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构建台风报道新模式

2016-06-14郑盈盈

中国记者 2016年5期

□ 文/郑盈盈



媒体融合构建台风报道新模式

□ 文/郑盈盈

内容提要 很快就要进入每年的夏季台风高发季,台风自然灾害一经登陆沿海,就会给东南沿海省份带来严重灾害影响。对于媒体而言,如何快速、准确、适当地报道台风灾害,对满足人们动态需求,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监督政府及时抗灾救灾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台风报道 抗灾救灾 报道合力

一、台风报道中两类媒体优劣势

如何做好台风报道?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经过多年实战,已经积累了丰富报道经验。然而,随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台风报道格局面临洗牌。然而,新媒体在台风报道中也有其自身劣势。由于信息多杂,且缺乏考证,一些信息有可能是网络谣言。2013年“菲特”台风期间,有网民在微信、微博上传播“陆埠水库、梁辉水库即将倒塌,因此有附近人员大量转移和少数群众死亡”的言论,一度造成当地人恐慌情绪。后经余姚公安调查为网络谣言,并对散布谣言的两名网友行政拘留。

传统媒体凭借多年的公信力和专业性积淀,有能力对自然灾害报道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在“菲特”台风中,《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等主流媒体主动通过微博了解信息并进行采访。《浙江日报》从2013年10月7日开始推出的“迎战台风‘菲特’”特刊,每天以三四个版的规模,将灾难造成的损害,以及社会各界的救援行动给予了充分反映,满足了公众在短暂的震惊、悲伤后深入了解事态发展的信息需求。

然而,在台风报道中传统媒体新闻失实也时有发生。事实上,由于台风报道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防汛水利工作,记者如果不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汛防台知识,就会造成报道失误,往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如在2015年的“灿鸿”报道中,浙江某报在7 月8日的头版上刊文《我省昨启动台风Ⅲ级应急响应》,而事实上,7月7日台风还远在1600多公里外的洋面上,浙江省防指是7月8日才启动了防汛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显然与事实不符。经了解,该文指的是省气象局7日启动了气象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显然编辑把标题直接简化,虽然吸引了眼球,却造成新闻失实。

可见,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当前,要做好台风报道离不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充分融合,构建台风报道的新模式。

二、各扬所长,形成全媒体报道合力

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应发挥各自媒体的优势,继续充当台风报道主力。每当台风来临时,电视台往往打破常规开辟台风直播节目,实时跟进台风动态。电视可以通过真实的画面,让受众感知到台风的强烈程度,受灾的惨烈情况等。在2015年9号台风“灿鸿”报道过程中,舟山台女主播在狂风中嘶吼报道,险些被风吹走的镜头,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直观感觉到了台风的威力。广播是台风报道中不可或缺的报道形式。台风影响期间,一些偏远海岛和山区,受台风影响,可能造成信号中断,广播则成为唯一的传播途径。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广播异军突起,而台风报道是保障出行安全的辅助器,优势明显。报纸采用图片和文字,并多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事实,属于静观式的视觉范式,这种范式带有理性特征。[1]网络媒体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互动性高,传播性强,与台风灾害有着先天的契合性,能一定程度弥补传统媒体信息的滞后性,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纵观近年来的雅安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突发自然灾害,微博都成为首发媒体。同样,近年来严重影响东南沿海的台风从生成到发展,从登陆到消亡,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也往往都是首发媒体。

二、各取所长,满足公众动态需求

台风存在巨大的破坏力和潜在的不确定性。面对日渐逼近的台风,公众有很强的恐惧感。及时了解台风信息,成为消除恐惧、化解威胁的第一需求。媒体承担了向公众报道台风动态缓解紧张情绪的社会责任。公众期望在台风报道中了解台风走向,风力大小、降雨多少,可能登陆区域,已经开展的防御工作等信息。因此传统媒体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开设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借助网络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要鼓励全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人,特别是专业报道台风的跑线记者,运用新媒体手段,在自己的微博、微信上首发台风信息。新媒体也需要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把好关,确保信息准确性。

三、普及知识,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沿海省份各地主流媒体既是新闻报道者,也是各地防汛防台指挥部的成员单位,肩负着传播防汛防台知识,发布防汛防台预警,引导公众开展防灾减灾准备和共同开展抗灾救灾等一系列职责。同时,也承担着平息网络谣言,稳定公众情绪等社会职能。

▲ 2015年12月14日,在菲律宾南部阿尔拜省的黎牙实比,一名男子在巨浪袭来的海岸边奔跑。当日,台风“茉莉”登陆菲律宾引发巨浪、洪水和山体滑坡,当地数十万人因此被迫撤离。(新华社/发)

然而,在台风报道中一些媒体或关注台风本身的信息,或关注政府的防御工作和救灾工作,存在对群众的自防自救宣传报道力度不够的问题。比如在人员转移过程中,一些群众或因为自家的农牧渔等产业,认为没有必要转移,不听从统一指挥,不配合有序转移,给一线防汛防台工作造成干扰,对于这样的现象,媒体应该积极予以引导,呼吁群众提高自身防灾减灾意识,呼吁自觉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确保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四、熟悉水利业务,监督政府及时开展救灾抗灾

在台风报道中,记者同时也是监督者,也需要报道“防御工作是否到位,救灾是否得力”等反思类报道。媒体此时成为公众的喉舌,有效监督政府开展救灾抗灾工作。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相对固定台风跑线记者,台风记者也应熟悉水利防汛防台专业知识,并把专业知识转换成老百姓能看得懂的新闻语言。与此同时,各级防汛水利部门,应当组织对跑线记者进行相关培训,让跑线记者熟悉水利业务,避免报道失实,共同促进防台救灾各项工作。

(作者是中国水利报社浙江记者站副站长)

【注释】

[1]张路廷.报纸如何做好灾难报道[J].新闻世界,2011(7).

编 辑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