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混合痔术后患者提肛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2016-06-13王晓丽

当代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品管圈依从性混合

王晓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混合痔术后患者提肛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王晓丽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混合痔术后患者提肛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混合痔切除术患者为对象。以是否采用品管圈活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提肛肌的训练依从性、尿失禁、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提肛肌训练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失禁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混合痔手术患者提肛肌训练依从性,减少术后尿失禁发生。

品管圈活动;混合痔;提肛肌训练;尿失禁

混合痔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切除术是混合痔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发展,经尿道混合痔等离子电切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在混合痔增生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但术后尿失禁是混合痔切除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与手术创伤、气囊尿管牵拉压迫、感染等因素有关。尿失禁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使患者对手术疗效产生怀疑,降低了手术治疗的依从性。肛提肌训练有助于降低尿失禁发生率[2]。为提高混合痔切除术患者肛提肌的训练效果,本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

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切除术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均明确诊断为混合痔增生;(2)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3)术前无需持续导尿及膀胱造瘘;(4)主要脏器功能正常;(5)无凝血功能障碍、贫血及恶液质;(6)无下尿路外伤史,无神经源性膀胱病史;(7)均无认知障碍,意识清楚,具备配合治疗的能力;(8)基础体温36℃~37℃。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2)泌尿系统感染;(3)精神病、神经病史,听力障碍;(4)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意者;(5)恶性肿瘤;(6)心、肝、肾、循环、呼吸、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7)术前1个月服用激素或止血药者。年龄60~82岁,平均(71.5±12.8)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5.2±2.3)年。术前混合痔症状评分(IPSS) 16~29分,平均(22.4±6.2)分。混合痔大小分度为:Ⅰ度增生19例,Ⅱ度增生25例,Ⅲ度增生24例,Ⅳ度增生12例。按照是否采用品管圈活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QCC活动的实施

1.2.1 成立QCC 首先对本科的护士进行QCC相关知识培训,重点为QCC的统计手法、活动开展方法、参加人员的注意事项以及圈长应具备的条件等。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护士可进入QCC。品管圈包括10名护士,所有组员均自愿参加,由圈员民主选出普外科专科组长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剩余8名护士在圈长的组织下开展QCC的活动。通过投票确定圈名。

1.2.2 选定活动主题 开展QCC活动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每位圈员提出1个候选题目,经过全体讨论,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打分,确定主题。主题最后确定为:“提高患者的肛提肌训练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本次品管圈活动于2014年开始,开展时间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每2周1次,每次1~2h,在每周一的下午进行。

1.2.3 选题理由 对患者肛提肌训练的评价过程中,发现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不高,训练效果较差。发现常规护理下,患者肛提肌训练的依从性为80.0%,存在20%的患者不重视肛提肌的训练,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较高,为70.0%,严重危害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1.2.4 原因分析 通过对患者基本资料、护理的指导训练方法、角度、态度、行为等多方面调查,并对患者直接观察、直接提问与家属沟通的方式进行原因分析。发现患者的病人观念较为强烈,自我护理意识差,能力也不足。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主导地位较强,不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

1.2.5 设定目标 将患者的提肛肌的训练依从性提高到90%以上,尿失禁的发生率控制在40%以内,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5分以上。

1.2.6 对策拟定 实施责任负责制,每位护士负责5~8个患者,实施患者的肛提肌训练指导。患者入院当天对患者开展肛提肌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提肛提训练目的、重要性以及预期效果,向患者耐心讲解尿失禁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提肛肌训练能够有效减少和减轻尿失禁的发生,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同意后,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训练[3]。训练时指导患者选取舒适体温,嘱患者自然放松,深吸气的同时主动收缩肛门,收缩持续时间约为10s,然后放松,100次为1组,每天训练4次[4]。时间定位每天的8:00、12:00、16:00、20:00,由责任护士督促进行,训练过程中多鼓励患者,列举成功病例,增强患者训练的信心。训练结束由护士采用肛检的方式检查患者的训练结果[5]。术后以同样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训练的次数、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而定,连续训练到患者尿失禁的情绪缓解为止。

