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边缘区古镇水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6-06-14李燕妮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指标体系

李燕妮,罗言云

(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4;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城市边缘区古镇水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李燕妮1,罗言云2*

(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4;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摘要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边缘区的古镇已成为当今市民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的热门旅游景点,古镇景观的质量也随之受到人们的重视。水作为园林造景的四大要素之一,是评价景观质量的关键因素,古镇水景的营造也是古镇景观打造的重要部分。对古镇水景的评价目前还未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笔者通过对城市边缘古镇水景特性的探索,以及对AVC理论的研究,建立以AVC三力理论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细化指标层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取得目标层城市边缘古镇水景综合评价指标值。通过指标权重的排序,可判断各景观因素的重要性,优化设计资源,突出重点。古镇水景的综合评价指标值可用于多个水景的对比研究,互相借鉴学习优势,补充劣势部分。

关键词城市边缘;古镇水景;AVC理论;指标体系

城市边缘空间通常是集中的城市空间向分散的郊野空间过渡、高强度开发向低强度开发过渡、紧凑的城市景观向舒缓的田园景观过渡的区域[1]。这种空间上的转变使得城市边缘空间具备了形态上和景观上的独特性。人们乐于把去城市边缘的行为看作陶冶情操,增添生活乐趣的一种方式。位于城市边缘的特色古镇便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首选目的地。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古镇景观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与探索,但对古镇景观因素的专项研究较为罕见。大多数古镇研究都是从村镇整体形态、街巷、建筑单元的现状和变化过程进行总结和研究,归纳村镇景观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2]。还有些文章着力在研究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境、留根、续脉”的景观规划策略,确立区域景观体系和整体保护机制的方法[3]。古镇水景是古镇景观营造的四大要素之一,对古镇水景的评价决定着古镇景观的综合质量。探索古镇水景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结构模型,从科学、系统、综合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古镇水景是一个初步且必要的过程。

AVC理论是在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与旅游规划三元论的体系化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02年刘滨谊教授首次提出了AVC三力理论,并由实践出发得到了应用和发展。AVC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指导旅游区景观规划和旅游区景观规划评价体系的建立[4]。将AVC理论应用在古镇景观水系规划设计上,是对AVC理论应用范围的拓展,也是首次将AVC理论应用于旅游区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上,是AVC理论应用和实践对象的又一创新性探索。

景观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简称AVC。运用这“三力”对城市边缘的古镇水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发现位于城市边缘古镇水景的规划设计拥有其位置特殊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交通便利是古镇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优势条件。周边城市的市民是古镇的主要客源,且为长期固定的客源,也是古镇保持吸引力的根本动力。古镇景观的质量决定着古镇的吸引力,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传统手法之一,也是评价古镇景观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古镇水系景观的规划设计如何保持城市边缘的吸引力至关重要。

其次,城市化严重是古镇在城市边缘区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的快速建设使城市边缘的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特色逐渐衰落,处于过渡区的古镇既要保持景观的异质性,又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古镇水系的景观是城市与乡村景观斑块的串联者,也是城市传统文化和本地特色的继承者。古镇水景的营造如何体现及保持其生命力,是水景评价结果分析的主要目的。

再者,生态脆弱性是城市边缘区的古镇面临的又一难题,如今城市无节制的扩展,造成了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功能不强,城市污水和垃圾转移到边缘区来,已超出了城市边缘区的环境承受能力,使边缘区的生态系统遭到无可修复的损害。城市边缘区的古镇水系规划设计承担着调节生态系统,缓解生态压力的重任。古镇水景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对古镇水景的规划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1概念解析

