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
2016-06-12安孟克
安孟克
摘 要: 随着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图像都充斥在网络中,并且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具有感受图像并解读图像的基本能力,必须努力地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审美的能力和相应的美术素养,图像感受能力必须逐渐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图像感知 小学美术教学 能力培养
要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拥有一定的图像感知能力,必须要求美术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素质作为支撑,自身的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了在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积极性,并且在美术学习中必须将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融合。
一、图像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学习其实需要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流露到具体的绘画和赏析中,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其实就是提升其个人情感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其审美欣赏能力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成为此时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表露出的个人情感都可以通过其对美术的理解得到展示,但是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心理,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美的事物,然后感受美,通过培养学生对基本的图像的认识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的思维空间的开拓并且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样学生的个人素养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良好的美术作品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有很好的欣赏能力,要分析这类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因此学生必须在审美上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另外,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对美的创造前提要求是学生必须可以很好地认识到美并且善于发现美。比如在美术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张森林的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森林中的情形,同时学生所创造出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学习中对基本线条、色彩的理解。美术课上通过对一些名画的欣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并且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1.指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图像
一般而言,许多美术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身的生活,并且在看待图像时注重将一些美术作品与具体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的过程中找到相似部分和不同之处,然后进行总结,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基本感受自身生活中的一些体验,这样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分析一些作品。在学生前期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知后,教师可以顺势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基本表现形式,特别是作品中所运用的一些不同表现手法和基本情感流露方式。另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还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美术欣赏的深层次分析绘画的不同形式,比如水墨画和油画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要帮助学生基本了解到所对应的作品与表达主题之间的基本关系,因为美术课堂上教师所分析的一些作品毕竟只能代表一部分美术作品。只有学生学会一定的分析技巧并理性地看待一些美术作品,其图像感受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2.让学生有基本的图像感受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一些分析作品的方法和一些标准,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堂上有一定的美术感受能力和基本体验,但是要完全获知一些图像所变现出的艺术气息,还必须有一定美术价值观,所分析解读图像其实就是一项基本的审美活动,因此此时需要调动自身的观察意识、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对应感官部位。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作者的思想意识的产物,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必然会在具体的作品中得到体现。故而美术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分析图像中的基本色调和对应形象。
3.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感受基本的情境
在美术学习中,美术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环境入手,比如感受校园的环境,花园、操场都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美,学生只需要在其中发现它们的美并且努力获取一定的艺术气息。另外,美术教师在分析讲解一些艺术作品时可以将校园的基本环境相结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将得到调动,并且借助校园环境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图像所展现的基本含义,适当发掘一些作品背后基本背景。比如在赏析《长城》时,可以向学生讲解发生了长城中的一些历史故事,这样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会更深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并不是短时间里就可以让学生具备这项能力,特别是对美术作品中的一些绘画技巧的把握和表现方式的领悟,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分析学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环境和一些故事将具体的作品相结合,并且注重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对图像的分析意识都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初探[J].校园英语,2014(11).
[2]岳常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