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降糖复方与二甲双胍对照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016-06-13李清记
李清记
中药降糖复方与二甲双胍对照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李清记
目的 探讨中药降糖复方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中药降糖复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时空腹血糖为(9.34±1.83)mmoL、(7.38±1.52)mmoL、(7.17±1.26)mmoL,观察组分别为(8.89±1.39)mmoL、(7.16±1.03)mmoL、(7.03±0.86)mmoL,2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7.11±1.31)mmoL,对照组为(7.34±1.46)mmo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P2BG)、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P2BG、FBG等指标均得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HbA1c、P2BG、FBG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降糖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可取得和二甲双胍一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中药降糖复方;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会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药降糖复方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共收治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为(65.7±4.2)岁,病程为3~25年,平均病程为(18.4±2.1)年。观察组65例,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为42~81岁,平均年龄为(66.3±5.2)岁,病程为4~27年,平均病程为(19.3±2.5)年。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1997)[2];(2)年龄30~65岁;(3)空腹血糖为126~240mg/dl;(4)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等并发症患者;(2)有严重心、肺、肾等疾病患者;(3)有双胍类药物过敏史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5)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天1片,每天3次,持续12周。如果患者4周之后,2次空腹血糖值均高于13.9mmol/L,则改为每次2片,每天3次。实验组患者服用降糖复方,每天140g,经水煎成200mL,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12周。
1.4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用药4周及12周后的尿常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空腹血糖(FBG)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时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比较(x±s)
2.2 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P2BG)、空腹血糖(FBG)的变化情况2组患者治疗前的HbA1c、P2BG、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P2BG、FBG均得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HbA1c、P2BG、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HbAlc、P2BG、FBG比较(x±s)
2.3 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2组患者治疗前的TG、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TG、TC、HDL-C、LDL-C均得到显著改善,但2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LDL-C变化(x±s)
3 讨论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3]。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有慢性高血糖、血脂紊乱、肥胖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降糖治疗的同时还应有效控制肥胖、血脂等危险因素[4-6]。
中医指出,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候为胃肠实热,病理为中满内热,在治疗过程中应“开郁清热”“除热务尽”[7-8]。本研究中采用的降糖复方是遵循“开郁清热降浊”原则组方,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方中重用知母、黄连等苦味药品制甜,辅以桃仁、大黄等辛热药物,避免苦寒伤胃,诸药合用能够起到开郁降浊清热的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理想。
本研究结果表明,降糖复方能够有效降低患者HbA1c、P2BG、FBG,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血脂异常症状,特别是降低TG效果显著,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提质量,起到减肥效果。所以,中药降糖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艳飞.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极其机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2]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C].ADA.1997.
[3] 姚璐,吕肖峰,纪欣,等.二甲双胍咧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7):803-807.
[4] 陈威妮,段素静,曾利侬,等.黄连素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7(1):151-154.
[5] 娜仁其木格,赵铁耘,何梅,等.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81-91.
[6] 殷松楼,殷寒秋,李朝红,等.盐酸小劈碱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脂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1,31(1):40-41.
[7] 于翠云.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21-22.
[8] 姚庆春.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12(7):104-1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4.102
河南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李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