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真病还是假病?

2016-06-13兰晓雁

启蒙(3-7岁) 2016年5期
关键词:食量生理现象

文/兰晓雁



宝宝真病还是假病?

文/兰晓雁

一位母亲抱着宝宝急匆匆地走进医院急诊科,医生详细询问了情况,并做了仔细检查,结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另一位母亲却受到了接诊医生的责怪:怎么不早点儿来啊,瞧小家伙多难受。前者虚惊一场,后者又延误了病情,关键就在于年轻的父母太缺乏相关的知识,分不清宝宝是真病还是假病。

假病缘于对生理现象的误认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少正常的生理现象容易被父母误认为病态,常见的有:

生长热。宝宝隔三岔五凭空发起烧来,但是体温仅轻度上升(37.2~37.6℃),精神、食欲、活动等也无变化,到医院进行多方面检查均找不到原因,持续三五天即恢复正常,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出现。究其原因,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关,谓之生长热,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用药,只要多饮水,适当多吃一些瘦肉、鱼、蛋、牛奶、蔬菜、水果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即可。

生长痛。宝宝生长可能导致体温轻度升高,还可能发生疼痛,称为生长痛。生长痛多发生在3~6岁的宝宝身上,疼痛多在晚上尤其是半夜发生,常可自行缓解,呈间歇性,疼痛部位在下肢关节的软组织、肌腱等处,部位较固定,无游走性。至于原因,专家归因于儿童期骨骼与周围组织生长不同步,即骨骼长得要快些,而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长得慢些,从而产生牵拉痛。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痛可逐渐消失,不影响健康,无须也无法治疗。

睡觉出汗。不少3~7岁的宝宝常有入睡后半小时之内出汗的现象,且以额头出汗为主,睡后2小时之内慢慢停止,属于生理性多汗,与其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产生的热量及代谢产物较多有关。另外,宝宝的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健全,入睡后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经发生暂时兴奋,因而出现多汗现象。只要宝宝无其他不适症状,如烦躁、哭闹、易醒等就不必采取治疗措施。

真病信号莫疏忽

一些确确实实的生病信号却又被父母疏忽了,导致延误病情的恶果。比如以下种种信号就值得父母警惕:

精神变差。健康的宝宝总是精神饱满、两眼有神、活泼可爱,一旦疾病临身就会出现精神差或情绪反常的情况,如萎靡不振、嗜睡、懒动,或烦躁不安、睡不安稳等。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晴雨表,父母需要随时注意观察。

莫名其妙地哭闹。宝宝或者无语言表述能力,或者表述不清,一旦出现瘙痒、头疼、腹胀等不适感,都是通过哭闹来表达。所以,一旦宝宝出现难以哄逗的哭闹,应及时送到医院做检查。

食量明显减少或增多。健康的宝宝能按时进食,食量也较稳定。如果宝宝突然变得不爱吃饭,或者饭量明显减少,则有可能是患病的前兆。常见的胃病、消化不良、肠炎或寄生虫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下降而致食量减少。不过,食量突然增大是不是好事呢?也不是,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飙升值得警觉,而糖尿病患儿往往有多食、多饮的症状,不可不防。

睡眠改变。健康的宝宝一般入睡较快,睡得比较安稳,生病后则可能变得难以入睡,或者翻动不安,或者易醒。另外,如果睡眠变得过多,如平时不睡午觉,现在突然要睡午觉,或者总想睡觉,也常预示疾病临身。

嘴里有口臭。健康的宝宝口气清新,舌头粉嫩清透,舌苔薄白。如果口气带有酸腐味,舌苔白而厚,不思饮食,宝宝可能患了积食症,多因某段时间吃太多食物所造成,及时看医生方为上策。

编辑李心心

《赶集》答案

猜你喜欢

食量生理现象
“弱弱虎”健身记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食量与健康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