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我眼中的自己和你

2016-06-12陈文俊江演媚

数码摄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手工摄影生活

陈文俊+江演媚

这是一对瘦瘦的爱人,大大的眼睛,相同的发型,女孩内向少言,男生笑容灿烂。这是初次见面江演媚和陈文俊留给我的印象。然而正是这对酷似兄妹的瘦瘦的爱人,用两颗未被摄影的惯用技法和概念所限定的坦诚初心,将摄影作为平淡生活中的行为艺术,记录下自己与对方以及二人世界中的点滴,以影像手作书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便是《我与我》。

小象(江演媚)说,2014年对生活失去了方向的他们感到困惑,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参加了一个分享会,分享了一些他们曾经发布在网络上的互拍照片,平时很喜欢拍摄对方的他们,经常将这些照片发布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很多朋友看过觉得很有趣。于是在分享会过后,他们得到一个展览的机会,为了筹备这个展览,他们把多年来关于彼此的图片全部翻了出来,面对这些图片他们触动很大。他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自己。于是,他们决定做一个关于自己的作品,希望可以坦诚地去观看自己。于是,便有了《我与我》。

FOTO:谁先开始自拍?又是谁先开始拍摄对方的?

江:我先开始自拍的。2014年的时候我感到很迷茫,我也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于是想试试自拍,去看看自己是怎么样的。刚好那时候北京有个为期5天的自拍工作坊,于是我从广州自费跑去参加了。之后,我更加觉得自拍是一个很好地打开自己的方式。而互拍是从我们2007年相识便开始了,无意识的,就是喜欢记录对方,或者把对方作为拍摄的实验品。

FOTO:刚开始站在彼此的相机前会有羞涩感吗?

江:我想不是羞涩吧,是面对镜头的不自然。直到现在,我面对镜头还是感到不自然。

陈:2007~2014年那部分,基本是生活中的记录,拍的时候没什么羞涩的,反而我还想看看自己是怎样一个状态。

FOTO:关于拍摄的尺度和方向你们怎样把控?

江:这个很难说,顺其自然吧。人是会随着经历、经验而变的,作品也就随之变化。

陈:拍的时候应该没什么尺度的控制,因为我还是想看看自己的状态,这也算是一个方向。至于将照片公开,就需要双方商量,这里会涉及尺度的问题了。

FOTO:你们喜欢对方拍摄的自己吗?

江:有喜欢的部分,也有不喜欢的部分。有时候,我觉得他把我拍得很丑,跟自己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我不理解。他却说这样的我很可爱。也许他就喜欢那部分的我,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的部分。这样很有趣。后来,我也接受了那部分的自己。

陈:不同时候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拍摄的时候多是好玩,挺可爱的,到后来整理照片就觉得有些照片挺恶心了。

FOTO:自拍和互拍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拍摄会干扰你们的正常生活吗?

江:不会啊,互拍其实就是对生活的记录,好玩。自拍也是在自己想表达的时候拍摄,是兴致勃然的事情。我反而会在被不理解的时候感到难过。

陈:自拍是给机会自己好好观看一下自己,也是给机会自己去接受自己,不管优点还是缺点。互拍就是希望去记录身边与我有关的她。自拍和互拍本身并不会干扰生活,但如果公开发布了,会受到一定的误解,这会对生活有一些干扰。

FOTO:从一个私人化的表达到公诸于众,《我与我》是否有了新的解读意义?你们如何看待私人化影像的公开表达?

