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兰茶的大路担传奇

2016-06-12何也

闽南风 2016年1期
关键词:钟头大路担子

何也

古代市镇有一种叫脚行的,是专门替人扛抬货物的行业,其活动多在附近区域。若是远程,危险性增加,已具物流性质,这时候经营的便是镖行了。

旧时在闽南乡下,挑夫叫“担大路担”。前一个“担”为挑、后一个“担”为担子之意;“大路”并非路面平坦宽阔,而是指路程迢远艰难行走之意。

僻远山区货源少,别说配不起车马运输,所谓官道指的也就是一条穿行山山岭岭的由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物流多由货郎担子、跑货换的小商贩承揽。但他们毕竟是中间商,把中间很大一块利润盘剥了。乡民们虽然心知肚明,却也是眼睁睁地没有办法。

当然也有个别心思野的、不安分的,他们想革除被小商贩盘剥了利润的那一块,于是农余挑大路担的职业就诞生了。通过大路担,物产相当于直销,挑大路担者赚了脚力钱,货主卖了行情价,买家得到货真价实的好处,这是三方都讨喜的好事。

挑大路担的受限很多。一是身体胖瘦适宜,身高最好在一米六五到一米七五之间;二是上身短腿脚长;三是能忍耐、吃得了苦的。身太高则重心离地远,肩压重担上坡下坎,身秆子摇晃不受力;身材矮步幅小,路途嵁硈则磕绊难免。无形中二者均要耗费更多的力气,为挑大路担走长途所嫌忌。此外还有重要的两条,一是气力能码齐一处吆喝的,内心脆弱的、情绪起落大的——气怯则力亏,分明是要不得的;二是途中能信守自己的意志,务求清心寡欲不为各种诱惑所动。

老家彭溪是白芽奇兰茶的原产地。当时少了白芽二字,叫奇兰茶。从春茶、暑茶、秋茶的采摘,挑大路担的为主货物就是茶叶。茶叶通过港口外销世界各地,是做出口的,可以卖得好价钱,挑茶叶的大路担一向最为值当。从古代到解放前,就一直活跃着挑大路担的一批人。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漳州月港的兴起,产自平和乡间的奇兰茶和素三彩瓷器,便通过旱路、水路源源不断向漳州及海澄月港汇集。面对丘陵山地的旱路,挑大路担无疑成了特定历史时期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小时候,村里有个族亲,他辈份高,实际年龄也就五十多岁的样子,他的身体条件符合挑大路担的要求,据说他是村里为数极少能挑大路担的人选,在解放前就他挑了多年的大路担。他身板抗压脚力超强,平时干农活,挑二百五十斤的担子在山路上行走也不在话下。

上了年纪的长辈们,常常会瞅着他的背影渲染他从前挑大路担的传闻。

让人望而生畏的挑大路担行业,能坚持做下来,必须有家人的全力支持、细心照料与体谅。时至出发前的午夜,当家主妇就把淘好的米和咸菜丝、花生仁拌匀放进一只草袋子,压紧缚牢袋口,在锅里煮一个时辰,起锅沥干水,茭荎饭就做成了。过日子允许的话,为更耐饿当家主妇还会在茭荎饭里擩三四块小拇指头大的瘦肉。夜间给茶叶打了包,为防下雨或露水还要外裹油布,套上络子(络索),等茶叶包挂上扁担,扁担的两头还有茭荎饭包和水葫芦。心也不敢贪,一副担茶叶担子八十斤左右,凌晨三时就举着火把上路。

从崎岭彭溪出发,经霞寨、小溪、山格、文峰、九湖等地进入漳州城区,穿山越岭,或过桥或搭渡,即使走山路抄近道,少说也要走七八十里地,去回就得一百五六十里。若是摊在现代人身上,就是空着手怕也走不下来。