1.1城市边缘区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以城市建成区的基本界限为内边界,以城市物质要素,如工业、居住、交通、绿地等的扩散范围为外边界的城市建成区延伸至周边广大农业用地融合渐变的区域。它涵盖了靠近城区地带的地域实体,城市以飞地形式向外扩展的工业区、各类开发区、新城等城市型功能区,以及其与周围乡村的交接地带,即城市中、远郊的部分范围[5]。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包含植被及其周围的光、土、水、气等环境要素,在地域范围内形成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系统以城乡绿地系统为基本骨架,组合边缘区内各类生态要素,构成一个生态网络,发挥其维持城市与城市边缘区内部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功能、城市无序扩张的抑制功能,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的生产功能、具有特色观光旅游的休闲功能、文化的衔接功能和城市与自然物能流通的廊道功能[6]。

位于城市边缘的古镇水系从社会地位来说,城市边缘区毗邻城市中心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系景观的品质是古镇在城市边缘保持长期吸引力的主要动力;对城市边缘的生态环境来说,水系在生态网格中扮演着串联者的角色,在连接乡村与城市景观斑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镇水景的打造需满足古镇景观营造的整体要求,同时还需满足水系在城市边缘的承载力,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

1.2古镇水景古镇是传统文化的浓缩和寄托,古镇水景传承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理水的精髓。水景的引入让古镇增添了灵气。古镇虽多以古典建筑和传统文化来体现其价值,但水景的灵动性和柔软性可为古镇增添活力。理水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城市建设中因考虑到造价和后期管理的费用较高就放弃水景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古镇本着供市民休闲放松度假的原则,不能忽略水景能带来的精神价值。一方面,古镇水景可提供古镇的景观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古镇水系本身具有蓄水排洪,调节微气候,提高人体舒适度等的生态效益。

2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及原则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需以成熟的理论研究为依据,建立评价模型,确定指标的层级关系。理论依据的选择需与城市边缘古镇水景的研究具有相关性、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在指标选择与分类时可提供指导和判断依据,使指标的确定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层次性。

2.1建立依据古镇水景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古镇水景的生态效益和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适用于城市边缘的古镇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的指标体系。古镇景观是旅游开发的重点打造对象。古镇水景的评价指标体系以AVC理论为基础,运用了旅游规划分析的思路,由此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于城市边缘具有旅游属性的古镇水景的评价研究更有意义。城市边缘古镇水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项目层、准则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以AVC理论为基础分析古镇水景的评价指标层级关系,建立指标层次。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今后城市边缘古镇景观水系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2.2建立原则

2.2.1系统性原则。古镇水景的规划设计是古镇景观规划中较为核心的部分,规划和设计中需考虑与水景相关的各景观要素,如水体、植物、动物、山石和构筑物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以水系为主体的景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遵循系统性,坚持全局意识、整体观念,指标体系需综合反映古镇水景整个景观生态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及各指标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和方向等各方面的内容,清楚认识到城市边缘的古镇水系景观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因此评价指标选择时需从对古镇水景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估的角度出发,坚持系统性原则。

2.2.2科学性原则。城市边缘古镇水景指标体系必须遵循水景规划设计原则和水系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的指标必须是能够通过观察、测试、评议等方式得出明确结论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古镇水景吸引力、承载力和生命力定量和定性的调查研究,指标体系客观、真实地反映古镇水景的发展现状,坚持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统筹兼顾,做出有效评价。

2.2.3层次性原则。层次性也是指标体系具有系统性的一种体现,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多层次性,且由多层次的结构组成,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反映古镇水景的实际情况,且体现了各层次间的关系权重和特征。指标层次性的确定一般采用成熟且有实践检验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确定目标层、准则层和因子层,把握指标的全面性和层次的梯度性,尽可能体现层次分明,层级关系明确。

3建立古镇水景评价指标体系

3.1以AVC理论为基础建立指标层次AVC理论的核心是“三力理论”,运用到古镇水景中,分别指的是古镇水景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通过对“三力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三力”思想可对古镇水景的指标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和概括。综合考虑城市边缘的特殊因素,确定影响该区域古镇水景的因子,参考“三力理论”建立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图1)。

