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林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016-06-12周艳霞

考试周刊 2016年38期
关键词:土壤温度降水量海拔

周艳霞

最近的高三月考遇到了一道关于山地林线分布海拔的题,题目给出了天山北坡几个地点的林线高度示意图。第一题:

图中降水量最大的站点是(?摇?摇):

A.伊犁河谷 B.精河 C.玛纳斯 D.巴里坤

这一问可从图中各点的林线宽度来判断,山地林线越宽则说明降水量越大,图中显示伊犁河谷的林线最宽,则正确选项为A,该题学生答的正确率不高。第二题:

巴里坤站点林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A.湿润指数 B.气温年较差

C.最冷月均温 D.最热月均温

这道题学生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我查了相关资料,下面对森林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森林生长的因素作了以下简单分析。

一般在中低纬地区海拔较低的山地,山坡上的森林直接从山麓覆盖到山顶。而海拔较高的山,山坡的森林会在某个高度停止,再往上走则会渐变成低矮的灌丛或草甸。如果海拔足够高,则还有可能遇到高山荒漠或者是冰雪。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山地气温一般遵循地理学的一条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随着海拔的不断增加,气温不断降低。先是森林由于气温过低而不能生长,接着是灌丛不能存活,最后连草类也不见了,气温若低于0℃则会出现冰雪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最后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学过自然带的水平变化规律,北半球的林线从亚热带到极地逐渐降低,影响其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因为北半球的气温从南向北递减。科学家研究发现:林线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10℃等温线非常吻合。其实在最热月的中午,全球大部分地区林线处的均温都相差无几。还有科学家深入研究发现:全球林线与植物生长期的5.5℃~7.5℃等温线大致重合。对于植物来说,冬季的严寒并不可怕,而生长季节的平均气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第二题的正确选项是D最热月均温。

比如针叶林在冬季可以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但是在夏季一旦气温低于零下5℃,就会受到冻伤而死去。因为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只能接受逐渐降低的温度,不能承受突然的降温。在秋天来临时,气温一天天降低,树木就开始为抵抗寒冷而做准备,树木在机体内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做脱落酸,促使树木的叶子变黄并脱落,并抑制树茎的生长,与此同时,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也逐渐下降,呼吸作用不断减弱,直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气温一天天回升,树木的抗寒能力逐渐下降,如果这时寒潮突然来袭,树木就非常容易受到冻害。中国是一个寒潮频发的国家,尤其是秋末到初春,除青藏高原、台湾、海南等地外,其他地方都有可能受到寒潮的影响。甚至南方受灾程度比北方更严重,因为南方地区在此时段生长的植物比北方多。因此树木的生长对平均气温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生长季的均温不能低于5.5℃~7.5℃,低于此温度,植物有可能会受到霜冻而死亡。其实森林生长对土壤温度是有要求的,土壤温度不应低于6.7℃,土壤温度过低森林是无法生长的。

我国南方的山大多因为基带是森林,所以在高山上只有森林生长的上限,但我国西北的山比如贺兰山、祁连山、天山等,其山麓地带并不是森林,而是山地某一海拔范围内出现带状的森林环绕在山腰。这些地区的森林为什么有上限,还会有下限呢?有学者对此现象做出分析。第一个原因是降水。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的降水量有一个这样的规律,先随海拔的增高降水量增加,超过某一高度后,随着气流中的水汽逐渐减少,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那么在高山的半腰处会出现一个最大降水带。这个降水带限制了森林的下限。由于海拔再低降水量就会不足,因此就出现了山腰被林带环绕的现象。第二个原因是地下水位和冻土的分布。地势较低的河谷和盆地的地下水位较高,但由于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加之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下又有冻土分布,阻止地表水下渗,因而形成湿地,因此森林不能分布于此,只能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坡上。比如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某些地区,由于河谷和盆地为湿地,没有分布森林。而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却正好相反,森林容易出现在河流两岸、湖滨、或者地势较低的盆地里,因为这里地下水角充足,可满足森林的生长。比如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林。第三个原因有可能是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逆温现象。在我国某些雪山和冰川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随山坡下沉,在河谷和盆地底部汇集,使得山上的气温比山下的高,这种原因导致山上的气温更适合森林的生长,而山下气温过低导致无森林分布。第四个原因是焚风。焚风在高中地理中有学习过,它是一种由于湿润气流越过山脉时,被迫抬升失去水分(一般形成地形雨),并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增温,形成高温并且干燥的气流。因而气团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迅速升高。在我国横断山区有些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越往下森林越稀少甚至消失,应该是焚风所致。森林的生长除对土壤温度有要求外,对土壤质地是有要求的,森林多出现在沙土、砾石土等轻质土壤上,而质地黏重或因排水不畅导致的盐碱土壤上很难生长森林。

在自然带的水平变化规律里我们还学习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由森林递变为草原递变为荒漠的规律,这主要是由降水量决定的。在我国有一条最大最长的林线,它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它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古长城—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是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森林分布极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影响森林生长的因素有很多种,所以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读题读图,确定出是我国哪个区域的森林,再推测是什么原因影响林线的分布。还有一些关于生态建设的题目,学生总喜欢答植树造林。其实在我国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适合植树造林,森林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如果在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不满足的地区种植树木则不容易成活。

猜你喜欢

土壤温度降水量海拔
高海拔的甘南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海拔4000米的父爱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辽东山区3种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响应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模拟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