走了几个钟头,山路就不寂寞了。有吆喝着慢吞吞赶牛的牛贩子,有弹三弦唱乞食歌(锦歌)的艺人,有奔走四方的游医、地理仙、铁匠……遇上也是挑大路担的,搭了话,也就伙着一起走了。晦气的时候撞上一股山贼,只能自认倒霉血本无归了。

因为路途遥远,挑大路担的是半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挑大路担这一行,在路上行走自有许许多多的微妙与诀窍。走路要不紧不慢,要匀着走,尽量减少流汗;走路时不多说话,以免泄了气。力气力气,力与气不归一处使,挑担子容易耗体力受内伤。水也不多喝,去回路上各一葫芦水。歇下担子,或站定稳住了,喝一小口润喉就可以了。尽量不沾生水,连洗手脚洗脸都要避免。路上一般不停。不在风口或过于阴凉之地歇脚,以免冻僵筋骨关节撑不起担子走不了路。停歇时,便打开茭荎包,用丝线割一块饭团吃,细细咀嚼吞进肚里,顿一下嚯一声就又接着行程。

据说同村有一个后生子不服气,那个族亲便让他背个轻便包袱一起走挑大路担的行程。后生子在去的路上就不当回事,嘻嘻哈哈、胡蹦乱跳的,嘴里不停咀嚼焖花生炒黄豆,渴了就喝水,流汗了就用山泉洗脸洗脚,乏了就歇下,见同伴走远了再紧赶慢赶,走了几十里便面色铁青着了恶痧,吃食连同肠胃的苦汁都吐了出来。族亲只能让他原地呆着,等返程时再把他带回。人家挑着大路担去回都毫发无损,那个后生子倒好,空身走不到四分之一路程,回家后还病了一场,不服气也不行了。

漳州城区拥有水量丰沛的九龙江,旧时城区能驶小船的濠沟也四通八达。挑大路担的走了九个钟头的路,晌午时分进入城区,到了埠头边上,把茶叶担卖给茶商,到熟悉的小饭馆吃粒饭和可口肉菜,抹抹嘴打个饱嗝,跟店家倒满一葫芦滚水,接着到邻近油坊买四个“豆箍”或“茶箍”(大豆或茶籽榨油后压制成的渣饼),拢共六十斤上下,用络子套上,即刻踏上归程。

这“豆箍”或“茶箍”,挑回家便是下田的上等肥料,是农家的抢手货。

归程同样要走了八九个钟头,入夜十时到家。去回肩上都不落空,工价一个大洋左右,是寻常人要做十日半月的工钱。所以一个家庭若有人挑得了大路担,日子自然会过得宽裕许多。

就算是山岭小道,实际上一路上也多有诱惑。

挑大路担走的每一步都费力,时时都需补充给养,但他们宁可啃自带的茭荎饭团,馋涎欲滴也要忍住不去吃路边小摊,宁可喝葫芦里的水也不去吃挑担子卖的四果汤,以免吃坏肚子途中出现意外。路走熟了,慢慢看得懂沿路隐秘的暗娼妓寮,若放松克制,一路上耗费体力又沾腥损了“真元”,不得“软脚风”就算好的了,别说肩上压着担子,空着身子怕也回不了家。回到家锃亮的大洋没有赚到手,让当家主妇知道了原委,不跟你玩命才怪。

从凌晨三时到入夜十时,在路上奔波十八九个钟头,回到家却非赶快冲洗吃食而后躺倒休息,而是再热也得穿着衫裤,慢腾腾喝稀粥肉汤,等收了汗,这才快速擦个澡,上床深睡七八个钟头,接着吃几顿好的,体力就恢复了。

两天后,另一趟大路担便又打包起程了。

解放后,随着公路车辆交通的发展,僻远山区挑大路担的行业就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猜你喜欢

钟头大路担子
自己的担子自己帮着担
嘿哟嘿哟挑担子
永远走大路
大路之歌(节选)
不知如何开口
床上的大陆
隧道
叶圣陶爷爷如是说(二)
风雪夜归人
“把恋爱当饭吃”