3.2确定评价指标因子

3.2.1古镇水景吸引力评价因子的确定。古镇水景的吸引力是指城市边缘古镇水景对游客的吸引程度,是古镇水景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古镇水景吸引力的分析和评价,可了解古镇水景的吸引力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今后古镇水景的规划设计也可有的放矢。古镇水景的吸引力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4类:水景的景观资源、自然资源、游憩资源和服务资源,以这4个主要因素为准则层,分别细化各准则层的因子(表1)。古镇水景的景观资源评价主要从景观资源的美感度、资源种类的复杂程度和景观资源的整合效果,将影响景观资源评价的因子拆分细化成各单独的评价因子;水景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水体及影响水体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自然因素,如水体本身、水体周边植物、水体产生的微气候变化等自然因子,将影响古镇水景吸引力的自然因子进行细化分类;游憩资源的因子划分主要从古镇水景能提供的游憩设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游憩设施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体现游憩资源的吸引力;服务资源是旅游胜地保持吸引力潜在的重要因素,古镇水系景观的存在需同时为游客提供相关的服务设施,方便游客使用,提高游客在观赏与参与水景时的体验质量。

图1 城市边缘古镇水景评价指标体系结构Fig. 1 Structure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ncient town waterscape on urban fringe

准则层Criterionlayer因子层Factorlayer指标赋值与分值对应情况Correspondingscoreoftargetassignment5310参考依据与说明Referencebasisandintroduction景观资源水体形态美感度D1很好好一般差水体美感度可根据实地问卷调查,按照计分标准统计得分Landscape色彩美感度D2很好好一般差resourceC1声响美感度D3很好好一般差虚涵美感度D4很好好一般差复杂性D5很好好一般差复杂性指水景形式的多样性和对比性,反映水景的丰富和变化程度(住宅区水景评价)统一性D6很好好一般差指水景营造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与协调程度文化性D7很好好一般差水景对古镇传统文化的表达程度与传承水系植物景观配置D8很好好一般差水系植物景观配置合理性与观赏效果景观自然度D9很好好一般差水景景观人工打造痕迹不明显,呈现较为自然的景观效果驳岸景观D10很好好一般差硬质和软质景观的互动效果自然资源水域面积率D11很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水体面积与古镇总面积之比Natural植物多样性D12很好好一般差与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植物种类的多样性resourceC2微气候调节能力D13很好好一般差水体对古镇气候的调节能力游憩资源游憩设施D14很好好一般差与水景配套的相关休憩设施的种类以及设施与水景的契合关系Recreation无障碍设计D15很好好一般差水景观赏与互动的无障碍设计的合理性与满意度resourceC3参与性D16很好好一般差游客与水体本身及营造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程度和效果趣味性D17很好好一般差水体景观设计为不同年龄层游客呈现的趣味性效果服务资源安全设施D18很好好一般差与水体相关保障游客安全的设施覆盖全面性,安全防护能力程度Service照明设施D19很好好一般差水体景观的灯光效果和照明效果resourceC4休闲消费服务D20很好好一般差与水景相关的休闲消费服务设施的丰富度、便捷度以及服务人员的满意度等环保服务D21很好好一般差环保设施数量,形式美感度,人性化等方面

3.2.2古镇水景承载力评价因子的确定。城市边缘区古镇水景的承载力面临着受城市边缘特殊地理位置影响而产生的巨大挑战,主要以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防灾避险承载力和管理承载力为准则层,分别剖析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指标因子并细化分类组织成便于统一和评价的语言。首先,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古镇水景所营造的环境中能提供的观赏、参与面积以及所能承受的游客数量方面进行探究;生态承载力考虑的是位于城市边缘区古镇水体以及与水景营造相关的动植物的生态状况;防灾避险承载力体现水体在面临灾害时呈现的一种保护能力,此能力包括水体自身天然具备的能力和人工增加的能力,可通过对影响因子的分析和评价判断该能力的强弱;管理承载力主要受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3个方面的影响(表2)。