江:怎么说呢,其实我更希望别人看到的是我们的行为,看到我们对自己的坦然,而不是将照片去归类。可能是生活环境所致吧,我觉得自己像悬浮在这个时代里,很虚无。说实在的话,真诚地观看自己,已经越来越难。这个作品就是想对自己坦诚,然后脚踏实地后再继续上路。

陈:其实这个作品刚开始的互拍阶段,也算是公开的,当时会发布到微博和Instagram上,不过关注的大多是身边的朋友。直到参加比赛、展览,作品更大范围地被公开了,才真正开始感受到大众对作品的各种理解和疑问。渐渐地我觉得我和江演媚两个人,具体的形象、故事,都不再重要了,我们反而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我们袒露自己、观看自己、探索自己的行为,这种关于自己的行为更加重要。

FOTO:这本作品集是按照一个怎样的节奏来完成的?拍摄的过程是否也是对自我探索的过程?

江&陈:这个作品最后我们做成了一套书,分五部分:主书、《我眼中的江演媚》、《我眼中的陈文俊》、文章、简讯。主书就是整个故事的脉络,照片是一起挑的,是共同的观点。两本小书《我眼中的江演媚》和《我眼中的陈文俊》分别从对方的角度去观看自己。所以,这样自我观看和在对方角度观看,得出两个不一样自己的探索很好玩。文章部分就是这些年来不同阶段的故事,两个人,两个版本。简讯其实就是把网络社交媒体关于彼此的内容做成报纸形式,响应这个作品的来源。

FOTO:编辑摄影书的念头是谁先想到的?

江&陈:也许很少人知道,我们曾经和一位设计师朋友合伙成立了独立出版工作室。曾经在广州时代美术馆、扉艺廊举办过两期手工摄影书工作坊。所以,在做《我与我》的时候,很容易就想到做书了。而我们的作品有时间性、故事性,这是很适合做成书的形式的。

FOTO:关于摄影书中照片的取舍以及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你们是否产生过分歧?有没有想过放弃?

江&陈:分歧非常大,第一个版本是做成一本书的形式,之所以现在变成几个部分,也是分歧所致。不想为了做成一本书,各自变得中庸了。作品集结成册的过程的确挺痛苦的,虽然我们之前也做过其他摄影作品,但是这个作品是第一个让我们开始明确自己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作品对我们来说是个开始,很有意义,一心只想着做得更好。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没有放弃吧,只是个开始。

FOTO:回看这本摄影书,二人的内心感受分别是怎样的?

江:这个作品出来后,很幸运地得到几次展览的机会,于是,各种各样的解读、评论纷纷涌来,有时候心会乱,看了不好的攻击会难过。每当看到这本书,我能感受到里面的真。我觉得它长成了,脱离于我,独立存在着。

陈:虽然再看这本手工书(包括里面的照片),会发现还有各种需要优化的地方,但我也确实很喜欢现在这种“原生态”的状态,很坦诚。我的状态是不断在变化的,有些东西也许过去了就不会再有了,所以我觉得这本手工书(包括里面的照片)中所呈现的我的状态,很宝贵,也许也是一去不复返的。

FOTO:从去年手工书样书的完成,到多个摄影节的群展、EOS青年影像奖、个展,再到入围刚刚落幕的三影堂摄影奖,对于你们来说,一路走来面对满满的收获和肯定以及质疑,你们的创作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江:每次展览都会引起我们一些反思,会出现很多不足啦,如展示不够好,阐释不明确,内向等等。我们都不是艺术学院出来的人,只是对生活有一些感知,爱表达吧,在展览的操作上还是欠缺的。我们的爱好还挺多的,摄影是一个熟悉的工具。越来越觉得要学习补充的东西很多。对于创作还是会从个人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吧。对于生活,还得折腾,赚钱不容易。

陈:手工书刚完成的时候,当然只会有无穷的兴奋感。当接下来的比赛、展览、采访、交流后,我就觉得,这个作品的确只是个开始,很多东西只是起了个头,还很不明确,还有待继续走下去,也需要更大的勇气。

FOTO:接下来关于摄影创作的计划是怎样的?

江:接下来是比较抽象的探索,不一定要有我们两个的样子出现了。

陈:接下来我会拍更多自拍,以及两人一起的自拍,希望再多看自己和我们。

猜你喜欢

手工摄影生活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