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市党报总编辑的初心与匠心
2016-06-14沈振建
□ 文/沈振建
一位地市党报总编辑的初心与匠心
□ 文/沈振建
内容提要 2014年1月起,作者担任湖州日报社总编辑。在新常态下,作为一名地市党报总编辑,如何定位?作者认为就是要做到高扬新闻理想,坚守责任使命。具体来说,就是着力在“讲政治、重融合、严管理、强队伍、作表率”等方面积极探索,多下功夫。
关键词地市党报 总编辑 讲政治 新闻理想
一、在讲政治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我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讲政治讲党性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报的立身之本。
增强权威引导舆论。在传播主流声音中维护权威地位。新常态下,我和同志们充分发挥湖州日报社在本地传播力强、影响广泛、富有权威等优势,提升对热点、难点、突发性事件的介入能力、报道能力。把传递党的声音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凸显权威性、公信力和引导力。在引领主流价值中树立权威形象。不断提升对主流价值的萃取、放大能力,积极主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代表的正确价值取向,防止只有“新闻”没有“是非”等现象的发生。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站,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壮大主流舆论中扩大权威影响。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把主流媒体的公正性、权威性优势与新媒体的快速、开放性、互动性、传播面广等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新媒体报道、评论基调,形成有影响力的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敏锐把握重大主题。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就要全力抓好重大主题报道。我认为,关键就是“重”和“大”。从这一点上讲,只有那些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件,才符合这一主题。2005年8 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年来,湖州广大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坚定不移地照着这条路走下去。如何充分反映十年来全市践行“两座山”的发展理念、生动实践、成功经验、先进典型,为深入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持?这既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新闻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力求在议题设置上围绕中心,在宣传方法上切实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今年推出的以“生态+”为主要特色的“两座山”科学论断重大主题报道,就是我们追求议题设置的时度效、讲究宣传艺术的一个探索。报社党委、编委会高度重视,从年初开始即进行谋划部署。将这组报道总栏目确定为“践行‘两座山’ 湖州在先行”。在第一阶段启动性报道推出的同时,按照市委“一波又一波、波波深入”的要求,《湖州日报》又启动了第二阶段报道主题、内容等的研究。在多次认真商议的基础上,决定围绕“生态+”这一主题词,突出“融合快、速度快、变化快”的要求,具体分“生态+”之产业倍增效应、富民倍增效应、创新倍增效应三个子系列,重点发现和反映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全市上下以“生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座山”科学论断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新成效。方案得到了湖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目前,第二阶段“生态+”系列报道已经启动,在一版刊发相关报道40多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数次予以表扬肯定。同时,这组报道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2015年8月10至1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生态办、湖州市委主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研讨会在安吉县召开,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湖州日报社作典型交流发言。今年2月,“生态+”系列报道被评为2015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
突出重点提升拓展。《湖州日报》坚持把经济类重大主题报道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作为创新的“主战场”来抓。关于“亩产英雄”系列报道,是我们集中力量开展的重大主题报道之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去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向好和质量提升。”这为我们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类重大主题报道指明了新方向。我们认识到,在土地、能源等各类资源越来越宝贵的今天,经济发展必须彻底告别传统模式,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的理念,走“高、精、尖”的新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我和同志们一起排摸企业,请教专家学者,研讨商议报道重点和角度,确定从效益、投入、创新、产出和节能这五个方面深入挖掘报道一批工业企业为主的“亩产英雄”。从2016年6月25日起,在头版等重要版面连续刊发“亩产英雄”系列报道53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市委书记、市长3次给予书面批示表扬肯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在听取情况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省重大主题报道好经验好做法推荐会上,我向全省新闻战线的领导做了汇报。2015年,该系列报道被评为2014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
