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6-06-14郭其茂陈根辉林子龙黄艳霞杨立明
郭其茂, 陈根辉, 林子龙, 黄艳霞, 杨立明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龙岩 364000)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郭其茂, 陈根辉, 林子龙, 黄艳霞, 杨立明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龙紫4号(原编号T22-1)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研究概述了龙紫4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抗病鉴定结果、主要特征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甘薯; 龙紫4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甘薯[Ipomoeabatatas(L.) Lam]是重要的粮食、 饲料、 工业原料和新型生物能源作物[1],世界上有 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种植甘薯[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福建省是我国甘薯生产的大省,常年甘薯种植面积约20万hm2,其播种面积及总产量仅次于水稻。随着营养学家对甘薯营养和保健价值的再认识[3], 人们对鲜食甘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4]。随着甘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甘薯正以其特有的经济价值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甘薯已由粮食作物转变为多用途、高产、稳产、高效的经济作物,正逐步向综合利用及商品化方向发展,但是受遗传基础狭窄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选育有突破性的甘薯品种比较困难[5],专用型新品种选育制约着鲜食甘薯生产的发展。而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利用优良甘薯品种间杂交是育种的基础,是产生遗传变异和多基因聚合的主要方法。
通过亲本(组合)选配是杂交育种的基础,根据双亲优势互补的原理[6],利用优良甘薯品种间杂交是育种的基础,也是产生遗传变异和多基因聚合的主要方法,因此要充分利用亲本材料的特征特性、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力。选好基础亲本,配置补偿亲本,并以基础亲本为母本、补偿亲本为父本进行杂交。亲本双方或多方的性状必须符合育种目标的要求,预计可以利用基因互补和基因累加效应,培育综合性状更为优越的基因型。这样育成品种可能对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在抗逆性方面也较强。龙紫4号(原编号T22-1)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笔者现将龙紫4号的选育过程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
为了选育出优质甘薯新品种,2009 年秋季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计划集团杂交”育种法[7],以岩齿红(母本岩齿红是优质的黄心品种,切干率31%~33%、出粉率20%~24%、纤维少、质松、味清甜、较耐贮藏)作母本经放任授粉杂交,2010年用杂交种子播种选留,然后经品系比较选育而成,原编号T22-1。2010~2012年试验中产量较对照增加、品质比对照更优。2013~2014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15年推荐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其选育亲本图谱见图1。 龙紫4号育种年限长且选育过程繁杂,具体步骤见图2。
图1 龙紫4号选育亲本图谱Fig.1 Parent map of the breeding of Longzi 4
2选育结果
2.1产量表现
2.1.1鲜薯产量。2010~2012年在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连续品种比较结果:2010年龙紫4号折合鲜薯产量为36 750.00 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3.70%;2011年鲜薯产量为48 289.50 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5.12%;2012年鲜薯产量为38 062.50 kg/hm2,比对照金山57减产6.45%。
2013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为30 761.55 kg/hm2,比对照徐紫薯2号增产12.89%,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7位,5个试点增产,3个试点减产;2014年续试平均鲜薯产量为31 726.0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比对照徐紫薯2号增产5.32%,未达显著水平, 5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2 a平均鲜薯产量为31 243.80 kg/hm2,比对照增产9.11%。
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鲜薯产量为32 908.50 kg/hm2,比对照徐紫薯2号减产13.59%。
图2 龙紫4号选育图谱Fig.2 Breeding map of Longzi 4
2.1.2薯干产量。2013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薯干产量为8 138.25 kg/hm2,比对照增产14.91%,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6位,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2014年续试平均薯干产量为8 707.8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7位,比对照减产4.93%,未达显著水平, 4个试点增产,3个试点减产。2 a平均薯干产量为8 423.03 kg/hm2,比对照增产4.99%。
2.1.3淀粉产量。2013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淀粉产量为5 123.70 kg/hm2,比对照增产15.70%,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6位,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2014年续试平均淀粉产量为5 557.6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7位,比对照减产8.16%,达极显著水平,4个试点增产,3个试点减产。 2 a平均淀粉产量为5 340.68 kg/hm2,比对照增产3.77%。
2.2干物率和淀粉率2013年干物率为26.40%,比对照高0.5个百分点,淀粉率为16.60%,比对照高0.43个百分点;2014年干物率为27.45%,比对照低2.79个百分点,淀粉率为17.52%,比对照低2.43个百分点。2 a平均干物率为26.93%,比对照低1.15个百分点,2 a平均淀粉率为17.06%,比对照低1.00个百分点。
2.3食味品质2013年食味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5分;2014年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2 a平均食味评分81.4分,比对照高1.5分。
2.4外观品质2013年外观评分82.9分,比对照高3.0分;2014年外观评分82.0分,比对照高2.0分。 2 a平均外观评分82.5分,比对照高2.5分。
2.5抗病性龙紫4号在福建省区域试验中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年为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2014年为抗蔓割病(表1),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感薯瘟病。
2.6花青素含量由表2可知,龙紫4号品种花青素含量达到了食用紫薯的标准。
2.7适应性从福建省区域试验中龙紫4号的产量位次分布看该品种的稳产性,鲜薯产量在15个点次(2013年8个点,2014年7个点)试验中,9个点次(2013年5个点,2014年4个点)增产,占总点次的60%;薯干产量在15个点次(2013年8个点,2014年7个点)试验中, 10个点次(2013年6个点,2014年4个点)增产,占总点次的67%(表3)。以上结果说明与其他品种相比,龙紫4号产量变异性较小,对环境反应比较迟钝,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该品种具有一定的缓冲性,适应能力强,稳产性比较好。
