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6-06-13成荣
成荣
【摘 要】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架构将从集中化走向深入化。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环节也在进一步的重组,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成为数据中心的主要方向。云计算与云服务是继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变革,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引发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云计算;市场发展;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1 云计算的概念和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云计算的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需要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面。这些数据中心正常运转的管理和维护则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并由他们来保证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来供用户使用。
2 云计算优势特点
目前云计算主要存在的优势特点主要包括:1.强大的计算能力;2.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3.快捷的云服务;4.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5.经济实用性高。
云计算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规模和成本这两个方面,这同时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优势所在,因为中国拥有巨大的用户数量和业务规模。
云计算模型的最大优势是把成本分布在尽可能多的用户上。据统计,云计算可削减至少20%的成本。此外,云计算规模经济的效率体现在各方面,包括硬件成本、软件管理、人力资源、辅助设备、维护、备份、日常管理等环节。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云计算市场销售额从2008年的47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914亿美元,增长率达到94.47%。根据对云计算市场的整体预测,云计算市场将继续以20%左右的增长率迅速扩张,销售额将从2011年的914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76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410亿美元。
3 云计算在中国市场发展进程
2008年,云计算作为一项全新的ICT 应用模式重新被我国市场认识。随着IBM、微软、谷歌等巨头厂商的不断介入,云计算概念炒作迅速升温。
2009年到201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增长明显加快。“公共云”和“私有云”的典型案例日趋增多,大型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以SaaS、虚拟化等模式存在的、面向不同行业的云计算应用服务大量涌现,并在小范围内得到实现。
2011年,在政府大力支持及运营商、厂商、服务提供商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云计算应用全面落地,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产业链中的标杆企业已经率先开始加速云落地的步伐:基础设施领域,有浪潮、曙光、联想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开发商;系统集成领域,有华胜天成、金山、用友、东软等软、硬件厂商和平台商;运营服务领域,有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百度、盛大等互联网企业。
2012年,随着产品、服务模式、定价体系、用户认知等相关环节的不断进步,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元。未来三到五年,云计算在我国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重点应用将集中在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2015 年底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
4 我国云计算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新型的产业和服务将应运而生,极大的转变业务类型和营运模式。云计算正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进两化深入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战略意义,引导着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4.1 云计算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就已突破5亿,他们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和对信息实时交互、存储的需求,将推动公共云计算获得更大的发展。包括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进军公共云计算的运营领域。其次,大型企业为了提高IT基础架构效率,更好的支持业务发展,对于私有云计算平台的建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数据中心更多的采用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第三,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些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信息化程度很低,云计算的租用模式恰好为它们实现低成本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云计算市场的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
4.2 云计算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云计算靠单纯的“圈地烧钱”模式不可能长久发展,未来的云计算产业布局,必将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各地政府通过对本地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梳理,找到本地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共性需求,从产业、区域市场及市场参与者类型出发,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措施,选择产业链中有影响力的产业环节作为发展重点,构建示范性应用。在进行云计算项目建设时,对于IT资源过剩的地区进行资源整合,对于IT资源不足的地区进行新建扩建,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风险会逐步降低,产业布局将日趋合理。
4.3 云计算相关标准不断完善
一方面,跨国公司已经主导成立了相关云计算机构,发起并参与到云计算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作为后起之秀,国内企业和机构已经积极开展云计算标准的交流和研讨,今后必将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国际云计算组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由于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力倡导,不断有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逐步建立云计算国家标准体系,并公开标准的制定程序和过程,以提升我国在云计算领域的话语权。
4.4 云计算应用需求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出发点
云计算产业的增长速度显然已经超过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未来在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时,为避免其成为云计算发展的瓶颈,将充分考虑云计算应用需求,重点解决网络速度和可靠性问题。同时,虚自动化、拟化、安全以及绿色节能等技术将被整合在一起,统筹规划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为云计算市场的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4.5 云计算关键技术进一步突破
首先,依托国家实验室、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企业可以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研发机构,承担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其次,大量科技专项和产业基金的设立,也将更好的支撑存储、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云计算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第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鼓励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广泛利用开源等产业技术条件,对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理念进行引进和二次创新,强化自身技术优势,弥补自身技术短板,以增强中国本土企业在云计算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4.6 立足应用需求,坚持自主创新
云计算的下一步发展应立足应用需求,坚持自主创新,突出发展重点,加强产业协同,注重安全保障。
立足应用需求就是要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云计算服务的重大应用需求,支持云计算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避免盲目跟从和重复建设。同时,统筹云计算布局,综合考虑能源供给、气候环境、网络设施等要素条件,支持大型云计算基础设施在东北、西北地区优先部署。
坚持自主创新则是注重以服务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重大的项目应用推动云计算服务产业化,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重点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关键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注重构建云计算的系统建设和运维集成能力。
5 结束语
简单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大型企业级用户使用公有云计算的路子还很长,一方面是安全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即便是使用私有云,大量数据和应用的迁移也会耗费多年的时间。而国内多地政府主导的公有云计算目前多侧重于计算能力和平台即服务上,往往是政绩项目,在应用和安全方面明显乏力;由互联网大腕投资的云计算也多侧重于网站建设及电子商务相关领域,显然满足不了大型组织的复杂企业应用要求,最终注定公有云计算服务只能停留在较低层面的计算平台、空间租用或简单的大众化应用,也只能吸引来自非涉密行业、个人、家庭及中小企业买家的关注。
但可以说我国的云计算产业市场潜力还很广阔,国家也会不断规范其标准化的建设,法律法规也会不断完善,因为毕竟每一种技术变革都经历一段动荡期。
【参考文献】
[1]田杰棠.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J].吉林:经济纵横,2011(8).
[2]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
[3]徐保民,倪旭光.云计算发展态势与关键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02).
[4]徐达宇,杨善林,罗贺.基于广义模糊软集理论的云计算资源需求组合预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5).
[5]余江,万劲波,张越.推动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2).
[6]邱刚,李军.主要国家云计算战略及启示[J].物联网技术,2012(02).
[7]贾一苇,赵迪,蒋凯元.美国联邦政府云计算战略[J].电子政务,2011(07).
[8]余晓杉,王琨,顾华玺.云计算数据中心光互连网络:研究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学报,2015(10).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