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6-06-12索海龙
索海龙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在传统的教学中,倡导的是师道尊严,“师云亦云”,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的权威,这样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发问的主要因素,学生害怕教师,对教师是绝对的服从,这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或对立,更不要说是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些要求、建议或问题。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缩短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同去学习、探索,有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学习,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好帮手。这样他们就会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敢于向老师、向教材、向未知世界提出问题、提出挑战。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爱问”
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的兴趣只有在一定的外界刺激和情境中才能被激发出来,倘若教师能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情境的刺激下,学生就会有问可提,就会爱问。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积极创设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
三、合理提供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问”
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只需去思考要回答什么问题,而无须去考虑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没弄清楚。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没有问题可提。所以,教师要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材料给学生,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使他们有问题可问,哪怕是比较简单的、有趣的,甚至是幼稚的、可笑的。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在探索。同样,有的问题教师可能一时回答不上,要查些资料,但你不要觉得难堪,师生可以共同探讨,有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找答案,有的可暂时不作答留给学生思考。我们的教学不正是要培养敢于质疑、会学习、会思考的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吗?
四、适当点拨和指导,让学生“会问”
学生刚开始提的问题大多是较浅的,属于机械记忆一类的,也有属于理解性的,甚至有的是毫无边际,没有针对性的,有创见的是很少的。所以,教师要做好示范,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将新内容与旧知识相联系比较,经过深入思考,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出问题;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分析讨论的过程中等地方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让学生体会到,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提问题的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还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只有学生问得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