表12013~2014年龙紫4号抗性鉴定结果
Table 1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resistance of Longzi 4 in 2013-2014
年份Year品种Variety薯瘟病Bacterialwilt病指Diseaseindex抗性Resistance蔓割病Fusariumwilt病指Diseaseindex抗性Resistance2013龙紫4号21.34MR30.86R徐紫薯2号71.30S22.22R2014龙紫4号28.40R徐紫薯2号62.96MS
表2 龙紫4号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
从丰产性参数和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龙紫4号在生产条件较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种植,可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2.8贮藏性对2013~2014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的龙紫4号进行贮藏性鉴定,于收获后30、60、90 d对品种的烂薯率、薯块发芽率、薯重损失率、薯皮皱缩情况及食味品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龙紫4号综合评价为较耐贮藏(表4)。
表3 龙紫4号鲜薯和薯干丰产性及稳产性
表4 2013~2014年龙紫4号贮藏性调查结果
3主要特征特性
龙紫4号株型长蔓匍匐,单株分枝数8~14条,成叶深复缺刻,叶片大小中等,顶叶、成叶、叶柄、叶侧脉为绿色,叶主脉、脉基、柄基浅紫色,茎绿带紫色,蔓细;单株结薯4~6个,大中薯率为76.4%,薯块纺缍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干物率为26.93%,比对照低1.15个百分点,淀粉率为17.06%,比对照低1.00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1.4分,比对照高1.5分;外观评分82.5分,比对照高2.5分。
4栽培技术要点
4.1培育无病壮苗龙紫4号为长蔓匍匐型、蔓细节长,在生产中必须按照育苗技术,精心培育壮苗,使百株苗重达600 g以上,从而利于栽植后早生快发。
4.2提高起畦质量甘薯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甘薯是块根作物,土壤的物理性质——水、气、热因素影响着甘薯产量,所以提高起畦质量对增加甘薯产量有着重要作用,栽培上必须进行深耕晒白,改良土壤,整地培高畦,创造深厚而疏松的耕作层,使土壤中的水、气、热相协调,具有良好的通气、渗水、蓄水、保肥能力,以提高单产。
4.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适时早栽可以延长甘薯的生长期,从而使甘薯块根形成早,延长膨大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此外,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一般栽植密度为45 000~60 000株/hm2。
4.4保证全苗,提高产量因龙紫4号为长蔓匍匐型,加上蔓细,所以在栽植中务必认真仔细,确保苗活苗全,为高产打基础。
4.5施好“四肥”
4.5.1施足基肥。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增施钾肥,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45%,结合深耕整畦施用,以促进茎叶早发,使养分能满足甘薯整个生长期的需要。
4.5.2适施“点头肥”。当栽植成活后,要及时结合锄白施肥,此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以氮肥为主,促进分枝发蔓,扩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
4.5.3重施“夹边肥”。当栽植30 d时,结合翻白、中耕除草,将肥料施于畦的两边,然后进行培土,此肥占总施肥量的45%~50%,“夹边肥”可促进茎叶早达平衡,利于块根的形成和膨大。
4.5.4补施“裂缝肥”。甘薯畦发生裂缝时,正是地上部停止生长,转入地下部块根膨大增重时期,此时补施1次液体肥料或者用0.3%磷酸二氢钾(2%~5%过磷酸钙液或10%硫酸钾液等)进行根外追肥,主要起防旱、防早衰作用,从而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4.6防治病虫害注意中后期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为害。
4.7适时收获全生育期掌握在130 d左右为宜。
5应用价值
5.1作鲜薯食用龙紫4号薯形(纺缍形)美观,薯块大小均匀,商品薯率高,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食味清甜。
5.2作加工用龙紫4号花青素含量19.99 mg/100 gFW,达到了食用紫薯的标准,符合紫薯系列地瓜干产品加工标准,加工成的产品色泽鲜亮。
5.3作叶菜用长蔓茎尖采摘后可促进藤蔓侧芽分枝,有利于提高薯块产量,同时鲜嫩的茎尖可作为一种蔬菜供人食用。
5.4作观赏用龙紫4号茎细、易攀爬,搭架后能迅速覆盖整个架子,可将其应用于园林绿化中,作为观赏用。
参考文献
[1] 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等.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C]//全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成都:中国作物学会,2005:3-10.
[2] 马剑凤,程金花,汪洁,等.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J]. 江苏农业科学,2012(12):1-5.
[3] 渠琛玲,玉崧成,付雷 (2010) 甘薯的营养保健及其加工现状[J]. 农产品加工 · 学刊,2010(10):74-76,79.
[4] 曾令江,傅玉凡,杨春贤,等.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 99”的选育及其应用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4(8):43-47.
[5] 王淑芳,何中秋,陈申巧.甘薯优良杂交亲本和组合筛选[J]. 河北农业科技,1990(9):9.
[6] 西北农学院.作物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77-285.
[7] 王铁华,任枢庭,张耀斌,等.甘薯“计划集团杂交”育种法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1987(7):10-11.
Breeding and Integrat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Edible Sweet Potato Longzi 4
GUO Qi-mao,CHEN Gen-hui,LIN Zi-long et al
(Long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ongyan,Fujian 364000)
AbstractLongzi 4 (original line code T22-1) was bred through sexual selection by Long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In this research,we reviewed the breeding process,quality,main characteristics,integrate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which provided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extension of Longzi 4.
Key wordsSweet potato; Longzi 4; Variety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基金项目福建省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ly38);国家现代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龙岩综合试验站建设2011-2015年项目(CARS-11-C-07)。
作者简介郭其茂(1965- ),男,福建上杭人,研究员,从事甘薯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4
中图分类号S 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0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