表2 古镇水景承载力评价因子细化

3.2.3古镇水景生命力评价因子的确定。古镇水景的生命力是古镇水景在城市边缘保持长久吸引力的主要动力。古镇水景的生命力主要受水景的日常维护、活动策划与管理以及生境恢复3个方面的影响。古镇水景的日常维护对水体保持健康清洁至关重要,也是水景效果呈现的保障;活动策划与管理主要是指为保持水景吸引力组织了有关水文化教育以及亲水娱乐活动,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的内容、频率以及活动组织管理能力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表3)。

表3 古镇水景吸引力评价因子细化

4评价方法

城市边缘区古镇水景的评价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采样、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和专家评判等方法,研究评价体系中各层级因素的权重关系,判断影响古镇水景各因子的重要程度。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目标层的综合得分。

4.1指标权重建立城市边缘区古镇水景评价指标层次模型后,构建评价因素判断矩阵(采用1~9标度法)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比较。通过实地调查、发放问卷调查并结合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7]。为保证判断矩阵的可靠性,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对权重结果排序,确定各个子系统对系统目标的重要程度。

4.2综合评价指数城市边缘区古镇水景的评价指标模型中包含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种不同类型的指标因子,为统一评价结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可通过统一评语集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优、良、中、差,对这4个等级分别赋予分值进行量化,如S={优,良,中,差}={5,3,1,0}[8]。统计各评价因子的评价分数,计算加权平均数,记录各评价因子的综合得分,根据评价体系的分层模型,准则层的综合得分为其下因子层的综合得分与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得到准则层各因素的综合得分后,可计算上级项目层的综合得分,即准则层综合得分与其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得到项目层古镇水景的吸引力、承载力和生命力的综合得分后乘上对应的权重数再求和,结果便是目标层古镇水景的综合得分。

5结论

城市边缘古镇水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主要探索了古镇水景的影响因子。以AVC理论为依据,科学、系统、全面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划分和剖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打分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可得了解城市边缘古镇水景的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重点关注权重高的影响因子,使古镇的资源、人力和物力分配更优化;另一方面,综合评价在对比研究时有积极意义,可同时研究同一城市的不同边缘区古镇水景,最后用综合评价得分排名,根据排名结果分析不同古镇水景的优势和不足,互相借鉴和学习,对今后打造及维护古镇水景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岳欣.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城市边缘空间探析[J].中外建筑,2014(3):76-77.

[2] 田潇然,车震宇,李红波.丽江白沙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变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5(3):101-108.

[3] 闫丛丛,沈林明.古镇景观规划的可持续方式研究[J].现代园艺,2014(2):95.

[4] 宁友华.基于AVC理论的工业遗址景观综合评价[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7.

[5] 虞蔚,顾朝林,陈田,等.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4):317-328.

[6] 王思远.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塑造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5(11):91-93.

[7] 郑秋露,廖景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园林景观评价:以华南植物园龙洞琪林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 210-216.

[8] 李秋兰,梅玫,罗言云.城市绿地系统游憩规划设计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北方园艺,2011(23):73-77.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ncient Town Waterscape on Urban Fringe

LI Yan-ni1, LUO Yan-yun2*

(1. Key Laboratory of Bio-resource and Eco-environ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urban life, the ancient town on urban fringe has become a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 to ease the pressure of public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the ancient town has been valued by people. Water as one of the four major elements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is the key factor of landscape evaluation. Also the waterscap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ncient town′s landscape creat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cient town waterscape has not yet formed a mor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town waterscape on urban fringe and the research of AVC theory, we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three forces of AVC theory. Index weight was determined by refining index hierarchy and using AHP analysis metho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value of ancient town waterscape on urban fringe at target layer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rank of index weight, the importance of each landscape factor was judged, so a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resources and to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value of ancient town waterscape could be used for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several waterscapes, so that they could learn advantages from each other.

Key wordsUrban fringe; Ancient town waterscape; AVC theory; Index system

作者简介李燕妮(1989-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教学、科研及设计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4

中图分类号S 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203-05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指标体系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空间的更新与发展探析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边缘区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与演变模式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城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策略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