这一系列报道的成功,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讲政治,坚持“政治家办报”,心中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样才能把好方向,把握大势。
二、在重融合上下功夫
当前,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在党委领导下,《湖州日报》围绕提高传播力影响力,着力从观念转变、体制创新、实践探索等方面推进融合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5月,湖州日报社荣获中国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在工作中,我和同志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立足规划导向、问题导向、质量导向,努力探索新媒体发展和媒体深度融合之路。
立足规划导向。规划是龙头,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时间性、强制性等特点。湖州日报社提高认识重视规划,认真分析研究规划,联系实际制订规划。制定了以“三矩阵两联播”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以湖州在线为主的网站矩阵、湖州发布为主的微信微博矩阵、掌上湖州为主的APP矩阵和湖州学习报为主的信息联播、城市电视为主的视频联播”。
立足问题导向。始终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抓媒体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面难点:一手抓新媒体发展,一手抓媒体深度融合,真正开启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征程。占领要点:新发展掌上湖州微信、掌上湖州APP、“96345”舆情中心等。积极探索湖州在线、城市电视视频节目共享的新方式。利用“湖州发布”这一重要平台,试行内容发布的精准选择。突破重点:重塑组织指挥体系和新闻发布体系,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型。
立足质量导向。质量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抓特色:摒弃多小散,追求影响力。成立新媒体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协调、组织、落实等工作。下设以湖州发布、掌上湖州、湖州学习报、视频联播、新媒体技术为内容的五个分支机构。抓创新:媒体融合创造市场竞争新优势,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牛鼻子”。我们努力在统一思想上创新,在打破常规上创新,在顶层设计上创新,在资源整合上创新。抓合力:将下属网站、微博、微信(含APP)、视频、户外信息平台等分类别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核心品牌和分支系统,并以直属管理的新媒体技术中心,对内保障新媒体的技术运行,对外承接新媒体技术服务。
□ 本文作者沈振建(右二)正在基层采访。
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宣传就是最好例证。我和同志们精心策划,按照媒体融合报道的理念,组织下属各媒体联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3月2日,“湖州发布”政务微信发布《湖州又火了!他们……都在说湖州》,至3月20日,“无线湖州”APP、“湖州发布”政务微信等新媒体累计向用户推送传统主流媒体原创内容、权威报道的图文信息13条,点击阅读量突破30万。特别是“湖州发布”,利用城市形象电视片,制作成无解说词、无字幕的微视频《3 分34秒 湖州新形象片美翻了》,集中展示生态美、人文美、发展美。3月16日一上线就引起“围观”,到3月18日上午10时,阅读量超过15万,在当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新媒体排行榜上位列第三。
三、在严管理上下功夫
所谓严管理,就是要按照既定的制度或标准要求认真仔细地加以管束或从严负责落实。我认为,报社的当务之急就是遏制“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最基本的要求是严格按制度办事。许多关于管理的问题,往往不是因为制度不够或机制不善,而是因为制度得不到坚决彻底的执行。
严管理就是要严改文风。在实际工作中,我认识到,严改文风、强改文风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我和编委会一班人充分发挥领导指导督查的作用,要求大家谋划力争高起点、推进力争高强度、成效力争高水准。重点是进一步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新闻实践问题、写作手法问题、制度保障问题。要求各媒体从大局着眼,吃透市委市政府精神;从基层一线着手,选准重点难点热点;从各自定位出发,主动设置议题栏目。继续办好用好已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栏目,如《湖州日报》的《现场零距离》、《湖州晚报》的《一周一心愿》(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政府慈善奖)等。着力执行采编“十大硬约束”制度,重点约束采编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严管理就是要作风先行。突出“深”:做到一沉到底。着力落实深入扎实采访制度。完善新闻采编人员基层联系点制度,要求记者编辑深入基层,形成长期关注、长期深入、长期帮扶的长效联络机制。突出“实”:确保接地气。采访写作在内容选材上以百姓和普通人为报道的主角,将老百姓、百姓事和百姓关心的事作为报道对象;在采访上要求深入现场,挖掘新闻,使新闻有场景、有故事、有人物、有神态。突出“活”:注重感染力。在报道形式上灵活运用各种报道体裁和报道形式;在文字表达上多用百姓话、家常话,用生动的语言传递鲜活的事实。
