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6-06-13施云东

当代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肘关节优良率肱骨

施云东

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施云东

目的 探讨对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yo评分标准判断患者肘关节功能,比较2组患者10个月后的Mayo评分。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与术后10个月内康复,观察组Mayo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的优良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肘关节改善程度显著低于观察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有利于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肱骨下段骨折;康复治疗;肘关节

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是现代骨科的一种常见手术类型,具有一定安全性及有效性。但是难免患者在术后会出现骨折愈合效果不佳,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等情况,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显著。因此本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对收治的40例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7.2±10.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7.8±10.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6.9±9.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排除禁忌证患者,确认患者生命体征符合复位内固定术要求术中尽量减少创伤,由同一医师实施手术,术中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与血运,术后进行常规治疗。以上所选研究对象具有均衡性与可比性,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已患者自主进行功能锻炼为主要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主要分为被动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加强功能锻炼3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被动功能锻炼。被动功能锻炼包括功能训练与前屈锻炼。功能锻炼:术后1周内开始,由骨科与康复科两科室共同进行[1]。由于患者术后时间较短,应以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选择被动功能锻炼内容。本院主要对患者上肢的外旋功能进行锻炼,并且将锻炼强度保持在患者可承受范围之内[2]。术后第2周,复查患者骨折情况,根据具体恢复程度,进行适宜的前屈锻炼,一般来讲,前屈锻炼每天2~3次,每次25min,以恢复肌肉长收缩功能,锻炼渐渐5~6周。

(2)主动功能锻炼。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后,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调整锻炼方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锻炼强度,本院在此阶段重视患者前屈关节锻炼,通过主动前屈肩关节,以达到增加上肢肌力,如让患者坐卧于病床上,重复双手抱头动作[3]。主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而定,一般每天锻炼3~4次,每次30~40min,持续8~9周。

(3)加强功能锻炼。术后11~12周进行加强功能锻炼,以抗阻力前屈外展锻炼、屈肘运动、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为主要内容此阶段应及时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X线检查,评估患者骨折康复情况,训练时间9~0周。

1.3 观察指标 以电话随访法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对患者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利用Mayo评分标准判断患者肘关节功能,以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作为主要分析内容[4]。优:90分以上;良:75~89分;可:60~74分;差:小于60分。对2组患者Mayo得分进行统计并分析比较计算优良率[5]。随访期结束前,通过关节量角器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以肘关节前屈、前伸、前臂旋前与旋后为主要测量内容,统计2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并进行比较。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患者的术后Mayo评分优良率采用百分比表示,并对其实施χ2检验;患者的术后肘关节活动功能采用计量资料表示,并对其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10个月Mayo评分 术后10个月,观察组术后Mayo评分(89.3±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9±12.0)分,对照组优良率(70%)显著低于观察组(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康复治疗实质上一种长期、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通过一系列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肌肉收缩,使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加快,炎性反应消除,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增强手术效果的目的[6]。相关研究显示,在骨折手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缓解关节功能障碍,促进骨折周围组织生长发育,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康复锻炼对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对患者采取了系统的康复治疗,根据X线检查结果,对患者适时进行功能锻炼,主要分为被动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加强功能锻炼三个阶段[7-8]。通过早期辅助患者锻炼,中期患者主动锻炼、后期加强功能锻炼,有效减轻了患者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应严格依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术前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详细讲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疑虑,在进行康复治疗中,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联系,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只有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康复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康复治疗的优势。本文中,术后10个月,观察组术后Mayo评分(89.3±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9±12.0)分,对照组优良率(70%)显著低于观察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肘关节主动活动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印证康复治疗的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有利于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1] 吴小军,陈秋生,谭志强,等.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36):4457-4459.

[2] 杜红霞.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271-272.

[3] 苏文兵.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原因及康复治疗[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6:78.

[4] 曾秋荣.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92-93.

[5] 黄春吉.有限切开微创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J].当代医学,2009,15(27):58-59.

[6] 周鸣,谈永飞.关节镜下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上端骨折中远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18):77-78.

[7] 晓牧.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976-1977.

[8] 郑红根,唐昊,张秋林.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6):407-410.

表1 2组患者术后Mayo评分(n)

2.2 肘关节活动情况 对照组患者肘关节主动活动度显著低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肘关节活动功能情况(x±s)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23

吉林 132011 吉林市人民医院 (施云东)

猜你喜欢

肘关节优良率肱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