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管理工作
2016-06-12宋吉花
宋吉花
摘 要:初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阶段,也是教育工作者最难管理的阶段。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复杂的变化,还不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尽管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视野开阔、遵纪守法、积极向上是他们的时代特点。但是,他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智力发展与德育发展产生严重不协调,进而导致在道德行为上还不能落实。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探究解决现状的方法策略,重视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道德的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学生管理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2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36
初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当代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新型教育的发展水平,着重分析问题的根源,重视学生的道德发展,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探讨出改善初中学生管理模式的方法与对策。由于社会的发展速度过快,信息传递的范围较为广泛,当代初中生受到时代气息的影响,性格的塑造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初中教师更加用心地关注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心灵净化的环境。
一、当代初中学生在成长中易出现的问题
初中生处于12岁到15岁的青少年时期,是思想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思想波动大,并存在叛逆等多种心理,是正确管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管理的最困难时期。
(一)生活要求高,但缺乏劳动习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少学校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埋头死板地读书,不会做家务或者其他动手能力特别差。而且,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使孩子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因此,青少年缺乏爱劳动的习惯应该引起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部分学生易误入违法乱纪的歧途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意识淡薄,禁不起来自外界的诱惑。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正在服刑的劳改犯中,青少年就占68%以上,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么惊人的数据,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将有一批一批的青年法盲涌入社会,对社会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将严重危及社会的安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巨大威胁。
(三)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严重
专家认为,随着学习竞争和压力不断增大,学生们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一方面,如果父母关系不融洽,或者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环境等,甚至长辈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毒、赌博)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点滴中,父母的举止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一味通过物质来解决问题,不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另外,社会因素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中考、高考的升学现状,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使得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最重要因素,因而相应降低对其他方面的要求。
(四)家庭原因
由于现今社会,各个家庭大多对孩子都极为宠爱,从小养尊处优,令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最棒的。这样的暗示直接导致孩子过于自负的心理,使其在与其他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互不相让,大多数学生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忽略别人的想法,自私、任性,内心又极其脆弱,不能承受任何指责。这样的行为表现难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意识,忽视集体主义精神,也是班主任所要帮助学生改变的一种心理状态。
面对初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来改变现状,为国家培养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的接班人。
二、针对初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优化社会环境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也不走进图书馆、阅览室等活动场所,纸质图书的阅读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且,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种现象给社会敲响警钟,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多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多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场地等健康场所,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二)优化学校的环境
1.学校要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青少年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的全部工作和整体环境形象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们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2.严格落实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狠抓学生安全管理。比如:为防止学生在校期间私自外出,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严格制订学生请假制度,如回家需要家长接送,如外出须教师陪同等。
3.让兴趣和活动伴随学生成长、充实学生的生活、占用学生过剩的精力。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书法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创新与操作动手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将心理教育知识深入到日常教学中,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优化家庭环境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从生活点滴教育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放下身段,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孩子成为朋友。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家庭文化娱乐活动,如陪孩子去图书馆、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
(四)培养学生的正确学风
一个良好的学风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培育并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培育学生热爱学习的品德,进而做好学生的道德管理工作。
学校是成长的净土,是文明的摇篮,因此在我们育才,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文明人。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目标出发,从高处着眼,从低处入手,一切从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青少年德育问题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初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远方.用爱心架起初中学生管理的桥梁[J].考试周刊, 2013(2).
[2] 郭嫚莎.浅议新时期初中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德育引导[J].教师,2015(3).
[3] 颜斌.初中学生教育管理人本化探究[J].中学时代,2014(5).
[4] 曹伟星.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