚至一条街、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神灵。闽南人喜拜拜,初一十五,清明普度,年头年尾,开店生子,升官发财……都有各种点香烧金的理由,曰:“有拜有保庇”,“有求有走起(气)”,宁可信其有,拜了先哈!
供神是一种敬畏,也是百姓的心灵寄托,即使在物质匮乏、破除封建迷信最严厉的时代,都没能消除人们求神拜佛的心愿。大家会把家里珍藏的一碗米、一块肉、几个鸡蛋,留到某个日子,先供了神,再自己享用。同样的东西,拜过了神,自己吃起来就从物质到精神都得到满足。
各路神仙,大小有别,各司其职,供奉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忌荤,只能素食鲜果;有的却要三牲五味,大鱼大肉。在百姓心中,外来的大神似乎更高高在上和不食人间烟火一些,顶礼膜拜多为专业僧人操持,普通信众小心模仿即是。而地方神祇却与百姓更默契和融洽一些,用现在的话说是更接地气。因为这些神仙多由凡人得道而来,他们原本是民间的能人、善人,为老百姓奉献了自己的才智乃至生命。百姓感念他们的大爱大德,在他们逝世后供奉为神。
自己造出来的神,自有自己的祭祀方式。至今仍在闽台渔港盛行的送王船民俗,就是一种老百姓供奉自己的神的独特方式,为当地百姓所虔信和喜爱。送王船的主角是池王爷。池王爷的厚德已为闽南人所耳熟能详,王爷信仰在闽南深入人心,并因郑成功收复台湾而传到宝岛,在台湾也盛极一时。
池王爷本名然,南京人士,为人耿直,居官清正,常怀治国安民、扶危济困之志。相传他在赴任漳州府道台时,途经同安马巷以东七公里处之小盈岭,路遇两使者,自称奉玉旨前往漳州播撒瘟药,裁减人口。道台不忍百姓遭灾,遂智取瘟药自服。使者没了瘟药,空手而归,漳郡百姓幸免以难。池道台以一己之身救万千生灵,漳州人民感谢他,将他供奉为神。玉皇大帝亦未计较他盗药自服,废了自己的减员计划,反感其爱民之德,封之为“代天巡狩”,司祛瘟除灾。
记得我们小时候,谁有头痛脑热的,家里的老人就会到附近的王爷庙求王爷公,即使庙宇已被破坏,只剩残垣断壁,家人也会点上香,奉上供品,求得香灰回来开水冲服。当然小孩子想的是供王爷时的香蕉、鸭梨、煮鸡蛋等,吃了心情大好,自然很快又活蹦乱跳起来。
送王船习俗却是在沿海地区才有。位于厦门对岸的漳州开发区的石坑村,仍保留着传统的送王船习俗。这个300多年前从泉州移民而来的以打石和渔业为生的村庄,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就靠池王爷保佑他们打石、出海平安,生活顺心如意。如今石坑已从小渔村发展为漳州开发区内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新型社区。
我们来到石坑村时,正赶上他们四年一度的送王船仪式刚刚结束。虽然热闹已过,但盛况依然感觉得到。在供奉池王爷的保泉宫广场上,彩旗、灯笼飘扬,大红漆的方桌还摆在庙前,还有许多村民们围在庙前兴致勃勃地谈论昨日的盛况。不时又有女信徒提着篮子带来供品放在桌上,准备祭拜。问:“王船不是送走了吗?现在拜的是啥?”答:王船上只能坐大王、二王、三王、中军和其他干将,还有不少小兵上不了船,今天再来拜拜,把剩余的送走。听了不禁莞尔。
说这话的是石坑村的保泉宫理事长陈元财,送王船仪式的具体事宜由他负责。显然他还沉浸在昨天送王船的激动之中。这个经过“请王”、“造王船”、“王爷出巡”和“烧王船”四个程序,历时60天的浩大工程,昨天圆满完成,这对他们是极大的鼓舞和奖赏,他们好像得到了池王爷的首肯,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等待着他们的是来年的平安和幸福。我们从所有在庙前闲聊和供奉的人的脸上,都看到这种喜悦和满足。
陪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依托招商局开发区,这个人口2600多人的石坑村,容纳了10000多人的外来务工人员,村民仅出租房屋就能过上富裕生活,有能力的再做点生意,或到对面的厦门发展,一般的到企业打工,最不济的,做些服务性的工作也能过,有人就有钱赚。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1000元的养老金。无怪乎他们会笑容满面、无忧无虑,似乎求池王爷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开发区越来越好,他们就能越来越好了!
刚刚送走了王船,他们又开始期待四年后与池王爷的再次迎送。这对他们是神圣和荣耀的。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