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6-06-13刘新庆
刘新庆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刘新庆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择取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9例,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葡萄糖含量为(3.48±0.64)mmol/L,蛋白含量为(0.40±0.09)g/ L,氯化物含量为(125.1±30.7)mmol/L,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9.8±5.3)×106/L;参照组患儿的相应值分别为(5.11±0.71)mmol/L、(1.10±0.34)g/L、(125.8±32.3)mmol/L、(37.2±6.9)×106/L。2组患儿脑脊液中除了氯化物含量未见明显变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护理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循证护理;手足口病;脑炎;护理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儿科急性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病临床症状较轻,但若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则会导致病情不断发展,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严重症状,甚至死亡[1-2]。研究表明,在积极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78例,所有患儿均有较为严重的精神萎靡、口腔溃疡、疱疹等表现症状,体温均在39℃以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2±1.3)岁;参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4.3±1.4)岁。2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患儿病房的环境卫生,保证病房安静;遵医嘱应用病毒唑、头孢他啶、甘露醇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呼吸困难的患儿给予吸氧措施;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等。
1.2.2 循证护理 对观察组患儿采取询证护理措施循证问题:考虑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并检索相关文献及护理措施依据,进行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消毒隔离:小儿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飞沫传播等途径感染所致,所以,应严格做好患儿的消毒措施,并进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定时开窗通风,保证患者病室内的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采用空气消毒机对病房进行消毒,并每天擦拭病室内的设备。另外,应指导患儿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患儿使用的餐具、玩具均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而医护人员则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2)严密观察患儿病情: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并发症发生,若有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积极采取救治措施。患儿卧床休息时,协助其取正确舒适的体位;为避免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应指导患儿有效咳痰的方法和技巧,必要时进行吸痰措施,以确保呼吸道通畅。(3)加强心理护理:因受疾病的折磨加上心理作用,患儿的情绪多有不稳定,导致患儿家属由此表现出急躁、焦虑等消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一方面应轻声安抚患儿,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患儿的配合表示肯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另一方面则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工作,为患儿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以消除家属的不良情绪,同时还要鼓励家属在面对患儿不稳定的情绪时,应表现出镇定、自信的神情,使患儿增加安全感。(4)对症护理:①口腔护理:口腔溃疡和疱疹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常见的症状,所以患儿进食后,应给予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有溃疡者,用维生素B2加蒙脱石散涂抹患处,每天3~4次,促进溃疡愈合。②皮疹护理。保持患儿床单、衣物的清洁、平整,并选择柔软、宽松的面料,以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定期修剪指甲,必要时包裹指甲,预防患儿抓破皮疹引起感染;注意保持患儿臀部的清洁和干燥。③注重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清单,严格遵守少食多餐的用餐原则,饮食主要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等食物为主,忌辛辣、生冷、油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2组护理前后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蛋白含量、氯化物含量及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脑脊液中的各项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脑脊液中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脑脊液中除了氯化物含量无明显变化外,葡萄糖含量、蛋白含量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脑脊液中的各项指标比较(x±s)
2.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27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4.87%;参照组满意18例,较满意13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79.4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4,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主要以相关文献及护理实践为根本,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制定护理计划,使护理措施的实施给予计划性、针对性,因而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疾病的疗效[6-7]。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基础护理服务,还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定制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而使护理工作的效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
本研究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的葡萄糖含量、蛋白含量、氯化物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葡萄糖含量为(3.48±0.64)mmol/L,蛋白含量为(0.40±0.09)g/L,氯化物含量为(125.1±30.7)mmol/L,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9.8±5.3)×106/L;参照组患儿的相应值分别为(5.11±0.71)mmol/L、(1.10±0.34)g/L、(125.8±32.3)mmol/ L、(37.2±6.9)×106/L。除了氯化物含量,观察组脑脊液中其它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显著较参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刘吉伟[8]的研究结果相似。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参照组为79.4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葡萄糖含量、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等各项指标,护理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有推广价值。
[1] 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25-129.
[2] 陈雅静.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3):2635-2638.
[3] 李英琴.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31-32.
[4] 宋金兰.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252-253.
[5] 曾小平.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日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20(13):74-76.
[6] 王萌,刘金伟.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 2014,5(21):23-24.
[7] 刘永勤.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0):2387-2388.
[8] 刘吉伟.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06-1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69
黑龙江 163000 大庆油田总医院 (刘新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