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2016-06-13陈小婷林艳萍林灿英
陈小婷 林艳萍 林灿英
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陈小婷 林艳萍 林灿英
目的 探讨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经剖宫产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孕妇在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同时选择50例经剖宫产分娩但产后正常,未出现出血情况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将2组孕妇产前产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产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的PT值分别为(14.2±1.3)s和(12.9±1.1)s,APTT值分别为(33.5±2.8)s和(30.1±2.5)s,TT值分别为(17.9±1.3)s和(17.0±1.2)s,FIB值分别为(3.3±1.0)g/L和(4.2±1.4)g/L,产后其PT值分别为(13.3±1.2)s和(12.7±1.1)s,APTT值分别为(32.1±2.5)s和(29.4±2.3)s,TT值分别为(17.8±1.3)s和(17.3±1.2)s,FIB值分别为(3.9±1.1)g/L和(4.1±1.2)g/L,前3项指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IB的比较则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孕妇的产前产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孕妇产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略有降低,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则略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剖宫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通过在产前产后的积极检查和及时处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
剖宫产;凝血四项;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指的是孕妇在分娩后的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1],作为产科严重并发症的一种,其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随着产科临床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凝血四项的检查则可以对孕产妇的凝血功能进行反映[2]。本研究以40例经剖宫产分娩并在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前产后的凝血功能对其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福建省安溪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剖宫产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3],分娩后24h内的出血量超过500mL。孕妇年龄21~40岁,平均(29.3±3.2)岁。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有25例和15例。
选择同期在本院产科行经剖宫产分娩但产后正常,未出现出血情况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8.9±3.3)岁。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2组孕妇在年龄和产次等方面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孕妇均在实施剖宫产产前和产后的72h通过肘静脉采血,并将其置于专用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与枸橼酸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比例为9∶1,枸橼酸钠的浓度为109mmol/L),通过离心分离后,采用日本Sysmex CA-6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孕妇的血浆进行测定,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同时对质控品进行测定,要求CV值不得超过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前,观察组孕妇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比较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2组孕妇凝血4项指标的比较结果与产前相同。同时,对照组孕妇的产前产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孕妇产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略有降低,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则略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孕妇产前产后凝血四项检查结果的比较(x±s)
3 讨论
凝血四项检测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可以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正常性进行反映[4],而纤维蛋白原在向纤维蛋白转化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如纤溶、抗凝物存在等)则能通过凝血酶时间来进行判断;纤维蛋白原水平则是凝血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5-6]。本研究分别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和未出血的孕妇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可见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在产前和产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均高于未出血的孕妇,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则显著低于未出血孕妇,提示产后出血的孕妇血液凝血程度低于正常水平,处于低凝状态,不利于产后的止血。也有多项研究证实,孕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剖宫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7-8],要通过在产前产后的积极检查和及时处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
[1] 梁荣伟,兰枝,杨善业,等.纤溶系统酶原检测与产时出血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28(11):1808-1809.
[2] 杨素云.剖宫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3,30(5):128-130.
[3] 张悦梅.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 (35):107-108.
[4] 杨军,李彬.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在诊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17):2384-2385.
[5] 黄伟东,梁贵方,郭小芳,等.分娩方式与不同体重新生儿凝血四项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1713-1715.
[6] 陈国新,陈月梅,周善明,等.血小板四项参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在妊高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89-90.
[7] 于改云,关三华,付晖.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1(4):50-51.
[8] 黄衍锋,郑望春,叶晓涛,等.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4项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119-1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30
福建 350001 福建省安溪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陈小婷 林艳萍林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