严管理就是要精细到位。湖州日报社着力强化新闻产品精细化编辑出版制度。认真建立新闻选题分析落实制度,着力完善新闻不漏误与加工提升机制。新闻稿件严格执行责任编辑初审加工、部门负责人复审把关和值班总编终审签发“三级审稿”制度和专职校对制度。强化编辑责任,对稿件进行二度精编。要求突出新闻价值,提炼准确标题,倡导厚题薄文。增强美编力量,优化版面版式。
四、在强队伍上下功夫
努力提升队伍素质,已成为我的“必修课”。联系实际,我认为就是要突出重点,大力实施“太湖劲笔”人才计划,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队伍。“太湖劲笔”这四个字是 1998年,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邵华泽调研指导工作,挥笔题写的。当前越是竞争激烈、困难增多,“太湖劲笔”这四个大字就越有激励指导意义。
定重点。一是致力为人才成长打造做梦、追梦、圆梦的环境平台与机制。二是致力为人才涌现创造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环境平台与机制。三是致力为人才发挥提供多研业务、多出成果的环境平台与机制。
定条件。采编经营技术一线的业务尖子、业务能手、业务标兵等;采编经营技术一线的业务团队主要负责人,即实行“主任负责制”“主编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等业务团队的主要负责人。
定程序。在选拔程序上,明确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三轨”推荐制。实行由评审小组初评提名、党委评定确定、预告公示的“三评”确定制。
定保障。实行领导联系、导师帮带、人才进库、专项激励、能进能出和考核评定等一系列制度。
办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过硬了,质量才能提高和稳定。“太湖劲笔”人才计划,正是鼓励和指导采编人员学习如何超越自己的有力举措。在浙江新闻奖总量大大压缩的情况下,我们已连续三年每年获奖保持十件以上,其中一等奖每年保持3件。
五、在作表率上下功夫
竞争永远存在。我相信,只要每天都与时俱进,就可以在日后的风浪中茁壮成长。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我认为,总编辑不停地写稿,为的是练脑、练悟性、练队伍。文章是逼出来的,总编辑带记者下一线,既出佳作又练队伍,一举两得。总编辑带头了,其他副总编辑、中层干部也不会懈怠,都会深入一线,采访写作。
下基层带头。“脚底板下出新闻”,我尽可能抽出时间,参与新闻实践。2014年,我将“亩产英雄”系列报道作为采编人员践行“走转改”的具体行动来抓。和分管副总编辑、部主任带头赴企业进行采访。在这次“两座山”科学论断报道计划确定后,3月上旬,就由我带队到安吉余村进行蹲点采访。2015年,我和同志们一起专门制定《“风云湖商——三创一线行”百名记者进百企新闻实践活动宣传报道方案》,分6个组深入开展采访活动。4月7日《湖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该组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欲与一流试比高——解码珀莱雅的崛起之路》就是我带头带队深入企业采写的。由于集团各媒体准备充分,联动融合,该组系列报道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抓精品带头。如何才能使采编人员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想精品,谋精品,抓精品?我既挂帅又出征,一级带一级,形成上面热下面热、思想热行动热的氛围。精品生产指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各媒体建立抓精品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或业务组织,加强对精品生产的组织与指导。我带头带队深入一线,先后采写了《和合超威》《高禹村村干部集体戒烟》《守护铁血青春》《一心一意抓落实》等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个人直接牵头策划和采编的新闻作品获浙江新闻奖8件,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3件。
抓调研带头。我经常下基层调研,深入思考和探索地市媒体的发展之路,要求自己坚持每2-3月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已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传媒评论》等国家级、省级刊物,独立发表了8篇论文。
抓监督带头。充分运用省、市委宣传部的阅评审读成果,进一步做好评审员每月评报工作。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差错督查及奖罚的若干规定》,建立分层面每日差错督查制度。专门成立差错认定小组,对各类差错进行分析、认定、扣罚。聘请社会监督员,就宣传舆论导向、新闻报道质量、职业道德等内容进行监督。我一年召开两次监督员代表会议,交流监督情况,落实整改举措。同时,我甘愿唱得罪人的“黑脸”,担当每月考核采编人员的总执行官,坚决维护制度执行的刚性。
讲政治、重融合、严管理、强队伍、作表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把这五点始终融于履职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在党委的领导下,全力助推报社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作者是浙江省湖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2015年12月15日起任党委书记、社长)
编 辑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