1.2.7 完善阶段 圈内每月召开圈会1~2次,由圈内人员汇报QCC的开展情况,并共同讨论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商议解决的办法。同时在中心内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整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提肛肌的训练依从性、尿失禁的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焦虑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其中,(1)提肛肌的训练依从性: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训练的情况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对训练有无积极性、主动配合程度、有无放弃训练的举动、有无抵触情绪、护士及家属的鼓励对否对患者产生效果,每个方面0~10分,满分为50分。(2)尿失禁情况:包括尿失禁的发生率以及尿失禁的持续时间。(3)疼痛程度均采用视觉模拟尺(visual analogue scle,VAS)进行测评,尺上有10个刻度,评分0~10分,让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刻度上进行划线,0分为无焦虑或疼痛,10分为非常焦虑(疼痛)。(4)住院时间。(5)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度护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调查,共20个项目,5级评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提肛肌训练的依从性、尿失禁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提肛肌训练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失禁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提肛肌训练的依从性、尿失禁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x±s)

3 讨论

尿失禁是混合痔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尿失禁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6-7]:⑴老年患者本身盆底肌松弛,加之术前混合痔增生长期压迫,导致尿道括约肌的阻力不足;有研究报道,混合痔增生患者术前有50%~80%存在逼尿肌不稳定现象。⑵术中操作不当,损伤了尿道外括约肌和远端尿道平滑肌纤维,降低了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⑶混合痔切除术不仅消除了梗阻,同时亦使尿道闭合压下降,功能性尿道缩短,容易出现术后尿失禁。

对于混合痔手术的患者进行提肛肌训练能够保持有细小的尿道收缩,提高患者盆底肌肉的张力,增加尿道关闭功能,使尿道始终保持高于膀胱内压的阻力而达到控制排尿的目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对于促进术后创面面炎症水肿吸收、恢复受损的尿道括约肌张力、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肛提肌训练的积极性和依从性[8]。QCC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是指相同的工作单位或工作内容相关的人员,自动自觉自发地组合起来,利用集体智慧来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积极意义[9]。近年来,有研究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护理工作中,能增强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10-11]。也有研究报道,品管圈活动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执行缺失率,增强患者参与术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

本研究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混合痔患者提肛肌训练的护理中,结果发现,其提高了患者训练的依从性,改善了术后尿失禁的情况,减轻了患者因尿失禁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P<0.05)。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中分析了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了努力的目标,并制定对策实施以及进行效果评价,有效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责任护士的一对一护理,既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又让护士将时间还给患者,保证了护理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混合痔手术患者提肛肌的训练依从性,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1] 向昌桥.四妙汤治疗湿热下注混合痔术后并发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8):36-38.

[2] 张保峰.PPH应用于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4,28(25):43,45.

[3] 朱小舟,林燕,陈贤慧,等."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无痛病房工作模式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748-1749.

[4] 崔亚珍,钱进霞,成婷婷.品管圈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0):3066-3067,3069.

[5] 李红,何梅,谭君,等.品质管理圈活动在减少维持性透析患者急诊透析次数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4,29(10):1939-1942.

[6] 贾菲,李国栋,李峨,等.祛毒中药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66(3):213-216.

[7] 赵权,陈国锋,赖添武,等.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92-93.

[8] 黄琪,程泓,李巧铃,等.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概况[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1):7-9.

[9] 宋丹,孟凡菲,张晶.品管圈在改善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4,29(10):1292-1294.

[10] 洪丽雅,蔡碧兰,郑美瑜.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104-106.

[11] 苑景,刘新明.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704-5706.

[12] 陈庆丽,秦超,解修园,等.应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出院电话回访满意度[J].江苏医药,2014,40(21):2669-26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80

安徽 237000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 (王晓丽)

猜你喜欢

品管圈依从性混合
混合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混合所有制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